鹄云来
鹄云来

随风起舞

美国读Phd最开心的体验:学术会议

Everybody loves free cocktail

参与学术会议是美国Phd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自己最享受的部分了。对实验学科的学生来说,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和仪器分析是基本功的修炼,如何切入课题,如何理解数据,如何讨论和分享结论才是scientist的核心技能。而参与学术会议则是锻炼这些核心技能的最佳机会了。每年六月的ASMS(美国质谱年会)是我读博时必去的会议,每一年的科研进度也相应地安排开。从大半年的实验室工作和数据分析开始,把他们整理成一个带六个figure的几千字论文,一篇论文的雏形就大概出来了。但是带着它去会议上演讲,我还得继续提炼出一个十分钟不到的超级故事。这个不断精馏的过程有时会挺磨人的,但是往往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科技发展是可以用一句punchline来让人过目不忘的,跟中国文化里的大道至简有点异曲同工之妙。毕竟没有人会喜欢用最宝贵的时间去听wikipedia一样的大路货。

punchline is all you need

ASMS最让我喜欢的地方在于,整个会议过程仅有十个(大概)不到的分会场,每一场oral talk都会有百人以上的观众。而它的poster session是和oral talk错开的单独时间。所以每一个presentation都会得到极大的注意力,演讲人也往往同时包括教授,科学家,博士后和在读博士生。这样的顶尖舞台和高手过招的氛围太吸引我了,每一次获得oral talk的机会我都会兴奋不已。相应的在准备阶段,这也鼓励我不断地去思考:我的工作对这个领域意味着什么?我工作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如何用一张数据和一句话让别人理解我的工作?同时它的缺点在哪儿?如何应对别人对这个方法的质疑?后来进入到工业界才发现,正是这些思考方式定义了一个科学家的能力和素质。

audience

networking 是学术会议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家都知道魔鬼在细节里,在学术会议中我们可以去connect领域内的教授和科学家,直接讨论论文精美包装下面的科学故事。当然,这也是一个结识朋友和找工作的好机会。我曾经在ASMS与一个药厂的hire manager聊过他们的position。具体到ASMS,最让我喜欢的就是每日会后的hospitality环节了。在此期间,各大仪器公司和vendor会包下会议酒店整层空间,将食物,酒水和他们的宣传材料布置其中。比如最近几年新出的质谱仪器往往有巨大夸张的机体并配有炫酷的程序可控灯效。它们往往在hospitality里扮演夜店霓虹灯一般的角色,倒是新奇且有趣。我常常会在提供鸡尾酒无限畅饮的慷慨厂商展区里遇到喜欢喝酒的同学和教授,大家聊聊行业内的bullshit也能欢乐地喝醉。这是我最喜欢ASMS的地方之一。

hospitality

美国的学术会议往往会在大城市之间轮转,这也是我们课题组集体旅游的好机会。现在回头翻看以前的相册,记录会场的照片没几张,但是实验室同伴在观光景点的合影却不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会议。我的博士生导师喜欢带着整个大组十多个人一起去开会,给了低年级同学很多学习体验的机会!不过为了平衡预算,我们学生常常是挤在一个airbnb的套房里,两个人睡一张床。每次开老板玩笑都少不了提他的吝啬。lol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