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zuo
mgzuo

懷疑,感受,探索,實踐生活的真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 觀後感

(编辑过)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一定要在懷疑自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時候觀看。

“最糟糕”在電影名稱中的出現,本身就不存在任何參照系,已經說明“最糟糕”本身就是一種混合體,不建立在任何確實的比較之上(不是說不存在比較關係,但更多的是想像加工之上的比較關係)。很多人大概會覺得這就是大齡文藝女青年的持續矯情,我卻從”最糟糕“里看出它的真實性。

在日常化的劇情中,持續的矛盾焦點,都圍繞“尋找自我”。女主角說,我覺得自己是自己人生的配角。這名配角,從一名“好學生”開始,到流連於聲色場所的party girl,再到一位著名漫畫家的女朋友,還有作為女兒,活在“看不到”自己的父親和有所成就的母親的陰影下。她的困擾來自於她沒有辦法全情投入自己的人生。她說她是第三者,總在觀看。同時間,她又渴望成為“中心”。她不甘心做配角。所以她沒辦滿足於以上任何一個角色,或者說這些“角色”總是離“真正的”自己差了一點什麼。她想盡辦法去嘗試奪回主動權。情慾是其中的一個體現。而當她發現自己在嘗試用帶有“性”意涵的身體換取關注的時候,又會因此加深對自己的困惑。她知道自己在自己的生活裡迷了路,努力尋找著出口。離開漫畫家前那一段時空的靜止 —畫面里所有人和物都按下暫停鍵而只剩下她和她外遇新男友的甜蜜約會互動,正是這一無限放大的“自我”時刻。在想像里,“我”佔據了所有時間和空間。從未有過的滿足。

我看到的一個“displaced”的人。我不想將“人”侷限在“女人”。然而,如果只憑藉我的經驗和觀察,女人正是需要無時無刻不在生活裡尋找“位置”的人。在他人眼中尋找認可,是女性長期以來建立“自己”的習慣路徑。“認可”不一定是要大多數人的,主流的認可,那些來自最親密的人的認可,可能是女性最先會想到,也是最重視的。我沒有想代表全體女性,也沒有評判這裡的對錯和好壞。我想要進一步反思的反而是,為什麼當我們把自我建基於親密關係上,在如今爭執不下的女性主義思潮之中,會遭到來自自己與他人的質疑,而且往往會(或擔心會)走向“失敗”。如果說,我們追求的是一個“獨立”的自我,所謂自我人生的“主角”,那麼我們要如何與親密的人一起完成這個過程?對我們自己,和所有成為“親密的人”的人來說,這意味著什麼?

影片的結尾,女主角重新拿起了相機,預示了一個新篇章的開啟。在片場,她為剛剛完成拍攝任務的女演員拍攝劇照。女演員心情沮喪,依舊重複著貫穿全片的“自我懷疑”。她對她說,那就利用它,在這一個時刻。然後按下了快門。這一幕格外令我動容。那些看似沒來由無必要的“自我質疑”,找到了某個位置。如果它可以在那個位置與自己共處,成為不再只是被安撫或否定的合乎時宜的存在,那麼也許我們可以把它變為一種帶來鎮定與愛的力量。這種柔性的,拒絕分析的,和本質上脆弱的力量,支撐著人走在成為自己的路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