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S的靈感日常
MissS的靈感日常

🌿覺察、感知、書寫、療癒🌿 「我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思考模式,一種靈魂體驗的藍圖。」

電影|《完美嬌妻養成班》:誰來定義完美嬌妻?

何謂完美?何謂不完美?而妻子又為何需要被下定義。 

1960年代,法國正值女性思想啟蒙時期,女權意識的興起激發不少女性重新思索自身定位,無論是在家庭角色的定位、自我實現、薪資平等、投票權、戀愛自由及性意識上,都能看見當時社會開始萌發一絲轉變,而電影《完美嬌妻養成班》(How to Be a Good Wife)便是建立在這樣的背景下。

電影設定於1967年,當時專門訓練少女成為完美主婦的家政學校仍十分興盛,而故事以女主角波萊特(由茱麗葉.畢諾許飾演)與丈夫開設的凡德貝家政學校為開展,讓人們一路隨故事情節轉折,看著波萊特與家政學校的蛻變與成長。

女孩們初踏入凡德貝時,必少不了波萊特親身教誨「成為完美嬌妻的七大方針」

不能有自我,凡事以丈夫及家庭為重;要時時保持心情愉悅,情緒不外露;要穿著得宜,每日更換不同服飾,讓丈夫有面子;要懂烹飪、做家務、縫紉、刺繡、妝點家庭環境;要在床事上討丈夫歡心,讓其維持良好身心健康等。

種種圍繞在家庭與丈夫的日常事務,若能全數遵從並奉為圭臬,便是個完美達標的嬌妻。

電影《完美嬌妻養成班》劇照

電影以時而幽默、時而嘲諷的手法進行著,因此當女主角波萊特明確演繹出「如何成為活在男人背後的完美女人」時,並未顯得過分嚴肅或令人反感,反倒增添不少趣味感,能以較輕鬆角度去玩味影片欲傳達訊息。

完美如波萊特,她努力扮演二十餘年的嬌妻,每日早早梳洗淨身,化一個高雅而不失禮貌的妝容,在完美弧度的波浪捲髮上噴滿髮膠,穿上能剛好襯托出腿長的高跟鞋,「喀、喀、喀」一聲聲簡潔有力而不過於剛強的腳步聲,落在凡德貝古樸的木板地上。整裝完畢,第一件事便是到丈夫書房,耳提面命地叮囑一天行程,該吃什麼,別忘了什麼,某一瞬間像極了準備接送孩子上學的母親。

電影《完美嬌妻養成班》劇照

這個看似毫無瑕疵的凡德貝女主人,終其一生信奉著成為完美妻子就是女人的終極目標。這根深柢固了二十四年的信念,卻在丈夫意外逝世後,讓波萊特迎來作為妻子角色的困境,她開始需要親自面對現實生活,學習投入「男人的世界」,內心也逐漸產生自我迷惘與困惑,而種種角色衝突的情境,也一步一步引導她萌生內心質變。

第一個質變,來自從不過問丈夫財務所生的省思。

在波萊特驚覺已逝丈夫將財產全數賭光,甚至向銀行抵押了四筆債務時,她感到深深絕望與無所適從。為了前往銀行解決債務問題,她第一次坐上駕駛座駛車入城,這也象徵從這一刻起,她的人生將如手中緊握的方向盤,由自己開創前方道路,即便看似滑稽而不牢靠,但她仍奮力踏出了第一步。

「你的意思是說,我能有自己的支票簿,上面還寫著我的名字?」波萊特又驚又喜地問著銀行經理。 
「為什麼不行?」他回答道。 

從銀行回來後的波萊特,在課堂上教導女孩們,完美嬌妻要懂得核對帳目與開源節流,不過不能有自身慾望,作為好妻子要學會管錢而不是花錢,並在每日核對完帳目後給丈夫過目。

此時的波萊特已產生些微轉變,在經歷丈夫財務控管不力的教訓後,她開始擁有自理金錢的意識,即便此時的她仍認為,理財只是作為好妻子的必備條件之一。

第二個質變,發生在穿上長褲的那天。

那一夜,波萊特興奮地告訴小姑,她替自己準備了一件禮物,隨後便走進更衣間,穿起一件深駝色修身長褲,惴惴不安又難掩欣喜之情地走出來。在那個還不盛行穿褲裝的保守年代,女性大多仍穿著裙裝以示優雅端莊,而波萊特買新褲裝給自己的舉動,反映了她已準備好成為家政學校管理者的決心。

