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屿人
马屿人

看看、试试、想想

为什么面对“裁判文书内部化”这种事情我不愿旁观、躺平?

(2023年12月22日发布,不久被删除)

​2023年1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发布公告和答记者问来回应社会对“裁判文书内部化”的关切。

最高法的回应,其主旨概而言之就是,裁判文书网有种种缺陷:混乱低效、同一类型案件判罚不一、有些细节信息公布有损当事人隐私以及危害国家安全,而精选案例的人民法院案例库将比裁判文书网更高效、更权威、更安全。

而按我个人理解,裁判文书现在已经不只是内部化问题,而是就连仅仅内部人员能看到的案例都是经过细致删减的。更别说从此之后,原本上传案例就已经急剧下降、从残缺变成残废的裁判文书网将进一步减少上传案例直至彻底沦为废品。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所谓的“高效、权威、安全”,法律的公开、公正原则被弃若敝屣。打个比方,相当于以小孩活泼好动、容易受伤为由直接将他弄成全身瘫痪然后再捆绑在床上,本末倒置、荒谬至极!

对此,我认为,但凡认知还算正常的人都该站出来反对。

此间法治原本就不彰,若再这么继续大幅倒退下去,这个社会的戾气将越加浓重,受了冤屈但不相信法律乃至本身就是被枉法所害的人会越来越多,发生“无差别攻击报复社会”事件的概率也会越来越大,肉身在此的人们成为司法不公或无差别攻击事件的受害者的概率也会越高。不说公义上我们有责任,就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危,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站出来反对这种大开倒车的行径。除非已经肉身逃离,否则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而即便自己已经远离此地,也该为仍在这里的亲朋好友们着想。

若是现在出台一个政策要重新恢复疫情期间的测核酸、搞隔离,出来反对的人可能就会很多。但对“裁判文书内部化、暗箱化”,有些人的想法是“随它去吧、冷眼旁观就好”,似乎是只要危险不是即刻的、迫在眉睫的、无法侥幸的,就可以把头埋进沙堆里做鸵鸟。

当然还有些朋友对于再恶劣的政策都抱着“不能逃就躺平”的心态。

可能归根结底都是出于一种“涅槃”情节,认为大楼越早坍塌就就能越快建完新大楼,而我们的种种努力(比如各种慈善公益活动、反对倒车等等)只会给它续命。

我完全理解这种“毁灭吧、早死早超生”的想法,然而完全不赞同因此躺平旁观的作法。

首先,在“涅槃”过程中,会有多少人被碾压为尘?会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会有多少人生苦难加倍?在这种过程中,我们能不能尽量做一些努力稍稍减轻苦难的程度、减少牺牲者的数量、减小涅槃重生过程中需要付出的代价?

再者,“涅槃至重生”的这个阶段会有多长?一代人、两代人还是一百年、两百年?我们能不能尽量做一些努力稍稍缩短一下这个时间、哪怕是缩短个一年半载?

社会不是大楼、必须完全扫清一切才能在原来的地基上重建。社会更像是个需要动心脑手术的有机生命体。我们作为一个国家也许是强大的,但我们的社会却实实在在是羸弱不堪的。无论是公益活动、反对倒车,还是参与小区业委会、村民自治,都是在与散沙原子化相对抗,都是在努力打通全身的毛细血管、强健全身的肌肉,以便在进行心脑手术时能更加顺利、术后恢复能更快一些。

虽然我们目前被禁止下水游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望池兴叹、只能躺平、被动地等待现状改变。在赢得下水游泳的权利之前,我们能不能先打盆水来练一下换气?我们能不能拿条长凳来先熟悉一下游泳动作?我们能不能先把身体锻炼得结实强壮一点?

在我看来,各种发声、反对就是一种练习。就像东方甄选事件中,董宇辉粉丝们的行为都可以视为一种协同行动的演练,具有参考价值:在没有选票时,人们如何用脚投票、如何用钞票来代替选票。各种发声、反对还是一种对同伴的呼唤和回应,尽管身处旷野、一片黑暗,但彼此的声音让我们保持勇敢、远处的点点星火使人们信心倍增。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