正宜
正宜

喜歡文字、思考、咖啡、旅行、電影⋯⋯

張愛玲的第一爐香---燒了一個世紀仍然餘韻猶存

因為電影,從書架上再翻出原著的小說來讀。因為電影看到一半,就無端地突然想念起小說來,那種感覺,就像是想起十幾歲時暗戀的男孩子。在書架上有一個特別的位置,雖然常常是被遺忘的,布滿了灰塵,但裡面放的都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輩子都捨不得丟的書。我的[第一爐香]也放在裡面。


2022年改編的這個電影版本,我覺得是很成功的,電影裡原封不動地使用了小說裡的許多對白,當這些台詞從演員的口裡被唸出來,我才發現那些詞語因為被讀了許多次,在心裡竟然有一種異樣熟悉的感覺。


翻出小說來讀,一時間沉浸在那個潮濕、沉悶、酖慾、沒有出路的時空裡,想起許多舊的感受,也有許多新的感受冒了出來。[就像讀紅樓夢一樣]。張愛玲和紅樓夢有許多共同的情調,他們都用同樣一種方式說話,在兒女私情裡,承擔著生命裡無法承擔的莫大的悲情。


還記得[滿山轟轟烈烈開著野杜鵑,那灼灼的紅色,一路摧枯拉朽燒下山坡子去了]這令人驚嘆的形容詞,暗示著毀滅性的情慾,使薇龍即使明知喬琪並不愛她,但是為了擁有喬琪,她幾乎是無法選擇地獻身於那把野火。


香港:[處處是對照,各種不調和的地方背景,時代氣氛,全是硬生生給摻揉在一起,造成一種奇幻的境界。]

西式的建築屋內[爐台上陳列著翡翠鼻煙壺與象牙觀音像,沙發前圍著斑竹小屏風,可是這一點東方色彩的存在,顯然是看在外國朋友們的面上。英國人老遠的來看看中國,不能不給點中國給他們瞧瞧。但是這裡的中國,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國,荒誕、精巧、滑稽。]


這些字語的使用成熟、機智、自成典範。讓人不禁讚嘆張愛玲就是這樣把自己寫成了經典。


這次重讀,有另外一個景象深刻印在了心底。故事結尾那個在年末的熱鬧夜市:[她在人堆裡擠著,有一種奇異的感覺。頭上是紫黝黝的藍天,天盡頭是紫黝黝的冬天的海,但是海灣裡有這麼一個地方,有的是密密層層的人,密密層層的燈,密密層層的耀眼的貨品……..在這燈與人與貨之外,還有那淒清的天與海-----無邊的荒涼,無邊的恐怖。她的未來,也是如此-----不能想,想起來只有無邊的恐怖。她沒有天長地久的計畫。只有在這眼前的瑣碎的小東西裡,她的畏縮不安的心,能夠得到暫時的休息。]


與喬琪的短暫的快樂,是她用一生的幸福去換來的。雖然如此,你不能責備她愚蠢,相反的,你會心疼、也欽佩她的壯烈。因為在她做這個決定以前,她不是不知道在前方等待她的是什麼。她也不是沒有想要逃,但是她努力過了、無謂地掙扎過了,最後還是只能這樣活。作品裡用一個熱鬧的、狹小的市集,對比一個無邊無盡的、荒涼的天與海,隱喻了薇龍的一生,也訴說了屬於那個時代的,以及屬於她個人的悲劇性命運。薇龍知道她不應該做這個選擇,但是她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


薇龍的姑媽是一個反抗禮教、情慾自主的角色,但是她的自由,是嫁給富商作第四個姨太太,用她的青春去換來的。她幫著司徒協收買薇龍,似乎成了男性霸權的幫兇,但是她也沒有別的路,錢和權都在男人的手上,愛情也在男人的手上。她有手段可以從男人身上拿到錢、拿到權,甚至拿到她想要的愛情,但是她的勝利帶著苦味,因為她也沒有別的選擇。


薇龍如果乖乖跟著父母回到上海,大概會平平穩穩的讀完書,找一個工作,最後嫁一個殷實的男人,過她從小過慣了的中產階級的生活。但是她不想回到上海,因為在她的心底,有一種對這種生活的反抗;對平凡、可以預測的人生的反抗。在香港所體驗的,是那個彷彿夢想可以被實現的生活,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即使是爬到天上去摘月亮。薇龍內在有一個火苗,當它被點燃以後,就不可能再回去過原本的生活了,她只能選擇讓自己被燒盡了,發出短暫而璀璨的光芒,即使只有一瞬間,但是只有這樣才像是有愛過了,也才像是有活過了。


讀這個故事的時候,你會想薇龍是被她姑媽設計了,所以才會跳入火坑,但是薇龍從一開始就知道姑媽想要什麼,妳也可以說,是薇龍利用了姑媽的想望,來達到她自己想要的。姑媽有人脈,讓薇龍有機會可以認識有錢的結婚對象,只是在她眼前的選擇這麼少,不是有錢的老男人,就是年輕的花花公子。薇龍最後靠著富有的老男人掙錢,然後嫁給年輕的花花公子。因為她似乎也只有這個選擇能得到她要的麵包與愛情。就跟姑媽一樣,她的勝利也帶著苦味。


喬琪不壞,只是沒有長大,薇龍知道喬琪[不過是一個極普通的浪子,沒有什麼可怕,可怕的是他引起的她那不可理喻的蠻暴的熱情。] 她承認,這熱情或許單單只是因為喬琪不愛她,所以她至少要他需要她。決定不走的那一天,她就決心獻身於這個需要而活,需要雖然不是愛,卻是愛的代替品,喬琪的需要可以成為薇龍存在的意義。


喬琪對這點心知肚明,他說,有一天薇龍一定會後悔,為自己犧牲了這麼多,搞不好會把自己殺了洩憤。薇龍笑笑說:[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喬琪是什麼樣的人,跟薇龍是否愛他一點關係也沒有,薇龍愛他,是因為薇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薇龍想回上海的時候,曾對姑媽說:[我知道我變了,從前的我,我就不大喜歡,現在的我,我更不喜歡。我回去,願意做一個新的人。]薇龍最後沒有走,因為她知道即使回到上海,也做不了新的人。她所身處的時代,所在的國家,沒有環境讓她有自由可以成為理想中的自己。她以為她所追求的人生,取決於和什麼樣的男人在一起,所以她選擇了喬琪,這至少是她的選擇。


薇龍的故事是一個單純的故事,因為她是一個單純的人。薇龍的愛情就像裡面時常出現的扶桑花的意象 : 一朵一朵頂大的象牙紅,簡單、原始的,碗口大、桶口大,一下就把自己吞沒了。


如果你讀了[第一爐香]心疼薇龍,這只是作者的其中一個心願,描寫這樣的一個女孩,讓你心疼她。我覺得作者還有另一個心願,就是希望你欽佩她,因為她在那一個時代,努力地活著、努力地愛著,做她所能做的選擇。雖然她的人生,只是一個微小的火光,但是也曾經光輝燦爛過。


[第一爐香]就是這樣一個既純真、但是又有點悲傷的故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