同個夜晚,寢室裡一名女孩偷溜出門被逮,當波萊特嚴厲問到女孩怎不擔心外人想法時,僅十七歲的少女奮力回應道「我才不要變成像妳一樣的奴隸,我要活得自由自在!」

這段話震驚了波萊特,仍穿著長褲的她倚著牆,獨自一人在深夜房間內暗忖,眼神透露出一點搖擺與一絲不確定。

她不確定何謂自由,何謂不在乎他人想法,而這也是長久以來信奉做個好妻子的她,首次對自己感到不確定。 
第三個質變,來自一場悲劇的發生。

在波萊特準備帶家政學校的少女們,一同前往巴黎參加家政學校博覽會的前夕,一名女孩試圖上吊輕生。女孩被救下的同時,波萊特撿起地上甫拆封的信紙,讀完後久久不語,原來是女孩父母打算安排婚事,將她嫁給足足年長好幾輪的男子。

隨後幾天,波萊特關在房內足不出戶,她終於發現,那些根深柢固的信念及教導女孩的種種價值觀,並非全然正確。

「我不要再教女孩,當男人的奴隸很快樂,我不玩了!」波萊特崩潰吶喊道。
電影《完美嬌妻養成班》劇照

她憤慨叩問著,父母逼迫女孩嫁給足以當其祖父的人怎會是件小事,更震驚於自己竟長久默許類似情況一再發生。此時的波萊特終於打破信奉已久的教條,從完美嬌妻的角色認同中破繭而出,主動當一個擁有自我意識的女人。

電影結尾,波萊特仍選擇帶著一眾少女前往巴黎,但她們並不是去參與家政博覽會,而是走在前往1968年巴黎學運的路途上,她們不要只當社會眼中的好妻子,也不要依附在丈夫身後生活,她們決定由自身定義女性,主動掌握自己的一生。電影轉折至此,以歌舞及喊口號的形式,奮力喊出時代下的女性訴求。

「我願意跟男人結婚,但不要活在丈夫的陰影之下」 
「完美嬌妻會自己賺錢,但自己賺的錢自己花!」 
「女性也能自在享受做愛的愉悅」 
「我負責摺衣服,丈夫負責補襪子」  

波萊特挺著胸走在前頭,帶領少女重新定義完美嬌妻的七大方針,少女們邁著確信穩固的步伐,眼神深邃而熾熱,以堅定口吻將近代曾有不凡貢獻的女性創作者及藝術家,一個接著一個大聲喊出她們的姓名。

西蒙.波娃 (Simone de Beauvoir) 
可可.香奈兒 (Coco Chanel) 
伊莉莎白.鮑溫 (Elizabeth Bowen) 
芙烈達.卡蘿 (Frida Kahlo) 
瑪麗.居禮 (Marie Curie) 
維吉尼亞.吳爾芙 (Virginia Woolf) 
伊莉莎白.巴雷特.勃朗寧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瑪麗蓮.夢露 (Marilyn Monroe) 
電影《完美嬌妻養成班》劇照

電影至此,已不再僅限於波萊特與家政學校的蛻變之路,而是將格局擴展至,見證每一位曾為自身奮鬥過的堅韌女性。她們都曾在女性意識尚未或仍處萌芽時期之時,不畏懼時代與社會所賦予女性的框架與壓力,嘗試走那崎嶇難行的道路,為所有女性開創出不同以往的可能性,而無論是波萊特與女孩們堅定的眼神,抑或是眾多時代下的那些廣大女性,都提醒著我們永遠不要低估自身力量,因為看似渺茫的進步與轉變,都有可能成為引領改變的重要力量。


誰來定義完美嬌妻?

這個問題或許要留給每個人去思索—何謂完美?何謂不完美?而妻子又為何需要被下定義。

如果你問我,我的答案會是—

「或許我無法當個完美嬌妻,但我會永遠喜歡身為女性的自己。」

有我的足跡👣

誠摯希望我的文字能帶給你/妳一絲溫暖或思考空間,如果感到有所收穫,歡迎留言回應並給予我支持及讚賞❤️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