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story HK
Movistory HK

Movie 🎬 + History 📚 這個頻道主要會通過電影解說,探討電影背後帶出的議題與啟示,同時亦會不時講解一些歷史議題,分享過往發生過的事,如何影響我們現今身處的世界。 這是我的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JLkyS-CZ3cp6JWpe_B9Ug/featured?view_as=subscriber

【歷史教科書沒教的事】中東心智帝國:神權國度──古波斯與現代伊朗(下)|君主立憲|獨裁專制|伊斯蘭革命|政教合一|道德警察

「女性、生命、自由」

這一句響遍整個伊斯蘭共和國的口號

不單單是捍衛伊朗女性的權益

同時亦表達伊朗人爭取自由的理念

擺脫神權枷鎖的渴求

究竟這一個「心智帝國」

在近代如何從一個君主立憲的國家

轉變為伊斯蘭共和國呢?

伊朗又是怎樣從親美的立場

變成反美的急先鋒呢?

大家好,我是Movistory

這個頻道主要會通過電影解說

和大家探討下電影背後帶出的議題與啟示

同時,我亦會不時個別討論一些歷史議題

和大家分享多點過往發生過的事

如何影響我們現在身處的世界

鍾意我們的影片,記得CLS

想進一步支持我們的話,還可以加入我們的Patreon會員

優先觀看我們的影片,以及選擇影片的題材

今日我會和大家講下

一次大戰後的波斯到現今伊朗的歷史

上回提到禮薩汗建立「巴列維王朝」(Pahlavi Dynasty)

成為第一任的沙王

他仿效土耳其國父凱末爾 (Kemal Atatürk)

推行世俗化與民族主義政策

並且擴充軍隊作為後盾

由於波斯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

工業設施較為落後

而且文盲率高企

於是禮薩汗致力擴充全國的公路與鐵路

發展波斯的工業

並推廣教育普及

在1935年成立德黑蘭大學

雖然教育並未普及全國

卻培育了一批精英人士

除了推動波斯現代化之外

禮薩汗還著手推行西化改革

先後頒布面紗禁令

規定男性必須穿西式服裝

在1935年

禮薩汗在官方名稱上捨棄「波斯」

以「伊朗」代替

藉以擺脫卡札爾王朝衰敗的形象

雖然在禮薩汗管治時期

伊朗看似進入穩定與進步的年代

但大批立憲派人士遭到政府解職、流放

甚至被關押在獄中逝世

此外,不少報社遭到關閉

沙王政府的審查制度

令伊朗的文化界人士備受箝制

著名的伊朗作家

薩迪克.希達亞特 (Sadegh Hedayat)

與詩人阿雷夫.卡兹維尼 (Aref Qazvini)

就遭到當局的嚴密審查

另一邊廂

雖然禮薩汗廢除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但英國仍然把握著伊朗的石油資源

沙王因而與納粹德國合作

得到德國技術人員與工程師的支援

但這並不代表禮薩汗親德

他同時亦會打壓國內的納粹份子

在1939年9月

德國揮軍進攻波蘭

揭開二次大戰序幕

在1941年2月起

德意聯軍在北非戰場發起攻勢

英軍接連失利

在4月,伊拉克爆發政變

由親德的民族主義者上台 (1941 Iraqi coup d'état)

嚴重威脅英國在中東的石油供應

後來英軍入侵伊拉克

並佔領伊拉克全境才穩定局勢

在1941年6月

希特拉撕毁互不侵犯條約

揮軍進攻蘇聯

德軍接連攻佔白俄羅斯與烏克蘭

不但高加索地區(蘇聯)與伊朗南部的油田受到威脅

英國與蘇聯之間亦難以支援對方

為了確保盟軍在中東的補給與聯繫

英蘇在8月聯合入侵伊朗 (Operation Countenance)

禮薩汁退位並流亡到南非

將王位交給他的兒子

穆罕默德.禮薩 (Mohammad Reza)

後來,美國加入同盟國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對美、英宣戰)

