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icaLee
MonicaLee

文字工。

奶奶、通膨小鎮與消失的味道

(编辑过)

當初是從一個臉書地方社團知道這間麵店的,推薦人是個因工作必須在各鄉鎮四處跑的人,相較於網路上那些被部落客加油添醋的溢美之言、商家自掏腰包買來的假五星評論,在地勞工的推薦更加實在。

那家麵店從我小時候早已在那,只是青少年時期從來沒踏進過。畢竟奶奶不喜歡我們外食,一來奶奶覺得當時物價貴到沒天理;二來,奶奶廚藝高超,什麼都煮得出來,覺得外人的手藝沒能讓她心服。孩子們倒是越禁越故意,放學途中買紅豆餅、麥仔煎、抽糖果;上完鋼琴課後買鹹酥雞,在老師家邊吃邊看故事書,吃完再回家。為了不讓外食之事敗露,還得吃下平常量的晚餐,我的大胃王特質,約莫是那時練出來的。

某天,走進那間麵店,嘗了在地勞工推薦的什錦海鮮麵後,從此就一去再去了。

豬肝、花枝、蛤蠣、蝦子、梅花豬肉片放入滾燙的湯頭,抓把玉里麵下鍋。麵一端上,立刻停止聊天,趁熱吃。湯一定要夠燙,讓高溫托出麵湯的鮮香。湯色黃稠,表面浮起蝦味油脂,一看就知道卡路里爆表。我總是將吸滿湯汁的麵條拉出,另裝一碗,扮點辣椒,配著湯喝。湯喝到見底,已能想像肚裡屯著一圈油,於是下周還要再來,持續又幸福又墮落的輪迴。

某天,老闆娘說不再做什錦海鮮麵,雖是店內王牌,但實在划不來。我只好改吃店裡另一個頗受好評的乾拉麵,可幸福度已差了兩個級等。再之後,租約到期,麵店搬到商店街,租金從一個月兩萬二漲到了兩萬八,又有幾道在地好味在菜單上消失。被留下的菜色,價格漲了一到兩成。我從此改吃酸辣湯餃。好是好吃,但想到一碗湯餃的錢還得撥出一些給房東,心內頗不是滋味。我那一步步採訪、一字字寫文賺來的血汗錢,只想支持老闆娘的好手藝,用踏實賺來的錢交給另一個踏實賺錢的人,這該是只限於我跟老闆娘之間的商業情誼才對。

約莫20多年前,觀光客還沒來,享受慢活的短居客、炒房地產的投資客也還沒來,一棟透天屋一個月租金也才兩、三千元。移出的人口遠比移入多,全鄉都渴望外地年輕人的到來。那時,沒有媒體吹捧鄉村之美,被調派來公家單位的年輕人巴不得早點走,鄉村的網羅不夠強,被黏住的年輕菜鳥只有少數,通常是嫁娶當地人而留下,還有放不下當地孩子的老師。

小學上完鋼琴課後,常光顧一家鹹酥雞攤,一片黑輪五元,一塊米血五元,這家店的特色是炸完再烤,烤時交替抹上兩種神祕醬汁,炭烤香瀰漫整條街。這個鄉地勢高,寒冬時期的刺骨狂風是特色,在冬夜聞到那種炭燒味,內心總被照料到了。爐火上烤著微焦脆的黑輪,拜託老闆灑上一層辣粉,那個辣可不是空包彈,辣到寒夜中冒熱汗,舌頭快爆炸。

等我再大一點,在家鄉的牧場打工,時薪才80元。這數字現在看來像是壓榨青年孩童,我倒覺得當時的自己是個富孩子。那時鄉裡已出現第一家連鎖雞排攤,雞排一份35元,珍奶25元,存款利率比現在高許多,我這個學生打工仔,光是看著存款簿數字不斷上升,又買得起雞排、珍奶,還能覺得自己算是有錢在身的安心人,看著存款簿癡心想:「再這樣下去,我會不會變成百萬富翁?」。

然而,二十年後的百萬已不稀罕,而是基本門檻。

二十多年來,我離鄉又回鄉,這個鄉在諸多原因下成了觀光熱門景點。童年的鹹酥雞攤還在,只是單品價格漲了約莫兩倍,份量卻縮水。雖然店前排著更多客人,但細緻的醬燒味消失了,替代的是劣質油的油耗味,那黑輪咬起來,失去了脆勁,只有滿嘴粉味。以往弟弟回鄉時,總要叫上一分炸雞皮,某天,他說,那味道不行了。

物價逐年上漲,觀光業推波助瀾,讓物價持續創新高,這一年來的全球性通膨又再補上一腳,我喜愛的家鄉味一個個消失。新店家的菜色設計配合觀光客的喜好,對著媒體說著讓觀光客心生嚮往的故事:青年返鄉、無毒、有機、小農種植、手做……卻無法說服我的在地情懷,再怎樣,那味道回不來了。舊味消失,新味起,味覺的在地歷史不斷改寫,像我這種老派在地人,對家鄉的味覺鄉愁,早已停滯在二十多年前。

通膨讓人反感,不只是因為量變少、價格變貴,追根究柢那種心情,不是付不起,而是不甘願。我工作可沒偷懶,可買來的便當卻沒讓我至少飽個踏實,實在不講義氣。通膨不只讓存錢更不易,它更讓備受懷念的滋味從現實生活中消失。

通膨也讓我想起了奶奶。

小時候覺得奶奶很吝嗇,若在外買了什麼東西,回到家被問起價格,報出來的價先打個五折,下場仍是被罵一頓。對她而言,當年一份40元的乾麵,在漫長的八十幾年生命歷程中,可是一路漲到800%。成年後的我開始照顧自己的經濟,經歷幾次景氣起伏,對通膨的力度越來越有感,一客簡餐漲幅10%對我已是最高警戒,才能理解,當年奶奶檢查我們有沒有在外面偷買零食的嚴厲眼光,背後藏著的是一個家庭主婦面對物價持續上漲、貨幣不斷貶值的內在焦慮。

如今的我,用中年眼光看著大學生逛夜市一路吃到尾,也開始匪夷所思,夜市是通膨現象最明顯的場域,想起當年奶奶看著孫子屢次從外面帶回漲價200%、300%的物品,不加思索而大快朵頤時,或許也是這種感覺吧!奶奶若還活著,目睹這個觀光鄉鎮的物價早追上都市等級,想必更加焦慮。上上代的心情,好幾年後的我才稍微理解,原來,通膨也是種代溝。

抗拒通膨的人通常想努力做點什麼來保值。晚年的奶奶,落入珠寶詐騙的圈套。當年正流行一種詐騙模式:詐騙集團通常短居在當地的廉價旅社,目標鎖定與現實脫節、不會使用網路的鄉下老人,藉機販售劣質或假的黃金、珠寶飾品、骨董,在一個鄉鎮騙得差不多後,就換到下個鄉鎮。不知不覺,奶奶的房間抽屜、床底下開始堆滿一堆珠寶、戒指、手環。姑姑拿去鑑定,不是假貨就是劣等貨。

全家拼命勸說,奶奶流著淚,說全家沒有一個人懂她的心意,她堅信自己眼光之精明,不可能被詐騙,所做的這一切,保證子孫未來感謝她。越是爭執,奶奶的心越向著那三天兩頭帶水果來陪聊盡孝的詐騙者,對他說著家人無法明白的寂寞。

一輩子抗拒通膨、省吃儉用的奶奶,晚年卻陷入珠寶詐騙。不知道讓錢貶值的通膨,和吸走老本的詐騙,哪個比較厲害?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