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
水泥

主要在豆瓣活跃,ID:水泥(missangle4)

世界已然疯狂,暴力是最后一种有效的语言 | 《小丑》影评

作者 | 水泥

本文含有关键剧情剧透,请谨慎阅读

“只有我是这样,还是这个世界真的越来越疯狂?”这是片名“JOKER”出来后,Arthur Fleck说的第一句台词。此时他正在哥谭市的社区心理辅导中心和社工做心理咨询,而室外的哥谭,垃圾清洁工罢工十数天后,街道堆满了无人清理的垃圾,市长则已经宣布哥谭市进入紧急状态。

华纳与DC宣布将制作小丑的起源电影,分级为R级片,并且将独立于现有的DC宇宙。从那时开始,《小丑》便备受关注。而当《小丑》进入今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豆瓣开分时高达9.7(满分为10分),并最终斩获金狮奖之后,有关此片的盛誉与争议更是从未停歇。又鉴于中国内地电影放映的“特殊国情”,此片在内地影院的放映可以说是几无可能,庞大的观影需求至今无法得到释放。和为数不少的内地观众一样,笔者绕道至港澳台地区得观《小丑》。讽刺的是,能够享受“境外”观影红利的内地观众里,相当多的人反对《小丑》在内地上映,皆因此片“煽动性”极强。

不过是一部电影,真有如此能耐?

截至发稿前,《小丑》的豆瓣评分依然高达9.2,而且已经有4万多人标记“看过”。看来即便此片在内地无法上映,大家也依然想方设法在别的地方一睹小丑的风采了。

某些暴力总比另一些暴力更让人愤慨

《小丑》的确很有争议,因为它很暴力。Arthur Fleck在地铁枪杀了三个金融业白领,随后仓惶逃离现场,躲在公厕里,竟然缓缓地跳了一支舞;昔日同事在Arthur的母亲去世后来慰问他,他竟然用一把剪刀刺穿了对方的喉咙、眼睛,残忍地将其杀害;Arthur被邀请上他梦寐以求的Murray Franklin Show,但他在脱口秀直播现场枪杀了主持人Murray Franklin;更不用说影片的最后,善良、体面的Wayne夫妇在后巷被戴着小丑面具的陌生男子枪杀,将来的蝙蝠侠Bruce Wayne幼年便要目睹如此血腥的一幕。

但这么残忍的屠杀,《小丑》竟然将其“美化”呈现,哥谭市的底层市民也将Joker视为英雄,观众接受了这样的暗示后,说不定会群起效仿。

这绝非危言耸听。1981年刺杀里根总统的约翰·欣克利便声称自己是受了《出租车司机》的直接影响,而在造成了12人死亡、58人受伤的2012年奥罗拉枪击案中,凶手詹姆斯·伊根·霍尔姆斯选择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电影的首映日行动,有警察更表示霍尔姆斯曾自称“小丑”。

在种种案例面前,这种担忧似乎合情合理。

让我们回到《小丑》开场的第一幕。Arthur打扮成派对小丑,在电器铺前替该店做清仓促销宣传,但他的广告牌被一群年轻人抢走,那些人把他引诱至小巷,对他一顿痛揍。之后他被老板叫去单独谈话,老板说电器铺投诉他突然消失不见了,而且没有归还广告牌。Arthur表示广告牌是被抢走了,而且他被揍了,不是“突然消失不见”,老板表示不能接受,他不相信有人会抢他的广告牌,要求Arthur必须归还。Arthur反问自己偷广告牌图个什么,老板表示他管不着,反正他必须归还,否则就会从他的工资里扣除广告牌的损失。

Arthur被一群混混在小巷揍了一顿后,痛苦地躺在碎掉的广告牌边上,尽管在低声啜泣,脸上小丑妆容的微笑依然相当醒目。图片来源:IMDb

某些暴力总比另一些暴力更让人愤慨。Arthur当然是没有归还广告牌,这对电器铺是损失,这是不对的。那么Arthur被别人揍了一顿呢?没有发生过,因为没有被看见,也无法被理解。损失已经造成,总要有人埋单,但这个人不会是我,谁最好欺负就由谁埋单。Arthur枪杀那三个白领是暴力,白领们对他的痛揍则不是暴力;Arthur用剪刀杀死同事是暴力,那位同事主动给了一把左轮手枪给他,事后又谎称那把枪是Arthur找他要的,导致Arthur被解雇,则不是暴力;Arthur枪杀脱口秀主持人Murray是暴力,Murray先是在节目播放Arthur因病控制不住狂笑的脱口秀片段来嘲笑他,之后又特意邀请Arthur来到节目,为了制造节目效果,再次嘲笑他,则不是暴力;戴小丑面具的陌生男子枪杀Wayne夫妇是暴力,整个体制把底层民众逼到走投无路则不是暴力。

正如Arthur在脱口秀节目上说的,“你们决定了是非对错,也决定了什么好笑什么不好笑”。Arthur上台前被叮嘱不许说脏话和讲黄色笑话,实际上Murray和嘉宾讲的笑话就带有强烈的性暗示意味。暴力的评判标准被垄断,话语权更是被垄断,而绝大部分的人压根看不到这种垄断本身就是暴力,而且是最残忍的一种暴力。

