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屿人
马屿人

看看、试试、想想

南美洲的华人总统总理们

当人类越来越方便地到达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华人也开枝散叶到了地球的各个角落。其中有些人脱颖而出,成为当地的佼佼者,继而能够担任一国的总统总理。

 

本文主要介绍几位在南美洲成为国家总统总理的华人。除了新加坡之外,离开故土后华人成为国家总统总理的数南美洲最为集中。

 


被英国委任为首位非白人总督的华人

 

何才爵士


他是历史上首位被委任为总督的华人和加勒比人,也是英国各直辖殖民地中首位非白人总督。


他叫何才。

 

何才爵士(Sir Solomon Hochoy,1905年4月20日-1983年11月15日),出生于牙买加,父母皆为出身平民的客家人,原籍广东省宝安县。父亲名为大卫·何才(David Hochoy ),1864年出生于中国。

 

两岁时随家人从牙买加移居特立尼达岛的布兰奇斯尤斯;

1917年至1922年间,入读位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府西班牙港的天主教学校圣玛丽学院。


1928年进入特立尼达政府的公务员体系,最初在海岸船务处担任初级理货员,看管港口的政府仓库,后于1931年转任港口及海事处(Portand Marine Department)职员;

1939年,成为特立尼达工业顾问署职员,因任内表现杰出,于1943年获国际劳工组织资助,保送往加拿大接受统计和普通劳工管理方面的训练,为期一年;


1944年擢升为劳工事务主任、1946年成为副工业顾问,1949年转任劳工事务专员,统管特立尼达地区劳工事务,任内获英国政府颁授大英帝国官佐勋章;


1955年升任总督副助理、1956年升任地位仅次于总督的总督助理,是各英国殖民地中首位华人总督助理。期间,何才身兼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行政局和立法局的官守议员,并在时任总督德华·比瑟姆爵士身在外地时署理他的职务。


1957年,英国政府颁授何才圣米迦勒及圣乔治同袍勋章,以答谢他多年的贡献。

1960年7月4日,被任命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督兼总司令,上任前,他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授圣米迦勒及圣乔治爵级司令勋章,成为爵士。

 

1962年8月31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宣告独立,但仍尊英国君主为国家元首;时任总督的何才旋即获英国政府委任为独立后首任总督(英文职衔由“Governor”晋为“Governor-General”)兼总司令,同年获颁圣米迦勒及圣乔治爵级大十字勋章。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印度裔和非裔居多(非裔曾作为奴隶被英国人大量引进,废除奴隶制后,为替代非裔劳动力,英国人又大批引进亚裔,以印度裔最多,另有少数华人),华人比例还不到0.3%。然而以此比例,何才能出任总督一职,殊非易事。


何才在任总督期间,声望良好,不过由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政府的实权大多归于总理,总督仅为英国君主名义上的代表。尽管如此,何才仍帮助推动了公务员本地化,逐步以当地加勒比人取代来自英国本土的英国人;以往政府内往往由英国人担任的高级职位,也开始由当地人接任。


此外,何才亦多次代表政府接待到访的外国元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1966年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时,亦是由何才进行接待,事后他获伊丽莎白二世亲授皇家维多利亚爵级大十字勋章。

 

1967年4月,何才夫妇曾应邀访台。

 

1969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政府设立了三一十字勋章,为该国的最高荣誉,专门颁授予对特立尼达具有重大贡献的人物,何才成为首批三一十字勋章得主。

 

何才于1972年9月15日卸任总督,卸任时,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政府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卸任后的何才返回幼年居住地布兰奇斯尤斯,过着平静的退休生活。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于1976年改制为共和国,不再尊英国君主为国家元首,总督一职遂变成历史。

 

何才于1935年2月3日与黛玛·哈金斯(Thelma Huggins,1910年9月17日-2010年4月16日)结婚;黛玛·哈金斯亦为华人,其父名为彼得·哈金斯(Peter Huggins),经营干货生意。

 

