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James
MaxJames

半導體外商的小小螺絲釘,遊走於廢青與社畜之間。熱愛閱讀,喜歡透過書本探索外在、內化自我。希望藉由書寫打開與世界交流的一扇窗。 個人部落格:https://maxjamesread.com/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作者查理.蒙格是股神巴菲特最信賴的事業夥伴,鼎鼎有名的波克夏二當家。透過這本書,將可一窺這位傳奇投資人的思想哲學。

今天要來分享《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經典。作者查理.蒙格是股神巴菲特最信賴的事業夥伴,鼎鼎有名的波克夏二當家。透過這本書,將可一窺這位傳奇投資人的思想哲學。

這本書的體裁很特別,嚴格來說並非蒙格親自撰寫,而是由他的好友彼得.考夫曼統整編撰,蒐羅蒙格的學習方法、決策過程、投資策略、演講和名言等諸多內容。

全書分三大部,第一部是蒙格傳略,簡述他如何從一個好學青年成為投資巨擎;第二部是彙整蒙格思想所寫成的「蒙格主義」;第三部則收錄了蒙格的十一個經典演講。

以下會分 3 部分聊聊這本近五百頁的厚書。首先會探究蒙格思想的兩核心:多元思維模型逆向思考;接著解析蒙格如何用價值投資法進行投資;最後則會分享蒙格的經濟思想。

【1. 蒙格的思想核心】

綜觀全書,我認為蒙格的思想可以分成兩個大核心:多元思維模型逆向思考

〔一、多元思維模型〕

「多元思維模型」是貫穿全書,蒙格最強調的一點。他強調要避免所謂「鐵鎚人傾向」:在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的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當你只有擁有特定領域的知識,就會傾向用這樣的單一思維來面對所有問題,這樣注定會失敗。

真正有效的方式,是在腦中建構一個由各種思維模式所構成的框架,再將實際的經驗和透過閱讀等方式獲得的間接經驗,懸掛在這個強大的框架上,加深對現實的認知。

如果你只是記得一些孤立事實,而試圖把它們硬湊起來,將無法真正理解任何東西。如果這些事實不在一個理論框架中互相聯繫,就無法派上用場。

當你擁有多組思維模型後,這些模型還會相互強化,發揮出更大的綜效,蒙格稱這種現象為:魯拉帕路效應。透過這樣多元吸收知識,再融會貫通的方法,便可在面對複雜狀況時做出精準決策。

要建構多元的思維模型,就得「跨領域」吸收知識。那要學習那些領域的知識呢?書中蒙格提出了幾個參考領域:

  • 數學
  • 會計學
  • 硬科學/工程學
  • 統計學
  • 心理學

其中他特別強調心理學。在第十一講〈人類誤判心理學〉中,就介紹了稟賦效應、從眾心態等二十五個心理學原理。他戲稱人的大腦時常短路,進而做出不理性行為。學習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些認知偏誤如何影響人們行為。

上面的講稿寫於 2005 年。在過去這時間,心理學獲得相當大的發展。如蒙格所預言的,心理學與經濟學有更緊密的合作交集,形成「行為經濟學」這個相當熱門的領域,市面上也有非常多優秀的普及化書籍,作為現在的讀者可說相當幸運。這邊順道分享幾本不錯的書:

  • 蘋果橘子經濟學
  • 思考的藝術
  • 快思慢想

當然學習不用只侷限在上述領域,不偏食地吸收知識、創造多重思維才是蒙格想強調的。

多元思維就像個工具庫,讓你在面對不同狀況時能挑最佳的工具使用

〔二、逆向思考〕

另一個蒙格的思想核心是逆向思考。他引用偉大代數學家雅各比最常說的話:

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蒙格說,許多難題只有利用逆向思考才能解決。比如當所有然都在思考如何修正麥斯威爾的電磁定律,使其符合牛頓三大運動定律時,愛因斯坦卻反其道而行,修正牛頓的理論,發表出驚天的相對論。

逆向思考除可另批蹊徑,開鑿創新外,還是檢驗持有理念的好方法。很多人在驗證自己的想法時,都喜歡用正向加總法,找更多的證據來支持自己。但事實上,有個更好的方式:否證法

如塔雷伯在《黑天鵝效應》中說的,不論有多少天鵝是白色的證據,只要發現一隻黑天鵝就可以否定「天鵝都是白色」這個立論。蒙格提到,達爾文就很擅長這樣的逆向思考,總致力於尋求證據否定自己的理論,無論他原本有多珍愛這想法。

