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n Is Writing
Mun Is Writing

Mun Is Writing • 生活事 #品食嚐鮮 #行走發現 #旅行探索 #觀影觀劇 #閱書讀文

簽?不簽?據說是國際孤獨等級表第十級

(编辑过)
這所謂的"報喜不報憂、說出來也無法改變什麼,反而讓人徒添擔心"等這類的內心旁白,其實只是「自私」/不負責任的另一種表現

"啊,痛...",不自覺舉起右手時,這隱隱的疼痛感又傳來了,如常般地走到浴室鏡前檢視,感覺「它」似乎更腫了些,稍微施壓亦疼痛不已。

印象中剛察覺「它」的存在時,仍是小小豆狀物,任如何擠/壓/捏皆無感,只想著"這是什麼?",而因預設其終究會自行消失,也未加以理會。惟隨日子推移,其非但未如預期般消失,反倒如麵團發酵後膨脹般,越長越大;當身體靜止不動作時,彼此尚能相安無事,然當把手抬高或伸展時,其則是如發出抗議信息似,傳來陣陣痛感。


"是小顆囊腫,但建議動手術切除根治...。",聽著醫師娓娓道出這番話,即使早前已有先在網路上,稍微依自身症狀搜尋過可能的病理資訊,依然被「shock」到,只猜對了前者(囊腫),後者(動手術)則是意料之外。

雖是意料之外,不過在醫師說明完畢,自身提出相關疑問,醫生也釋疑後,並無多加思索,也無與他人商量,當下便自行決定同意手術,與醫師敲定手術日期及着手後續事宜的安排。

而當手術日期確定,醫師把那份「手術同意書」遞到眼前,逐條針對(一)擬實施之手術:疾病名稱、建議手術名稱、原因、(二)醫師之聲明:...已經儘量以病人所能瞭解之方式,解釋這項手術之相關資訊...等內容作詳細闡述後,準備簽署時,原以為堅定的內心,開始微微動搖,這也才確切感受到「同意手術」這幾個字的份量之重,不能把其視為信口開河之言,任意說出。

如「醫師之聲明」提到已向病人解釋(1)手術併發症及可能處理方式、(2)預期手術後,可能出現之暫時或永久症狀;醫師雖已如實說明,自覺也把能想到的各種可能給提問了一遍,但那「只怕萬一」是任誰都無法給予的保證

躊躇片刻,再次審視「手術同意書」(三)病人之聲明內容,一鼓作氣地在那句"基於上述聲明,我同意進行此手術"底下,立同意書人簽名那欄位,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因著自覺是小手術的關係,獨自1人辦理入院手續,獨自1人辦理出院手續,自開始到結束,隻字未向家人與旁人提及手術事宜,僅極少數幾位友人知曉;然事後回想,這所謂的"報喜不報憂、說出來也無法改變什麼,反而讓人徒添擔心"等這類的內心旁白,其實只是「自私」/不負責任的另一種表現,如真有「萬一」,只怕追悔莫及。

「日後請收起莫須有的「不打擾是我的溫柔」內心小劇場,此情景並不適用,不要讓你/妳以為的「溫柔」演成「遺憾」的前奏」,是此次經歷後的小體悟。

那張保留著的「手術同意書」

同場加映:

Photo by Heho (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7446)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