並在1942年加入對伊朗的佔領

在1943年11月

美英蘇三國在德黑蘭召開會議

三巨頭都達成共識

在戰爭結束後六個月內撤出伊朗

在盟軍佔領期間

沙王的權力受到限制

但因為這一次的契機

伊朗重啟政治改革

新的報社與政黨陸續出現

在當時的知識份子中

普遍有傾向馬克思主義的風氣

蘇聯看準時機

煽動亞塞拜然省的分離運動

當大戰結束後六個月

英國與美國都從伊朗撤出軍隊

但蘇軍仍然佔據亞塞拜然

與伊朗軍隊對峙

後經過談判協商後

蘇聯才在伊朗撤軍

但親蘇的圖德黨的勢力愈來愈大

並在內閣中佔有席位

在1949年,伊朗舉行制憲會議

圖德黨被指控煽動暗殺沙王的行動遭到取締

因而轉入地下發展

此時正值冷戰時期

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

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對壘

蘇聯的勢力在伊朗撤出

戰後英國的實力又遭到削弱

美國趁機增強在伊朗的影響力

加上美國在伊朗人心中的印象良好

有別於傳統帝國主義的英國與俄國(蘇聯)

美國開始與伊朗交好

大批美國技術與軍事人員來到伊朗

協助伊朗的建設與訓練軍隊

亦因為戰後伊朗獨立自主

英伊(英波)石油公司漸漸成為民族主義者的眼中釘

在1949年

政治家穆罕默德.摩薩台 (Mohammad Mosaddegh)

建立一支政治聯盟

民族陣線 (National Front)

爭取將石油國有化

沙王政府曾經提出重新修訂石油特許權的條款

與英伊石油公司對半分成利潤

但得來的回應相當冷淡

在1951年3月

在摩薩台的領導下

議會通過法案同意將石油國有化

同年4月,摩薩台成為伊朗總理

英國隨後對伊朗實施禁運

並撤出在伊朗的技術人員

導致石油工廠陷入停擺

摩薩台曾經尋求美國的貸款支持

但遭到拒絕

主要原因是石油國有化運動

都是由親蘇的圖德黨領導罷工與示威

雖然石油國有化運動出現阻滯

但國內的反英情緒

令摩薩台獲得全國支持

摩薩台充分利用這點限制沙王的權力

並直接與英國斷絕外交關係

在1953年8月

英國軍情六處與美國中情局

策劃一場政變取締薩摩台

行動代號「阿賈克斯行動」(Operation Ajax)

最終,摩薩台遭到逮捕

法茲盧拉.扎赫迪將軍 (Fazlollah Zahedi)

建立新的政府

這一場政變成功鞏固美國在伊朗的勢力

但亦扭轉了伊朗人對美國的印象

在伊朗人眼中

美國已經與舊列強(英、俄)沒有什麼差別

在政變結束後

伊朗與七大石油財團達成協議

伊朗所取得的利潤

會與英伊石油公司一樣多

沙王亦逐漸掌控伊朗的實權

先後將札赫迪解職與取締民族陣線

在1957年

沙王建立「情報與國家安全組織」

簡稱「薩瓦克」(SAVAK)

打壓巴列維王朝的反對者與圖德黨人士

以及嚴密監控國內的媒體

同時,沙王在議會扶持兩個傀儡政黨

名為「民族黨」與「人民黨」

鞏固自身權力

在1963年初

沙王實行一系列改革計劃

稱為「白色革命」(White Revolution)

包括推行土地改革、國有工廠私有化

賦予女性投票權等等

得到全民公投廣泛支持

但由於改革觸犯烏里瑪的利益

有違伊斯蘭教義

什葉派學者

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 (Ruhollah Khomeini)

大肆抨擊沙王的改革

並斥責伊朗在美國面前失去主權

不久,霍梅尼遭到秘密警察逮捕

事件觸發大規模示威 (1963 Demonstrations in Iran)