何才爵士夫人


黛玛·哈金斯以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著称。早在1930年代时,她便已加入当地的华人协会,为特立尼达华人争取福利;何才出任总督以后,她特别致力于为弱势族群(尤其是身心障碍儿童)筹款,以协助改善他们的生活。


1961年3月20日,黛玛·哈金斯成立特立尼达首家“何才爵士夫人之家”(Lady Hochoy Home),专门照顾有需要的身心障碍儿童,为他们提供接济、教育和职业训练等服务。由于在协助弱势族群方面的贡献获得多方面肯定,何才夫人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内被尊称为“爵士夫人”(The Lady)。特立尼达政府曾建议颁授何才夫人三一十字勋章,不过她以自己的贡献微不足道为理由婉拒了提名。

 

何才夫妇同为天主教徒,两人育有一名养女乔伊斯·奇纳辛(Joyce Chinasing)。1983年11月15日,何才逝世于布兰奇斯尤斯,终年78岁。何才逝世后,何才夫人坚持独自生活,一直到1998年才让奇纳辛把她接回照顾。何才夫人在2000年90岁寿辰时,当地教会特地举行感恩弥撒庆祝。2010年4月16日,何才夫人逝世,终年99岁。何才夫妇皆下葬于西班牙港皇家动植物公园。

 

特立尼达岛上的何才爵士高速公路,以及橄榄球奖项何才爵士奖(Sir Solomon Hochoy trophy)皆以何才之名命名。


2005年,在何才诞辰100周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意发行了纪念邮票。




2012年,何才被选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国家象征”之一(National Icons of Trinidad &Tobago)



圭亚那的华人总统


钟亚瑟


圭亚那是位于巴西北部、委内瑞拉东边,南美唯一一个英语国家,在整个美洲国民人均收入仅次于美国、加拿大。

 

在1970年之前属于英国殖民地,在圭亚那更东边,隔着苏里南,还有一个“法属圭亚那”。

 

正是在1970年圭亚那从英国独立的时候,一个华人成为了圭亚那的首任总统。

 

钟亚瑟(Raymond Arthur Chung),祖籍广东梅州大埔县,客家人,他父亲钟约瑟(Joseph Chung) 在中国出生,早年渡海去了圭亚那,后来成为当时仍是英属圭亚那的西岸德梅拉拉温莎森林一个农场的工头;他母亲则是来自特立尼达的华裔。


1918年1月10日钟亚瑟出生于温莎森林,是钟约瑟八个孩子中的老幺。钟亚瑟在当地的圣裘德圣公会教堂受洗,中学时入读圭亚那首都乔治敦的现代高级中学,1938年获得剑桥高级证书。

 

在高中毕业后,钟亚瑟最初担任见习测量员,1940年成为注册测量师,为政府的公共工程部工作,六个月后又被召至地政总署,担任德梅拉拉河通航发展项目的助理水文测量师。在担任这些工作时,钟亚瑟为自己积攒了前往英国留学的费用。

 

1945年5月,钟亚瑟前往英国深造,进入了伦敦四大律师学院之一的中殿律师学院(Middle Temple),并于1947年取得大律师的资格。1948年返回圭亚那做私人律师,1953年被任命为代理地方法官,1954年成为地方法官,1960年成为高级地方法官,最终于1963年成为上诉法院法官。他最后一个案件是在1969年1月审理鲁庞尼叛乱中出现的谋杀。多年之后他曾充满怀旧地说:“  我真的很享受那段时间的工作,我能够得以有机会了解整个圭亚那,因为那时候,一个地方的治安法官必须覆盖许多地区。”

 

1970年圭亚那在非裔政治家伯纳姆的领导下于废除君主制,成为共和国。当时圭亚那人中印度裔占了40%,非裔占了30%,而华裔还不到0.5%。

经伯纳姆推介、圭亚那国会票选,钟亚瑟成为圭亚那共和国首任总统,并于1970年3月17日就任。在就职演讲中,钟亚瑟说道:“我们国家的存活将取决于我们有多团结。”

 

在此后十年中,圭亚那经历了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变动。

 

