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ven
Morven

生活中一大樂事是認識到新的觀點,並且感覺自己有所成長。從閱讀輸入到口說輸出,為了想更深化自己的架構能力,便開始著手進行寫作,也就產生了你眼前所見的這些文章。 個人網站:https://www.morvenhsu.com/ 讚賞公民連結:https://liker.land/digitalcoinwallet666/civic

【書】Hop, Skip, Go《移動革命》

重新定義人類未來的移動模式

移動是人類的基本需求,除了本身食衣住行的「行」,更包含了貨物運送等物流的領域。本書《移動革命》便是探討人類對於未來「移動」的想像與進行中的各項發展。


影響移動的因素

「移動」簡言之便是三個要素的綜合考量:空間、時間與金錢。我們在選擇不同的移動方式時,不外乎是在這三個要素之間作權衡,我們願意選擇便宜的電車還是昂貴的飛機?願意用多少額外的金錢以換取提早抵達目的所賺得的時間?願意花多少的金錢換取旅途的舒適以及便捷?

除此之外,「移動」也在個人與社會之間不斷的進行平衡與拉扯。我們願意多使用不那麼方便的大眾交通工具、以換取不雍塞的都市嗎?我們寧願讓自己享受駕車的方便、讓政府拓寬現有的道路並且擴增更多的停車場嗎?在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平衡中,多數人的利益可能會犧牲掉部分人的便利,更不用說各項政策的推行牽涉到太多的利害關係人,讓移動革命本身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也與政治息息相關。


傳統的移動模式

目前主流的移動方式仍以傳統汽車為主,隨著科技的發展、消費者的習慣、車廠的經營與各國政府政策的實施下,目前的整體交通規劃與建設,很大程度是為了汽車所設計,像是遍地的停車場、綿延的高速公路以及密如蜘蛛網的公路系統。

但是以汽車為主的移動方式隨著都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環保意識的高漲以及擁車人數漸增的趨勢之下,汽車所帶來的負面效應逐漸擴張。除了都市長年的道路壅塞,汽油車排放廢氣造成的空氣汙染,汽車閒置導致資源浪費以及汽車與人爭地的情況皆日益嚴重。


以道路雍塞為例,這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許多歷史悠久的大城市,在其發展之初並沒有意料到未來可能會有這麼多的汽車加入交通系統,也因此其都市設計及道路規劃等等,很難符合如今車流的需求,也因此塞車成為這些城市的日常。

而城市要擴建整個道路系統是個非常艱困的任務,除了既有建築的限制之外,還需要加上所費不貲的建築費用、以及長時間的交通黑暗期。就算這些問題都被克服,擴建後的道路系統可能很快的又會被更多的汽車所淹沒,若不進行改革,我們所付出的努力可能連治標的作用都達不到。


而汽車的閒置也是非常可惜的資源浪費,每個家庭所擁有的車輛,除了每天通勤幾小時外、可能還能加上周末出遊,總和之下在絕大多數時間是處於靜置的狀態,而且人類還需要幫汽車找地方放。這種高度的閒置若放在職場上,就有如一個人每天只上十分鐘的班,但是卻領八小時的薪水,而且老闆還要幫他準備好下午茶一般。

不過購車這種價值觀仍深植在普通人心中,像是東方社會要求對方必須要有房有車、西方社會認為晉升中產階級的象徵就是要車等等。除了文化因素之外,很多購車族更可能是因為害怕萬一有一天突然需要車的時候會無車可用,但是這種恐懼卻可能不是那麼必要。


移動革命的方向

為了解決以上的舊有的移動模式,新一代的移動革命將著重在自動駕駛、建立交通運輸使用的雲端基礎建設、掌控都市交通、引進科技轉型與應用像是送貨服務、滑板車及偵測感應器等等。

在改革之中,汽車其實並非是移動革命的敵人,移動革命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擁有汽車的低效率,也就是除了期運轉時間極低之外,還需要找地方給車子住。

在許多新型的商業模式下,許多領域都改採用租賃制而不是購買制,除了軟體的訂閱服務外、月費制度的衣櫃服務、訂閱制的音樂串流等等,現代的商業模式已經使消費者逐漸習慣去購買「使用權」而非「擁有權」。在未來的移動模式中,消費的趨勢將走向購買里程數等使用權,而不是汽車的擁有權。既然我們會依據不同的場合跟需求去搭配不同的衣服,那麼我們也應該可以配合不同的使用情境去駕駛不同款式的車型。


未來的移動革命將更著重在「移動」這個目的本身。如今的移動有太多種方式:計程車、腳踏車、滑板車、公車、捷運、火車、飛機以及步行等等,為了從甲地到乙地,我們有太多種排列組合可供選擇。但是在傳統的模式中各家廠商皆死守著自己所擁有的數據,不同方式之間的資訊卻無法得到很好的綜整與分析。

新型態的移動訂閱服務,便是期望在政府的主導下,能夠讓企業公開這些資訊,讓整合者能夠整理並分析這些數據,讓使用者只需要提供起點與終點,就能夠讓系統提供數種不同的交通方式並且能夠直接付費。


小結

移動革命除了會製造出更多新興的機會,但是勢必會對過去的商業模式造成衝擊。對於傳統車廠而言,新科技的引進將讓這個世界不再需要這麼多的汽車,這會直接影響他們的銷售與經營成績,轉型對於這些車廠而言刻不容緩。

而傳統車廠過去的成功之點在於其效率高、規模大,而且費盡心思建立消費者與汽車的情感連結。在車廠的行銷之下,汽車象徵了我們想去哪就去哪個自由、提供我們在都市叢林中的庇護所、並且提供我們身分地位的象徵等等。

傳統汽車產業與傳統的電腦產業有高度的類似:都充滿了閒置的浪費。目前電腦產業已透過雲端的方式達到共享與高效,汽車產業還在持續摸索共乘極大種交通工具等解決方案。過去 IBM 就如同現在的傳統汽車廠,不過現在的 IBM 已經從生產硬體;轉型成提供服務。

我們的移動模式或許還沒有出現爆炸性的成長,但是城市與生活中的改良將會逐漸地進行,在不斷研究各種可能性的同時,移動革命永遠不會結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