沙王頒布戒嚴令,派出軍隊鎮壓示威

至少過百名示威者逝世

雖然霍梅尼很快獲釋

但因為他再次發表抨擊伊朗與美國的演說

在1964年被當局驅逐出境

但這一次的政變

確立了霍梅尼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

在接下的十多年間

伊朗的經濟迅速增長

工業穩步發展

教育開始趨向普及化

愈來愈多大學與技術學院建立起來

而且經過政府與石油財團的協商

伊朗獲得更有利的石油條款

在整個七十年代

年青一代都穿著西方時尚的衣服

到處都是美國的廣告牌

整個社會幾乎離不開美國文化的影子

在1971年10月

沙王舉辦波斯帝國成立2500周年慶典

邀請世界各國的首腦來訪

對外展現伊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但伊朗繁華穩定的背後

卻是高壓而且殘酷的管治

秘密警察(薩瓦克)的權力不斷擴大

肆意對異見者施以酷刑

其中德黑蘭的埃溫監獄

就以關押政治犯著稱

伊朗的左翼反抗組織

費達伊 (Feda’i)

與人民聖戰組織 (Mojahedin-e Khalq Organization)

(組織具有伊斯蘭教與馬克思主義相融的色彩)

成為薩瓦克頭號針對的目標

在1975年,沙王將「民族黨」與「人民黨」

合併成「復生黨」(Rastakhiz Party)

繼續成為沙王在議會的傀儡

直到1977年

美國卡特政府上台對沙王施壓

沙王才開始放軟態度

陸續釋放政治犯

並任命傾向自由派的

賈姆希德.阿穆澤加爾 (Jamshid Amouzegar)

代替阿米爾.阿巴斯.胡韋達 (Amir-Abbas Hoveyda)

成為新一任總理

包括「民族陣線」和「自由運動」在內的組織重建

至於在海外的霍梅尼

就仍然抨擊沙王政府

他提出建立伊斯蘭政府

與由法學家攝政的理念(伊斯蘭法律的專家)

即是由伊斯蘭精英統治國家

而隨著時間的推演

伊朗的經濟逐漸陷入樽頸狀態

不但國內貧富懸殊加劇

同時亦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

基層市民與中產階級無法承擔壓力

但沙王卻將問題歸咎於商人抬高價格

大規模逮捕與處罰國內的商人

在1977件

新總理推行緊縮經濟政策

試圖控制通貨膨脹穩定市場

但政策卻帶來失業率高企的問題

無論是烏里瑪、勞工階層、反對派人士、商人

都對沙王政權感到不滿

在1978年1月

一篇得到沙王政府認可

針對霍梅尼的文章公開刊登

內容說霍梅尼是一個外國人

而是還是英國前間諜

事件隨即引發國內示威抗議

群眾要求政府道歉、修改憲法

與讓霍梅尼回國

最初主要是烏理瑪與宗教學生參與

但警察多次向人群開槍

示威不斷升級並蔓延至全國各地

人們高舉寫上「沙王去X」的標語

抗議政府的殘暴管治

在8月19日

位於阿巴丹的一間電影院被放火燒毀

導致370人喪生

政府與反對派都指責是對方所為

(根據事後調查,事件似乎與激進的伊斯蘭教組織有關)

但大眾的矛頭都直指薩瓦克

連工廠工人亦罷工加入行列

在9月,沙王政府頒布禁止示威的法律

並實施戒嚴令

換來的卻是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政府派出武裝直升機和坦克鎮壓

群眾則築起路障以燃燒彈回應

在9月8日

在德黑蘭嘉樂廣場的群眾無視戒嚴令

被軍隊開槍射擊

這一日被稱為「黑色星期五」 (Jaleh Square Massacre)

估計至少一百人喪命

自此,事態走向無法挽救的地步

霍梅尼的聲勢亦達到頂峰

他幾乎與所有反對派結成聯盟

即使之後沙王作出讓步

先後釋放政治犯與解散復生黨

與承諾舉行自由選舉

但一切已經無補於事

各大行業的工人紛紛發起罷工

包括石油工業在內的工廠陷入癱瘓

在12月,在穆哈蘭月(伊斯蘭曆的第一個月)

