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ong
MsTong

A Writer

《尷尬的劉若英——談「後來的我們」》

mstong 1 2018-05-15 01:21:09

 「後來」是一首歌的標題。多年前無意聽到便喜歡。然後更發現原來是首歌頌母愛的日本歌(「未来へ」- by Kiroroキロロ)。然後就驚艷了天衣無縫的填詞。幾乎跟原創一樣的貼切,卻講述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劉若英倒不是靠唱這首歌纔大紅大紫的。但肯定加分。以至於至今還成為電影可以藉此「抽水(粵俗,意近沾光佔便宜討巧之類)」的話題。

 看了。百感交集。不過說實話,不是為了電影本身。電影還是流暢的。有人說初入「銀海」的劉若英如何如何。其實電影早就是工業製作。初入海者再不濟,後面總有一大幫子人幫你撐著。白花花的銀子總不會讓你白白糟蹋的。相對於同樣初入銀海的女導演,例如臺灣的陳玉珊(我的少女時代)或者中國的文晏(嘉年華),劉若英不但不出色,反而很尷尬。原因恰恰就是她跟上面兩位都不一樣。她們二位都寫自己本土的熟悉題材。劉若英則試圖跨越這條不可逾越的鴻溝。結果就是這麼尷尬。

 電影開場,還是給我一點驚喜。一些影評嘲諷她不接地氣,不知人間疾苦。從電影開場看。倒也不完全是。至少沒跟郭小四的《小時代》系列一樣,一開始就讓電影紙醉金迷地怎麼耀眼怎麼來。不過人家挑明不是所謂文藝片呀。屁民去買票看,就是奔這個去的呀。人家一輩子都不可能實際接觸到這樣的生活,上電影院看看,過過亁癮也就算了(我不如根據科幻片的套路,名之為「富幻片」)。可你不是這樣設定的吧。你號稱寫實,號稱文藝,號稱接地氣。對伐啦。

 我看電影開頭展現這些高端住宅區高端人口的蛆蟲生活,心裏不期然就有了額外期待。要知道這裏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生故事可以寫啊。大年三十冰天雪地讓人家驅趕出來。會不會轟然一下子踩中地雷,初入銀海就壯烈犧牲呢?我當時真是有點兒緊張。

 哦,原來我自作多情了。

 電影始終要回歸市場。我說的是市場邏輯。怎麼玩弄票房啦什麼的。都有成熟套路可循。所以我的緊張實在多餘。因為,電影很快就陷入很多影評困惑不已的人格分裂當中。諸如什麼啦什麼的,好好的,怎麼就忽然後來了呢?

 實在很尷尬。

 按照《後來》歌詞的套路,拍一部陳玉珊式的文藝小清新行不行?其實可以的。歌詞本來就寫得很美,很有感。以至於有人感嘆說,有這首歌差不多二十年來,整個青春從來沒能繞過去。

 太陽底下真是無新事。用歌詞這樣的意境換上不同生活場景,確實常有常新。人都是這麼長大的、過來的。

 然後,就不得不說到文晏。這就很沉重了。文晏當然是中國導演,當然很中國,很瞭解中國影圈。也太熟知中國環境。她選擇《嘉年華》這種題材,被認為非常了不起。祗是,平心而論,她自己想必不會認可這樣的判斷。因為,她知道她不可能直面現實。打打擦邊球,頂多也就是這樣的題材了。還要違心地改變真實背景。用讓外行人看來莫名其妙的空鏡頭,來暗喻某種更為不堪的可能結果。諸如此類。

 而換上劉若英呢。她如果真的不瞭解中國,如果她真的想放開手腳,毫無顧忌地拍攝這樣的題材,我一邊看電影,一邊幫她設想過可能會有的思路。

 例如,男主根本不可能靠寫遊戲名成利就,現實當中太多活生生的例子,財技不是阿貓阿狗都能玩,都能玩得好的。於是上面要有人,有誰呢,當然是女人了。這兩天就有個溫州鄉下出來混的窮癟三,傍上誰誰的女兒啥的。然後,就沒有然後,也沒有「後來」了,等等。

 再來一句太陽底下無新事!顛撲不破。

 劉若英當然不會不瞭解中國。她怎麼可以這樣子編寫後來的我們呢。真要這樣寫了,恐怕比現在這樣子還要尷尬萬分,您說是不是?

 於是,電影祗能回到市場套路,回到不痛不癢不知所謂的小時代青春喟嘆當中去。

 這次第,怎一個尷尬了得。

 順便說一句有關《後來》的題外話。寫歌,還真是寫不過日本鬼子。我聽歌少。還真是想不出華語原創寫母愛的歌曲,有寫得這麼動人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歌壇,其實多半是靠日本人撐起來的。後來(真的是後來),據說香港流行音樂界打算捨棄此道,鼓吹原創。初衷不可謂不好,結果就有點尷尬(也是真的尷尬)。後來就一蹶不振,蹉跎至今了。畢竟單靠幾個金培達、戴偉,恐怕喚不回春天。

 臺港音樂人的填詞功夫,倒真是一流。這首《後來》,就是絕佳例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