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n Is Writing
Mun Is Writing

Mun Is Writing • 生活事 #品食嚐鮮 #行走發現 #旅行探索 #觀影觀劇 #閱書讀文

雜想隨時記-40塊台幣

"40塊,如果給了會有什麼損失嗎?"

緩緩將機車駛入那經常臨停的位置,瞧見前方一位婦人正向一位男子問話,男子最後卻邊搖手邊走開;看著這一幕,頓時腦中的「防備意識」燃起,"該不會是...?"-心裡不禁想。

果不其然,停妥機車後,婦人條地向這方走來,"請問可以向你借40塊搭車嗎?",來不及反應及多想,反射動作般地點了點頭,習慣性地說了那句"沒關係,謝謝"後(這通常是用於對發傳單人員的禮貌性回應),匆匆走開,往常光顧的那家午餐便當店走去。


以前也有過相似的經驗,大學時期在校門外等候友人時,1輛機車駛近停在面前,那位大哥說"機車快沒油了,可以借50塊或100塊去加油嗎?"。當下首遇這事的反應,沒特別猶豫地就掏出零錢給了那位大哥。事後向友人說起,普遍一面倒地都說,"哎唷,這騙人的吧!!"


(時間軸拉回)

雖然此時人已走開,但在點餐後等待取餐的過程中,內心卻一再地想著這件事;有異想天開般地想-"是否會如以前看過的"街頭測試“影片那樣,如果發揮善意,給了那40塊,藏鏡人就會出現,然後頒一些獎品之類?",也有回歸現實面,讓人陷入天人交戰般的想-"這樣好嗎?(對自己的拒絕)"、"如果那位婦人確實有需要呢?"、"40塊,如果給了會有什麼損失嗎?"。

最後,秉持那句"40塊,如果給了會有什麼損失嗎?"的內心喊話,衝了。


取餐後回到機車臨停處搜尋婦人的身影,不見了,那應該是轉進另一條街了-我想。騎著機車追上,轉進那一條街,看到了,快要經過時,不曉得為何忽然又慫了,想說會不會太冒昧,還是算了,結果擦肩而過。"麥囉嗦了,想幫忙就趕緊,午餐時間不多了",於是又掉頭轉了一圈,停在婦人身邊。

"你要搭車去哪裡?這裡有100塊,您先拿去吧。"
"我只需要40塊,你給我那麼多幹嘛?"
"剛好沒有零錢。"
"可以去超商兌換啊。"
"那50塊吧。"(翻了翻零錢包)
"感恩...謝謝。"
“那就先這樣了。"(騎車離開)

保持"速戰速決"的節奏,整個交談過程在短短不到1分鐘內,沒有多問什麼,婦人尋求協助,給予協助,結束。畢竟萍水相逢,知道甚多可能會讓人無法承受,也是出於某種「自我保護」(這很重要)。

"是騙人的嗎?"、"唔,不曉得"-我想。但如損失是可接受的,就只當是舉手之勞;真有幫助,自然是好,如若沒有,也沒關係。總比可能會因此而糾結"會不會沒有這麼做,而怎樣怎樣...“來得舒坦些


對於那"40塊",事後回想;當他人向你尋求"40塊"的協助時,雖說在能力範圍內,也許可以給予超過"40塊"的幫忙,然直接地給予"100塊",是否會讓尋求協助的人覺得"被輕視"呢?

先不管婦人所述真假,在那個當下,如婦人說"她只需要40塊",她就只需要這個「額度」的協助,多的不會拿;反倒自身似乎是站在「高點」去給予協助,不自覺/自以為的"善意",讓婦人看起來變"貪心”或被貼上#標籤了。


Photo by Pexels-Bekir dönmez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