很多穆斯林上街遊行遭到鎮壓

同月11日,德黑蘭爆發百萬人大遊行

軍人開始消極抵抗指令

美國的企業與大使館亦遭到攻擊

沙王曾經與反對派協商

任命民族陣線其中一位領袖

沙普爾.巴赫蒂亞爾 (Shapour Bakhtiar) 出任總理

而且宣布重建立憲政府與舉行自由選舉

不過,霍梅尼拒絕承認新政府

民族陣線亦與巴赫蒂亞爾脫離關係

隨後霍梅尼成立革命委員會

並聯同圖德黨、費達伊和人民聖戰組織

攻擊沙王政府的機關

在1月16日,沙王離開伊朗

在2月1日,霍梅尼回歸德黑蘭

不久便建立臨時政府

任命「自由運動」的

邁赫迪.巴扎爾甘 (Mehdi Bazargan) 擔任總理

之後又組成伊斯蘭共和黨 (Islamic Republican Party)

而由於軍隊宣布中立

沙王政府失去最後的支持

巴赫蒂亞爾辭去總理一職流亡

自此,革命者成功推翻沙王政權

在4月1日

經過全民公投

超過百分之九十七的投票者

支持建立「伊斯蘭共和國」

在5月,霍梅尼建立革命衛隊 (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

平衡軍隊的力量

巴列維基金會 (Pahlavi Foundation) 所擁有的資產

轉手交給新成立的受壓迫者基金會 (Bonyad-e Mostazafan)

由霍梅尼政權操控

伊斯蘭革命成功的同時

自由派與溫和派不斷被邊緣化

由巴扎爾甘起草的憲法草案

遭到烏理瑪組成的專家會議改寫

憲法體現出法學家攝政的構思

它設立「最高領袖」

作為伊朗在宗教與政治的最高領導人

同時兼任軍隊最高統帥

有權任命各軍種與司法機關首長

對一切重大政策擁有最終決定權

最有權勢的霍梅尼自然擔任一職

由於最高領袖是終身制

通常都是在最高領袖逝世後

由適合的人選繼任

「監督委員會」會審查候選人的資格

再由80多位教士組成

由民選產生的「專家會議」表決

「專家會議」擁有選舉與罷免最高領袖的職能

要成為專家會議的議員

必定要通過「監督委員會」的篩選

不過,最高領袖卻有權任命

「監督委員會」中六名委員(佔一半席位)

所以,最高領袖的地位可以說是無法憾動

而雖然伊斯蘭政府已經成形

但伊朗仍然處動盪不安的狀態

不但國內爆發庫爾德族的分離主義運動

與亞塞拜然的自治運動

同時亦面對包括人民聖戰組織

圖德黨與費達伊黨在內的反對勢力

為了更有效肅清這些勢力

伊斯蘭政府加緊派兵清剿

並重組秘密警察組織薩瓦克

繼續執行維護國家安全與收集情報的任務

(在1984年更名為情報與國家安全部)

(簡稱薩瓦馬 (SAVAMA))

在伊斯蘭政府的管治下

近四十間獨立報館被關閉

全國最大的兩間報社

《消息報》(Ettela'at) 與《天下報》(Kayhan)

由受壓迫者基金會接手成為國營媒體

在1979年11月

沙王前往美國治療癌症的消息

引起伊朗國內人士的不滿

大批學生衝入美國大使館

將外交人員扣押為人質

霍梅尼藉著這一次人質危機

團結全國的民眾

清除國內所有世俗化傾向的反革命人士與左派分子

推行伊斯蘭教原則

強迫婦女佩戴面紗或頭巾

在1980年4月

美國軍方嘗試展開救援行動

行動代號「鷹爪行動」(Operation Eagle Claw)

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直到1981年1月

卡特卸任總統一職

人質危機才告一段落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1980年9月

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 (Saddam Hussein)

