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ven
Morven

生活中一大樂事是認識到新的觀點,並且感覺自己有所成長。從閱讀輸入到口說輸出,為了想更深化自己的架構能力,便開始著手進行寫作,也就產生了你眼前所見的這些文章。 個人網站:https://www.morvenhsu.com/ 讚賞公民連結:https://liker.land/digitalcoinwallet666/civic

【隨筆】利他主義真的存在嗎?

利他主義真的存在嗎?還是我們的付出其實只是為了自己好?
利他主義是什麼

維基百科對於利他主義的定義節錄如下:

利他主義(也可譯為利他行為)是一種無私的為他人福利著想的行為,在道德判斷上,別人的幸福快樂比自己的來得重要。利他主義在許多思想和文化中是一種美德。在進化遺傳學中,利他行為被定義為增加他人的生存,減少自己的生存。


無私的奉獻是高尚的情操?

許多文化或者是宗教都有聖人為了他人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許多善心人士付出自己的時間或是金錢、不求回報的幫助他人。而這些故事與典範經常受到社會的推崇,被視為是一種正向的力量,足以讓我輩效法。

相對於現實社會的運作往往要求等價交換、即使不是當下就要做出反應,不過若今天我幫助你、改天你也得要知恩圖報。俗話說免費的東西最貴,除了可以從科技公司蒐集隱私的部分做解讀外,也可以解讀成「人情最是難還」。


真的有純粹的利他行為嗎?

不過最近自己在思考,所謂的利他行為,付出者真的沒有從付出的行為中有所得嗎?俗話說助人為快樂之本,也就是說某些人的快樂是建立在幫助人這件事上,那麼是否可以解讀成「付出的人可以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也就是說「快樂」本身是付出者的收穫。

如果這麼說,那麼付出者付出的行為其實不全然是為了他人,或許有那麼一部份是為了他自己、為了他自己能夠快樂所以才做出付出的行為。

若從這個角度來觀察付出者以及接受幫助者,是否能夠類比成社會中的交易,只是普通的交易媒介是金錢,購買者付出金錢來換取販賣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是服務,銀貨兩訖、雙方各取所需、互不相欠。而此處付出者則透過付出的行為來換取快樂。


所謂的利他其實都是利己?

若不提助人為快樂之本,還有許多生活中的範例:像是幫助無家可歸的人、可能是希望減少遊民的數量進而提升社會的治安;撰寫教學文章並且維持網路平台的熱度、可能是希望自己使用的平台能夠吸引更多用戶而茁壯;幫助親朋好友周轉、可能是希望日後自己碰到困難時也能夠有人能給予一臂之力;提倡環保或是節能減碳、可能也是希望自己生活的環境可以變得更好;歷史故事中忠臣殉職、可能是只為了圖個好名聲。

有太多案例可以做此類比,不禁讓我思考如果這些行為其實都有背後的圖謀,其實就某個程度上也只是各取所需,那麼這些事蹟還那麼值得我們去宣揚嗎?那為什麼我每天買便當都沒有報章雜誌來採訪我?

當然上面的陳述很大部分簡化了我們行為的動機,我們的行為很少只是出於單一的目的或者是動機、目的往往是綜合的,只是利己的成分不容易量化罷了。


心得總結

從以上的脈絡與陳述看來有點憤世嫉俗之感,不過我的想法其實很單純,因為生活中碰到一些人總覺得自己的付出很偉大,其他人都要給予其尊重與特權之類。針對這種人,我很想對他們說其實你的付出從來都不是為了別人,你的付出只是為了你自己罷了。

在沒有人逼迫下選擇付出,這行為就只是個人的自由選擇,既然是個人的選擇、那麼選擇之後無論成果好壞就要自行承擔。

除了上述情況之外,自己平時也有定期捐款的習慣。這篇心得也在提醒自己捐款的行為其實不全然是出於利他的目的,有這種認知就不會讓自我過於膨脹。

總結如下:

  1. 利他行為其實可能只是為了利己
  2. 付出的行為是個人的選擇,付出者沒有比較偉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