虽然在法理上,在某些状况下钟亚瑟可以任命和解职总理以及内阁部长,同时他也是三军总司令,但钟亚瑟深知自己担任的角色更多的是依靠威望而不是权力——实权掌握在担任总理的伯纳姆手中。

 

对外他把自己塑造成为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交往的友好面孔。

1971年7月,他以国家元首的身份首次正式访问英国,与伊丽莎白女王在白金汉宫共进午餐,在唐宁街10号与英国首相一起喝茶。

此外除了美洲各国,他还出访过中国大陆、朝鲜、印度、南斯拉夫等。

 

对内他尽可能团结各个族群和阶层。他经常深入丛林拜访内陆地区,并和家人在当地社区过新年。

 

一方面作为殖民地政治传统的继承者,一方面又是不熟悉的总统职位的开拓者,他通过恪守宪法规定,从而清醒地避开了1970年代的政治漩涡。他在任上给圭亚那人留下了一种印象,即国家元首必须超脱于党派政治,另一方面又与时俱进。

 

1980年,他被授予国家最高荣誉—卓越勋章。

1980年圭亚那修改宪法,开始实行总统实权制,10月6日钟亚瑟辞职,伯纳姆接替他成为下一任总统。

 

2008年6月3日,钟亚瑟在乔治敦贝莱尔温泉的家中病逝,享年90岁。

 

钟亚瑟于1954年与温莎森林的DoreenPamela Ng-See-Quan结婚,两人育有一儿一女。

 

2015年,新当选的圭亚那总统大卫·格兰杰(David A. Granger)宣布将圭亚那国际会议中心重新命名为“钟亚瑟会议中心“,以资永久纪念。

到目前为止钟亚瑟仍然是圭亚那在职时间最长的总统。

 


 

苏里南的华人总统

 

陈亚先


苏里南是南美洲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以荷兰语为官方语言的南美洲国家。在50多万人口中,印度裔和非裔最多,华裔客家人占了约7%。

 

陈亚先(Hendrick Rudolf Chin A Sen),1934年1月18日出生于毗邻法属圭亚那的阿尔比纳镇。其父亲是籍贯广东惠阳的客家人,母亲则是混血的克里奥尔人。

 

他起先在圭亚那首都帕拉马里博的医学院学习医学,并于1959年毕业,自己当私人医生执业了两年时间,还到荷兰(当时是圭亚那的宗主国)担任了一段时间内科医生,回到圭亚那后进入帕拉马里博的一家医院工作。此后他加入了追求独立的民族主义共和党,但并不是活跃分子。

 

1975年,苏里南独立。

 

1980年3月15日,苏里南发生“中士政变“—16名中士驱逐了总理,陈亚先出人意料地被政变领袖德西·鲍特瑟相中,拥立为总理,不久原总统被迫辞职后又兼任总统,而鲍特瑟则以国家军事委员会主席身份掌握实权。

 

陈亚先上台后,因主张还政于民,和鲍特瑟意见不合。1982年2月4日,被迫辞职并流亡国外,先后去了美国及荷兰。

 

1982年12月,苏里南发生震惊世界的“十二月大屠杀”,15名反对德西·鲍特瑟的杰出人士(大多为记者、律师)在鲍特瑟的大本营塞兰迪亚堡受酷刑后惨遭杀害。荷兰因此断绝了对苏里南的一切经济援助。

 

“十二月大屠杀”发生之后,流亡荷兰的“苏里南解放委员会”推选陈亚先为主席,从事反对鲍特瑟政权的活动,并和罗尼·布伦斯韦克(Ronnie Brunswijk,曾经做过德西·鲍特瑟的保镖,后举兵相抗)领导的丛林突击队联络。

 

1983年5月16日,陈亚先出席《苏里南的十二月谋杀》一书的发布会,控诉1982年12月德西·鲍特瑟杀害15名反对者的暴行。

 