如凱因斯所言,新思想之所以很難被接受,並不是因為它們太過複雜,而是它們與舊思想「不一致」。這導致許多人執迷不悟地堅持錯誤觀念,即便眼前滿是明顯證據。為解決這問題,蒙格甚至給自己一條相當嚴格的鐵律來審視持有的理念:

我覺得,除非我能比我的對手更有力反駁自己的立場。否則我沒資格擁有一種觀點。

我們或許不用像蒙格那般嚴格,但時時對於自己持有的觀點保持懷疑、審慎的態度,絕對是有益無弊的。

如果你們確實能善於摧毀自己錯誤的觀念,那是一種了不起的才華。

如果說多元思維模型是加法,那逆向思考我覺得就是減法。這一加一減,構築了整個蒙格思想的核心。

時時練習反著想

【2. 蒙格的投資方法】

談完蒙格思想的兩核心,接著就可以來談他如何投資。他將投資項目分成 3 種:

  1. 可投資
  2. 不能投資
  3. 太難理解

蒙格的要訣是將投資領域侷限在「簡單可理解的備選項目內」。只對可投資的項目出擊,對不能投資和太難理解的標的都不會下手。

先來談怎麼判斷「可投資」與「不可投資」。蒙格的方法是所謂價值投資,這是巴菲特的老師班傑明.葛拉漢所採用的方法:利用一套定量方式計算企業的「內在價值」,並買入股價嚴重被市場低估的「超便宜」公司來賺取價差。

但蒙格與巴菲特並非只照搬葛拉漢的作法,還將這樣的理念更進一步:投資偉大的企業。蒙格認為,雖然有些企業的股價的已是帳面價值的兩三倍,仍相當便宜。因為它們在市場上具備特定優勢,擁有再成長動能。

也就是說,相較於葛拉漢只投資便宜的企業,波克夏更在乎企業是否「優質」。一旦找到這樣的企業,波克夏就會毫不猶豫地出手,而且會幾乎不會放手得長期持有。

購買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購買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

那要如何找到這樣的優質企業呢?這邊就得用前面提過的多元思維模型。蒙格會利用他精心建構的思維框架,對一個企業進行全方位的評估。同時還會利用逆向思考做否定驗證,確保標的真的值得投資。蒙格說:

我們總在尋找看準了、覺得有利可圖的東西。這些見解有時來自心理學,更常來自其他地方。而且能找到的實在不多,每年可能只有一、兩個。

同時蒙格強調:

我們並沒有一套屢試不爽、可以用來判斷所有投資決策的方法;我們的方法全然不同。

也就是說,如果有某「老師」說他有一套計算方法、公式、 app,可以幫助你找到被低估的股票,進行價值投資,那絕對是騙人的。蒙格自己就說:

遇到不同的公司,需要檢查不同的因素,應用不同的思想模型。

由此可發現,蒙格的價值投資法其實相當有難度,需要有大量的知識累積與思維辯證。

價值評估到最後變成一種哲學的評估而不是數學的衡量。在客觀分析加上蒙格畢生經驗,以及在認知模型方面的技巧三者共同作用下,他最終得到的是一種投資的「感覺」。
要找到真金白銀並不容易

接著來談「太難理解」。蒙格在投資時很重視「能力圈」。波克夏向來只投資他與巴菲特理解的領域,他們很謹慎的劃出能力界線,不會貿然投入缺乏知識的項目。

你必須弄清楚自己有什麼本領。如果要玩那些別人玩得很好、自己卻一竅不通的遊戲,那麼,你注定一敗塗地。要認清自己的優勢,只能在能力圈裡競爭。

那要怎麼確定自己的能力圈在哪呢?蒙格有個簡單的判別法:

我果有疑問(自己是否超出能力圈),就表示已經在圈子外了。

在〈蒙格主義〉一章中,對蒙格的投資策略有相當精闢的總結:

迅速殲滅不該做的事情,接著對該做的事情發起熟練、跨領域的攻擊,然後,當合適的機會來臨 — 且只有在合適的機會來臨時,就採取果斷行動。

最後,想特別提一下蒙格對「道德」的重視。他極為強調誠實與信任的重要性。

有些事就算你能做,而且做了也不會受到法律制裁,或者不會造成損失,也不應該去做。

他直言,更多的時候,由於固守道德,反而能賺到更多錢。如富蘭克林說的:

誠實是最好的策略。
巴菲特與納稅申報單(截自《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3. 蒙格的經濟哲學】