将“暴力”作为关键词来重新审视《小丑》,便不难发现,Arthur时不时不受控制地狂笑的怪病,其达到的效果实在是精彩至极。Joaquin Phoenix的表演无懈可击,将这一次次无奈的狂笑诠释得怪异、压抑,每次发笑都在指向一种特定的荒诞。社会规训我们“Don’t forget to smile”,不能有负能量。但实际上生活是如此的痛苦,我们根本就不想笑。Fine,那你就和Arthur一样,在饱受家庭暴力之后,得上这样一个只能够笑不能够哭的精神病吧。大功告成之后,大家还要讨厌你的怪笑,因为你总是在笑一些“不好笑的事情”。真真是荒诞至极,真真是暴力至极,真真是绝望至极。

不小丑的小丑

《小丑》面临的另一种争议,则在于它把“小丑”拉下了神坛,甚至可以说,这根本不是关于“小丑”的电影。

即便没有看过DC漫画原著,只需要看一看诺兰版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便能在Heath Ledger的身上感受到小丑的不可捉摸、无政府主义倾向与残忍的幽默感。而且,正如小丑自己说的,他和蝙蝠侠不过是硬币的两面,实际上他们是同一类人。也正因如此,这个角色才得以常年名列漫画反派角色的首位,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漫画反派。而《蝙蝠侠:黑暗骑士》,目前居于IMDb Top250的第4位,豆瓣Top250的第26位,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与认可,Heath Ledger版的小丑对此功不可没。

Heath Ledger将小丑演得出神入化,以至于出现了“Heath Ledger之后无小丑”的口号,这也是为何此次Joaquin Phoenix出演小丑到底能否超越前者这么令人关注。图片来源:豆瓣网

到了《小丑》,小丑不再是不可追溯、神秘的反派。编剧Todd Phillips和Scott Silver给了这个角色一个明确的起源,而且是可理解的、可同情的、可引人落泪的。即便到了影片的最后一刻,Joaquin Phoenix版的小丑依然不是DC原著中的那个反派之王,而是街头“暴徒们”的精神领袖,一个“小丑”绝不该处于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蝙蝠侠”此时还没出现,缺少了硬币的一面,作为另一面来存在的“小丑”也是站不住的。

对于这种声音,笔者是认可的。然而恰恰是不“小丑”的小丑,使得《小丑》更能回答这个时代。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犯罪,作为城市犯罪神话的小丑,于2019年在大银幕登场,不可能脱离这个时代,在彻底离地的“哥谭市”屹立。

Joaquin Phoenix打破了“Heath Ledger之后无小丑”的神话,《小丑》已经拿到金狮奖,所以他无缘威尼斯影帝,但奥斯卡影帝已经没有多少悬念。图片来源:豆瓣网

另外,对经典电影如数家珍的观众不难发现,《小丑》在《喜剧之王》《出租车司机》以及《摩登时代》身上汲取了不少灵感,也有相当多的致敬段落。想象自己现身脱口秀,渴望成为一名喜剧演员,以及最终得以见到自己最喜爱的脱口秀主持人,出现在对方的节目中,这些很明显借鉴了《喜剧之王》;而自己一个人在家里模拟枪械的使用,自说自话的台词,通过暴力行径成为“英雄”,这些则来自《出租车司机》;经济衰退的大背景,因滑稽的原因被开除,《Smile》背景乐的使用,还有在影院银幕上现身的卓别林,都道出了此片对《摩登时代》的致敬。更不用提由Robert De Niro出演脱口秀主持人Murray Franklin,Murray最后还被Arthur亲手枪杀,这可能是对《出租车司机》与《喜剧之王》里的犯罪之王Robert De Niro最好的致敬。

Robert De Niro在《出租车司机》中饰演Travis Bickle,他曾打算对总统候选人行刺,未遂后逃到昔日造访的黄色场所大开杀戒,还想要自杀,但此时子弹已经用完了。最后他因为扫荡了黄色场所而成为了城市的英雄,相当讽刺与荒诞。在《小丑》中,Arthur原本是打算在脱口秀直播现场饮弹自尽的,但Murray的数度嘲笑使得Arthur最终改变了主意。图片来源:豆瓣网

戏里哥谭,戏外香港

不少观众看了《小丑》后,表示这部电影相当应景。此片的应景之处,笔者认为在于部分情节与场景能使人直接联想到香港今日的处境。

最显而易见的自然是《禁止蒙面规例》。林郑月娥与行政会议在10月4日根据《紧急情况规例条例》(以下简称“紧急法”)订立了《禁止蒙面规例》(以下简称“反蒙面法”),并于10月5日凌晨正式实施。

