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在云游
吉米在云游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阿曼 | 踏上阿拉伯半岛,从一次零元购开始

于是在宁静富庶的马斯喀特,我决定零元购一下……别慌!不是以你想象的方式。

谢邀,人在阿曼,刚下飞机……


但行李没有下啊!


于是在宁静富庶的马斯喀特,我决定零元购一下……别慌!不是以你想象的方式。在去年的平安夜,我的这一趟阿拉伯半岛之行,就是以这样一波三折,波澜壮阔的方式开启的。


对的,失踪人口回归,欢迎来到我的新一个大坑。这次我身在印度洋波斯湾的海岸,探索阿联酋和阿曼,两个藏着远比“土豪国”的标签多得多的惊喜的国度。


循例,公路旅行当然要以公路照开头。这个画质压缩得够过分的。▼




在我的2022年终总结里,有这么一个统计:

“......
车里睡过11晚;
机场睡过3晚;
警察局睡过0.5晚(这个有点离谱)”

而这趟中东之行,竟然让我把“在哪睡”问题的这些非常规选项,全部刷了一遍……可见个中滋味,亦非寻常言语之可说。


正如所有的电影情节一般,这些种种的不寻常,都来自于寻常得烂俗的一天:随着香港放开旅行限制,圣诞新年假期的机票,在整座城市的三年压抑瞬间释放的冲动中,飙升到了难以想象的价格。


我对着google地图,一遍一遍地来回划动,一个“价格优惠”的标签,突然在一连串吓人的五位数中挤了进来——我看看,这不迪拜嘛!那当然优惠,谁要跑中东过圣诞节啊!


很快我就发现,这不竟是我自己吗?


机票就如此冲动地定了下来,然后就是具体行程的安排了。阿联酋当然不错,但高楼飞机刷酒店的躺平生活,躺两天可以,却远不能满足我的折腾心。


那再看看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卡塔尔就是翻版迪拜、伊朗和沙特因为我护照上的以色列签证,大概率拒绝入境、也门……还是等在路上走成了大神再说。而原本在其中存在感最低的阿曼,我却越看越觉得惊喜连连:


从马斯喀特的要塞和海港,到内陆Jebel Shams的中东版大峡谷,Wahiba的沙漠地貌,再到东部海岸线的山海风光……阿曼的景观丰富度,在阿拉伯半岛属于降维打击。更何况,对于外国人来说,这里的风景比阿联酋壮阔得多,民风又不似沙特保守,出行体验就更胜一筹了。


那就再多一程从迪拜到马斯喀特的机票吧。


1500公里的自驾环线也想好了▼










阿曼101

在一团乱麻的中东局势图里,风平浪静,不争不抢,独守在阿拉伯半岛东沿的阿曼(Oman),虽未至于籍籍无名,却也只能出现在各类地图的背景板里。总感觉在某处听说过这个名字,却又总和几千公里外的约旦首都安曼(Amman)分不太清楚。


在近代以前,半岛的东岸,一向是阿拉伯帝国的边陲之地。阿曼人则在接受伊斯兰教法之余,远离了逊尼什叶两派纷争,又借着地利发展海上贸易,阿曼湾沿岸建立起的要塞和港口,逐渐塑造了阿曼独有的开放、温和的伊巴德派(Ibadi)伊斯兰文明。


到了19世纪,奥斯曼势力衰退,沙特尚未统一,阿曼帝国则成为了阿拉伯半岛上的第一强国,凭借数百年来海上贸易的积累,雄踞海疆,甚至还在东非拥有过殖民地。只是后来经历多年的内战、政变、和英国介入,才逐渐在中东的大博弈中没了存在感。


后来半岛靠卖石油赚得盆满钵满,阿曼则选择闷声发大财,虽然本身石油储量不低,飞地Musandam更是扼守霍尔木兹海峡要道,但在区域政治参与上恪守平衡中庸之道,就连旅游业发展都显得相当低调。


在疫情前的2019年,这里也只迎来了10万名中国游客,占中国总出境游客数的1/1500——一大半还是在迪拜工作的。




大众媒体里的中东,总是反乌托邦式地割裂成两个世界:波斯湾边拔地而起几个海市蜃楼般的土豪城,余下的就是连片烈日、黄沙和战火。


也难怪,当我说起我要去阿曼时,得到的第一句回应是:“你要去也门吗?”——诚然,这确实是目前进入也门最安全的路线,可我这次的行程还没想到这个程度……实际上,阿曼虽没有未来感的沙漠摩天都市,但却也早已发展富庶,是全球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阿曼民风淳朴,生活富足,治安良好,少有恶性案件发生。 ——中国驻阿曼大使馆


比起安全,反倒是阿曼人过分的热情叫人害怕。这里不比什么曼谷大马,中国人本来就算稀有物种,疫情三年,更是形同绝迹。于是从过海关开始,到出租车、酒店、餐厅,就能享受聚焦全场目光外加连连被搭讪的待遇。我还在马斯喀特的大街上想找点小吃呢,一个小哥走过来,挺唐突地和我问好,无牌小贩似的,手上却又没东西兜售。之后他说是曾经在西安留学过,想和我练习他荒废了的中文。一开口,味道竟然还挺正:


“我需要工作的照片”“你可以拍我的一些照片吗?”——敢情你这不是练习中文,是拿我当免费海马体呢。




生活富足而地广人稀,这关键词也塑造了阿曼旅行的面貌:一面是海岸线上和大山深处,藏着的连串奢华酒店,什么诸如包船看海豚、飞滑翔机进峡谷别墅等的富豪享受应有尽有;另一面则是望不尽的内陆荒野,登山溯溪穿洞,都等待着冒险家的探索。


而在我的预想里,阿曼之行是属于荒野的。荒芜的群山,无垠的沙漠,遥远海岸吹来咸腥的风,而我的车则像风中的一颗沙砾,在不见尽头的盘山公路上摇晃着爬升。


就连首都马斯喀特,也是一座被荒原包围的城市。狭长的建成区,在哈贾尔山脉和阿曼湾之间的平地舒展开,在山谷的褶皱里放置隐秘的角落。


在山的这边,是马斯喀特的老城区Mutrah。在日落时分,慢慢走过沿海的街道,路那边孤耸的山峰上,立着拱卫城区的古老要塞。然后悠长的汽笛声闯入,像个休止符,海边的人回望,集市里却突然紧张起来,有人停下砍价,有人四处呼喊,有人抱起孩子,匆匆离开,原来是港口停泊的邮轮准备启航。


然后鸣笛渐远,老城的节奏又慢下来,山的那边传来清真寺的傍晚吟唱。那是著名的苏丹卡布斯大清真寺(Sultan Qaboos Grand Mosque),诵经的声音,穿透全城清真寺的喇叭,像涟漪一样,在山海之间回荡。


蓝色的马斯喀特城▼





和白色的大清真寺▼





这是马斯喀特古老宁静的一面了,本来是够岁月静好的。然而,到达阿曼的第一天,我做的事情其实还包括: 刚把车租好,就跑了三个大商圈;基本买满了今年要换的全部T恤和护肤品;还拿下一套西装……而且,以上开销通通没有花我的钱。


这不是被中东式消费主义冲昏了头脑,更不是要搞美式零元购,而是大好的羊毛摆在面前不得不珍惜——阿曼航空和国泰航空的系统对接故障,把我的行李箱忘在了中转的迪拜。意外出现,我的信用卡附带的旅游保险就显出它应有的威力,整整八千港币的额度,将全额赔付我因行李延误而带来的“必要开销”。


人不能不换衣服,而在必要情况下,我也可以成为一日不护肤就完蛋的人群。因此你说,上文所描述的衣物护肤,有哪一项不算是“必要”的呢?


马斯喀特的商场比不得迪拜,虽然装潢同样浮夸,却没什么价格优势,国际品牌也仅有些快时尚而已,想来对(几乎都从迪拜中转来的)外国游客们吸引力平平。大卖场的停车场挤得满满当当,都是成群出游的本地大家庭们,一副有钱没地花的模样。


因此当柜员们看到一个中国面孔,提着大包小包,几乎不问价格,抬手就又刷卡成交的时候,文化冲击亦不可谓不剧烈。


但即便是这样,我已然感受到一些很阿曼的瞬间——Zara的小哥拦着我买正价款,硬逼着塞给我大了一个码的清仓货,就连我说这是保险公司付钱,他也丝毫不听劝,说我应该省钱用额度买别的;到护肤品柜台,我只是循例问下几款洗面奶的区别,结果柜姐拎起瓶瓶罐罐,面露难色:“我也没有用过这一款。说实话,这个品牌的东西太贵了,我平时用小样比较多……”


喂,你们这算做什么生意啊!


罩袍配圣诞树,有点怪,再看一眼▼


到了晚上,我到当地有名的古堡餐厅吃饭,待遇也还是一样:想尝多一点特色菜,点菜小哥却死死拦着,只让点一份菜,说什么他也见过东亚人,食量就是不大的云云……就是说好了我会打包,也还是不行。后来还得是我光速清盘,用实际行动捍卫了东亚人的尊严,才得以放行,一道接一道地吃到了三个菜。


怎么说呢,阿曼人这倔着的实诚,在连绵荒山中的海港,又像乱石峡谷里传来吟唱,只能说还挺配的。虽然已经跻身“土豪国”的名录,马斯喀特也正学着隔壁迪拜,向吵闹繁忙的世界敞开。但在阿曼的荒野上,依然吹着点古时候质朴的风。






下集预告

第二天一大早,我历经风霜的行李箱,终于被送到了酒店门口。这时我才发现,新买的一堆衣服已经没法塞进这个箱子里了……


不过,正所谓命运所馈赠的每一份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更何况这真金白银的礼物呢?我只是没想到,这份账单会来得如此之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小赏怡情,大赏开心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