率軍入侵伊朗

史稱「兩伊戰爭」

戰爭持續了八年

造成伊朗至少一百萬人的傷亡

當兩伊戰爭結束後(1988年)

伊朗才進入重建時期

在伊斯蘭共和國治下

伊朗女性的權益看似受到壓制

但女性仍然擁有投票權

面紗的強制推行

加上宗教高層的鼓勵

反而普遍家庭的父親允許他們的女兒上學

女性亦充分利用這個新機遇

得到更好的教育

(在伊朗大學生中就有66%是女生)

在1989年6月3日

霍梅尼逝世

原本由另一位伊斯蘭神學家

海珊.阿里.蒙塔澤里 (Hussein-Ali Montazeri)

接任最高領袖

但霍梅尼大規模處決政治犯的舉動

導致雙方關係破裂

最後由時任總統阿里.哈梅內伊 (Ali Khamenei) 接任

對不少伊朗人來說

蒙塔澤里是一個「宗教榜樣」

他提出通過立憲建立民主政府

推動世俗主義

限制「法學家攝政」

並且呼籲停止侵犯人權

這些都說明並非大部份人支持宗教領導權

相反大眾都只是虔誠信教

亦因為蒙塔澤里的影響力

他一直被軟禁在家

改革聲音遭到強硬派的扼殺

直到1997年5月

改革派穆罕默德.哈塔米 (Mohammad Khatami)

以百分之七十的選票當選總統

他提出建立立憲政府

終止法庭職權以外的暴力

以及改善婦女的權益

得到大量女性與年輕人的支持

但同樣被強硬派壓制

大批作家與異見者遭到迫害與逮捕

在1999年7月

改革派報紙《薩拉姆》(Salam) 被關閉

觸發數日的學生運動

安全部隊鎮壓示威

導致多人傷亡與被捕

大批學運領袖流亡海外

最終,哈塔米與強硬派妥協

示威亦暫告一段落

很多人普遍贊同哈塔米的處理

他們不希望將改變的意願

寄托在街頭抗爭上

相反傾向循序漸進的改變

在2000年的議會選舉中

改革派在議會中佔大多數席位

伊朗的自由媒體亦蓬勃發展

一切似乎向著改革的方向進行

但在強硬派的壓制下

議會幾乎無法推行重大的改革計劃

自由媒體亦備受箝制

同時,伊朗的核問題招致西方制裁

嚴重打擊依賴石油出口的經濟

在2005年

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 (Mahmoud Ahmadinejad)

成為新總統

他上台後採取強硬立場

加強對女性的衣裝規範

與對反對人士的打壓

加上新政策導致伊朗經濟衰退

這些都引來眾多不滿

在2009年,艾哈邁迪內賈德以超過六成選票

擊敗改革派米爾.海珊.穆薩維 (Mir-Hossein Mousavi) 連任

但選舉被指存在舞弊

觸發大規模示威

由於穆薩維的競選顏色是綠色

示威群眾因而佩戴綠色絲帶與臂章

所以這一場運動

亦稱為「綠色革命」(Iranian Green Movement)

最終,示威在伊斯蘭政府的鎮壓下收場

在2011年,伊朗國內掀起新的示威浪潮

(受到阿拉伯世界的革命浪潮影響)

響應爭取民主的訴求

在2013年

改革派哈桑.魯哈尼 (Hassan Rouhani) 成為總統

他成功改善經濟狀況

控制通貨膨脹與推動經濟增長

主要因為2015年伊朗與各國簽訂的核協議

(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德國和歐盟)

同意以放棄核武器計劃

換取西方解除經濟制裁

伊朗得以再次在國際市場出售石油

但這些經濟收益大多落入權貴手中

民眾並未感受到經濟改善

隨著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

對伊朗採取強硬政策

伊朗已經難以吸納外資

加上經濟緊縮政策

導致國內物價飛漲、失業率高企

在2017年12月

伊朗爆發大規模示威

群眾高呼「哈梅內伊去X」的口號

示威由原本的和平抗議

針對魯哈尼政府的經濟政策(魯哈尼於2017年連任)