早在反蒙面法公布之前,头盔、防毒面具、面罩等装备已成了香港示威者的标配。为数不少的香港示威者对另一部DC反乌托邦电影《V字仇杀队》亦相当认同,不少人戴着“V”的面具,街头也经常能看到“V”的喷漆。而在反蒙面法公布之后,“蒙面”、“面具”也借此进一步成为香港示威者的图腾。《小丑》里,哥谭的示威者也逐渐戴上了小丑面具,因为他们认为乔装成小丑,在地铁杀死三个华尔街精英的那个人是英雄,他向这个社会传达了自己的心声——“杀死富人”。到了最后,哥谭市的街头更是全民小丑。这些情景,戏里戏外都交织得很深。

示威者们戴上小丑面具,投掷燃烧弹,砸烂路边的车窗,点燃烟雾棒,哄抢商品。哥谭在此刻的确“堕落”了。图片来源:豆瓣网

更为讽刺的,则是电影里追捕Arthur的两位警察,在地铁遭到了示威者的围殴。Arthur为了躲避两位便衣警察的追捕,躲进了地铁车厢,而车厢里挤满了正准备前往市政府示威的示威者,大多戴上了小丑面具,或化妆为小丑。混乱之中Arthur即将逃走,一位警察见状拔枪要求示威者退散,引发了更大规模的骚动,该警察在车厢内误杀了一名示威者。此举引起了其他示威者的巨大愤怒,地铁靠站后,两位警察被推出车厢遭到示威者的袭击。831防暴警察在港铁太子站车厢内无差别攻击市民,以及1001首次有示威者在街头遭警员的实弹击中,看着《小丑》的诸位是否也对这些情景历历在目?

燃烧弹、袭击商店、混乱的街头,这些大家想必也不会陌生,但最要命的还是底层民众对体制的极度不信任。温和改良派如Thomas Wayne希望市民们能信任他,让他改善大家的现状,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岗位。问题在于,大多数市民已经不再信任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因为既得利益者们习惯了相互袒护,习惯了利益交换,习惯了一起剥削压迫底层民众。正如那三位在地铁被Arthur枪杀的华尔街白领,他们在地铁内性骚扰女性,因Arthur的怪笑而围殴他,当他们死了之后,却在Thomas Wayne的口中成了善良正直的良好市民。对于在体制内寻求正义已经彻底失望的民众,怎么还会相信Thomas Wayne会真的帮助自己呢?Arthur本来会抑制自己过于焦虑而出现的抖腿,听到电视上Thomas Wayne的此番言论后,不再忍耐,任由大腿剧烈地抖动。一如示威现场的牌子上写着“Thomas = Fascist”,人们不信任他,甚至最终杀害了他。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哥谭市示威活动的发展形态。虽然每次示威活动的升级都与Arthur有关,但Arthur从来没有明确的政治诉求,遑论领导示威者。整场示威活动都更接近于“无大台”的状态,即便到了结尾示威者们向Arthur欢呼,他们也绝非真的打算接受他的指挥,“小丑”更多地只是符号,谁都是小丑,“We are all clowns”。这和香港示威活动也颇有相似之处。

预告片里的这块海报,在正片中写的标语其实是“Thomas = Fascist”。全片中有数处类似的伪预告,真实情况与预告片有细微的差距。图片来源:豆瓣网

但导演与编剧并不是有意在影射香港。2018年12月《小丑》便已杀青,2019年8月底便已在威尼斯电影节完成世界首映。当时谁猜得到香港事态的发展呢?导演与编剧本来是在影射欧美的街头,没想到歪打正着,仿佛一个荒诞的末世预言,一步步说准了香港,残忍的幽默感一如小丑本身。香港警察成全了《小丑》。从这个层面来说,《小丑》的确很有“煽动性”,也很能让内地的观众“浮想联翩”。

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局

任何一个黑暗童话,都不会有大团圆结局的。《小丑》如是,真实的街头也如是。Arthur在影片一开始用手指强迫自己展露笑颜,他的那种痛苦,Thomas Wayne不可能理解。而当Arthur也用同样的方式让Bruce Wayne也展露笑颜,让富家少爷也尝尝个中滋味,某种可怕的平衡正在浮出水面。合法的制度性暴力无休无止,体系内合法的抗争手段全部宣告破产,那“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局”。

全民“小丑”并非夸大其词,燃烧的街头早已应验《小丑》的预言。图片来源:豆瓣网。全民“小丑”并非夸大其词,燃烧的街头早已应验《小丑》的预言。来源:豆瓣网。

这正是《小丑》结尾,燃烧的哥谭所预言的。在众人的欢呼与拥簇中,Arthur Fleck口吐鲜血,在被撞烂的警车上重新站了起来。此刻,那个胆小、压抑、痛苦的Arthur死了,永远地死了,取而代之的,是Joker,是引爆了一座城市的全面暴动,对于示威者们犹如精神图腾一般的神话。一支慢舞之后,Joker用嘴里的鲜血,给自己涂上了一个灿烂的微笑。这便是《小丑》对我们的最后通牒: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只是笑话,迟早有人会以牙还牙,用鲜血为我们殉葬,为我们也涂上一个血淋淋的微笑。

版权声明:本文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