1985年3月7日,“苏里南解放委员会”所在的大楼同一楼层发生袭击案,正在排练的5名音乐家3人被杀死。据信是针对陈亚先,但他当时很幸运地并不在大楼里。


1986年11月29日,莫伊瓦纳村大屠杀。鲍特瑟下令屠了丛林突进队领袖罗尼·布伦斯韦克的家乡—莫伊瓦纳村,至少39人被杀,大多数是妇女儿童。


1987年苏里南开始政治民主化。但1990年民选政府再次被德西·鲍特瑟解散。

1995年陈亚先回到苏里南,但不再从政,回到了医师本行。

1999年8月11日去世。

 

 



被判刑的华人秘鲁总理

 

许会


许会(Víctor Dionicio Joy Way Rojas),秘鲁首位华裔总理。

 

关于许会的资料,网上能找到的中文和英文资料都很少,只知道1945年3月10日出生于秘鲁中部城市瓦努科,毕业于秘鲁国立工程大学。父母是谁,来自中国哪里,什么时候到的秘鲁,有无兄弟姐妹,其配偶子女等状况一概不详。

 

许会主要是在藤森(Alberto Fujimori,日裔,1990年到2000年担任秘鲁总统,其人颇似川普,都属于克里斯玛型领导者,也都主持过电视节目)当政期间在政界崭露头角。

 

1991年2月到1993年8月,担任工业、旅游、一体化和国际商业谈判部部长;

1995年7月,成为国会议员

1996年7月到1997年7月,以及1998年7月到1999年1月,他曾两度担任议会主席。

1999年1月至1999年12月担任秘鲁总理。

在1996年至1999年间,曾多次访问中国大陆。·

 

藤森于2000年11月出逃后,许会连同藤森的其他支持者都面临了由反对党发起的政治和司法弹劾。

 

2001年9月许会被捕,之后被数次被判刑,其中最高的两次为8年徒刑:

2005年2月,秘鲁最高法院特别刑事法庭以非法敛财等罪名判处许会8年徒刑,并处以1000万新索尔(约合当时300万美元)的罚款。

2006年2月,该法庭又以隐瞒财产罪和逃税罪判处许会8年徒刑,并同样处以1000万新索尔的罚款。秘鲁法律规定,罪犯的刑期应根据最重的一次判刑执行。


2008年8月29日刑满释放。目前仍然在世。

 

 

 

又一位华人秘鲁总理

 

张荷西


在秘鲁的人口组成中,日裔和华裔都仅仅占到0.1%,然而两族在秘鲁似乎都特别出人头地。

在上面提到的日裔总统藤森和华裔总理许会之后,2010年又一位华裔担任秘鲁总理(头衔名为部长会议主席,实际则相当于总理)。

 

张荷西(José Antonio Chang)·,

1958年出生于秘鲁首都利马,

1996年至2006年任圣马丁大学校长,

2006年7月28日起任教育部部长

2010年9月14日,秘鲁总统阿兰·加西亚任命其出任部长会议主席一职,以接替为了参加2012年大选而辞职的前任主席哈维尔·贝拉斯克斯。

2011年3月18日,张荷西辞去部长会议主席和教育部长,回到圣马丁大学任教。

 

南美洲的华人第一代绝大多数本是英国人或荷兰人在废除奴隶制后用来取代黑人奴隶的劳工。这些原本的奴工奔赴异国他乡之后,第三代甚至在第二代就能够成为所在国之总统总理,也是一件颇值得玩味的事情。

 

此外,除了早期的罗芳伯(广东梅州客家人,兰芳共和国创立者,1738年-1795年,)和新加坡,现代各国中华裔曾担任所在国最高职的还有:

 

伍冰枝


1999年到2005年担任加拿大总督的伍冰枝(Adrienne Louise Clarkson,女,祖籍广东省台山市,1939年2月10日- )


 

汤安诺


汤安诺

2003年到2016年担任基里巴斯总统及外交部长的汤安诺(Anote Tong,祖籍广东,母亲为原住民,1952年6月11日-)

 

陈仲民


陈仲民

1980-1982年以及1994-1997年两度担任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的陈仲民 (Sir Julius Chan,祖籍广东台山,母亲为原住民,1939年8月29日- )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