到後來演變成暴力衝突

挑戰伊斯蘭教共和國的權威

最後革命衛隊開槍鎮壓示威

造成至少有21人逝世

2018年5月

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核協議

恢復對伊朗的經濟制裁

六個月的緩衝期過後

伊朗的石油出口遭到美國封鎖

導致油價不斷上升

在2019年11月

由於伊朗國內油價上漲200%

各大城市開始爆發示威

伊斯蘭政府封鎖國內網路並鎮壓示威

其中西南部城市馬赫沙爾

大批示威者被革命衛隊開槍掃射 (Mahshahr Massacre)

造成至少208人逝世

但各地的示威活動仍然斷續存在

在2021年7月

胡齊斯坦省出現水資源短缺

掀起「口渴起義」(Uprising of the Thirsty)

在8月,強硬保守派

易卜拉欣.萊希 (Ebrahim Raisi) 就任總統

他不但進一步剝削人民自由表達言論的空間

同時亦收緊伊斯蘭的服裝規範

到2022年2月

當局宣布提高糧食售價

導致國內的抗議活動擴大 (Iranian Food Protests)

在同年9月

女子瑪莎.阿米尼因為佩戴頭巾方式不合標準

被道德警察 (Guidance Patrol) 拘捕

(道德警察又稱為指導巡邏隊,隸屬伊朗警察部隊)

(負責監督伊斯蘭教服裝的規範)

隨後離奇身亡一事

觸發更大規模的示威

從9月16日起

示威群眾走上街頭

要求廢除強制佩戴頭巾的法律

解散道德警察、追究對阿米尼施暴的人

甚至主張推翻伊斯蘭共和國

海外的伊朗人發起示威聲援國內人士

甚至高舉巴列維王朝的旗幟

(部份海外的伊朗群體,都是在伊斯蘭革命後離開伊朗)

身處美國的末代沙王之子禮薩 (Reza Pahlavi)

亦發聲支持建立世俗的民主政府

但伊斯蘭政府卻將矛頭指向所謂的「分裂份子」和「外國勢力」

派安全部隊鎮壓示威

並切斷國內網絡管制言論

有人權組織估計

示威造成最少200人逝世

隨著伊朗警民衝突愈演愈烈

石油工人陸續加入罷工行列

雖然官方強調阿米尼亡於心臟病發

生前並未遭受警方毆打

但說法未能得到大眾說服

直至目前為止

伊朗的示威仍未見有緩和的跡象

有歷史學家認為

伊朗一直從混亂到獨裁中循環往復

伴隨着嚴峻經濟形勢和高壓的政治氛圍

伊朗人對於變革與自由的渴求愈來愈強烈

現今年青一代沒有經歷伊斯蘭革命

沒有經歷過兩伊戰爭

甚至沒參與2009年的綠色革命

有別於以往的宗教革命

這一代人傾向世俗化

追求民主自由的理念

2022年的今日

伊朗人又能否重新掌控自己的命運

擺脫神權體制的束縛呢?


影片如下:


Patreon (課金):

https://www.patreon.com/movistoryhk


LBRY: https://lbry.tv/@MovistoryHK:b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JLkyS-CZ3cp6JWpe_B9Ug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ovistory.hk/

MeWe: https://mewe.com/i/movistoryh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ovistory-HK...

Twitter: https://twitter.com/Movistory_HK


🎬📚

#中東心智帝國 #神權國度 #古波斯 #現代伊朗 #君主立憲 #巴列維王朝 #獨裁專制 #民族陣線 #石油國有化 #薩瓦克 #白色革命 #費達伊 #人民聖戰組織 #伊斯蘭革命 #伊斯蘭共和國 #最高領袖 #法學家攝政 #政教合一 #庫爾德族 #人質危機 #兩伊戰爭 #道德警察 #女性權益 #自由 #綠色革命 #阿米尼之死 #頭巾革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