最後想聊聊蒙格對經濟市場的看法。雖說是投資大神,但蒙格對市場卻保有相當大的敬畏。他甚至說:

在九八%的時間哩,我們對股市的態度是:保持不可知的態度。

但他並不買帳所謂的「有效市場理論」。他大力批判了學院派經濟學,書中第九講甚至就名為〈學院派經濟學的九大缺陷〉。其中我想特別提一點:物理學崇拜

它認為有效市場理論就是「物理學崇拜」帶給經濟覺得惡果之一。他強調,經濟學採用硬科學的基本治學方法不是壞事,但不要妄想經濟學可以達到像物理學公式那般精確的理論。讓我想到塔雷伯在《反脆弱》中,同樣大力批判經濟學迷信物理,讓理論充滿「脆弱性」。

經濟學涉及的系統太複雜,追求做到像物理學那麼精確,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但總得來說,他也認同市場通常很有效,平均來說沒人可以打敗市場。不過依然存在少數人(如他自己)能擊敗市場。同時他也指出比起在市場殺進殺出,很多時候選擇「指數化投資」會是更好的選項。

市場既是部分有效的,也是部分低效的。

另外蒙格也大力抨擊衍生性金融商品。下面這段話可以徹底體現他對這類商品的態度:

我認為,要測試任何大機構管理者的智力和道德水準,最好的方法是問他:「你真的能理解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帳目嗎?」如果有人說「是」,那這個人要嘛是瘋子,要嘛在說謊。

總得來說,蒙格對市場保持相對不可知態度。與其預測市場、短進短出,不如波克夏那樣長期持有少數優質企業的股票。如果缺乏這樣的能力,指數化投資會是更好的選擇。另外衍生性商品則是盡可能避而遠之。

當然面對經濟市場,一百個人大概有兩百種看法。蒙格的想法大家就斟酌參考囉!

市場永遠比想得複雜

【總結】

來總結一下。首先我們介紹了蒙格的兩個思考核心:多元思維模型逆向思考;接著我們談了蒙格的價值投資策略,看他如何找到優質企業做長期投資;最後則探討了蒙格的經濟哲學,分享他對學院派經濟學與衍生性商品的批判。

老實說這書是幾年前買的,但總因其「厚度」和對「經典」的敬畏而遲遲未讀。今年狠下心翻開,沒想到卻意外地好讀。整本書編排得滿好的,先用略傳、主義兩章讓你對蒙格有基礎認識,再用大量生動活潑的演講稿,帶你一探蒙格深博的思想,可讀性很高。

【後記:一些反思】

最後想反思些書中不那麼認同的內容。

蒙格的思想明顯是偏右的(支持自由資本市場),反對左派的公平補償制度。書中就用朋友的工廠被工人詐傷,弄到關閉的例子,質疑加州的工商賠償制度。

簡單說,比起個人的公平正義他更在乎整體的經濟發展。比如他認為工作壓力的工商賠償應該是「零」。他並不否認工作壓力的存在,但他認為讓人因壓力損傷獲得賠償,會讓整個社會蒙受巨大損失。他相當鍾愛「海軍制度」的例子:

如果你是海軍船長,連續工作二十四小時,需要去睡覺,所以在惡劣的情況下,把船交給非常有能力的大副,結果他把船弄擱淺了。這顯然不是你的錯,但你的海軍生涯就結束了。

蒙格直言,他不在乎這對海軍船長是否公平,他只在乎船是否擱淺。這樣犧牲個體成就社會的群體主義,或許在這行得通,但往極處去恐怕會很可怕。這似乎也對應到他對專制體系的推崇(或說不在乎?)。像書末附錄中,面對商周「中國民主與經濟成長不對等問題」的提問時他就回:

中國這種制度,運行的非常好啊!新加坡也非常好,有一個強有力的華人政府。

這種經濟至上的思想不是不能理解。但想到他前頭大力強調「道德」的重要性,總覺得相當違和。當然這是很久以前的訪談。但就算翻找蒙格近來的言論,似乎也沒看到他對中國的現況提出過什麼批評。

另外他還主張要將「不平等」最大化:

生活就像比賽,也充滿競爭。我們要讓最有能力、和最願意成為學習機器的人,發揮最大功效。

這段話讓我馬上想到《成功的反思》中桑德爾所反對的「才德至上觀」。過去我可能會覺得這觀念沒什麼問題,但現在我會保守一點,思考我們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當然,這書還是非常值得一讀。就如蒙格強調的,凡事要「反過來想」,所以這邊就讓我逆著想一下吧!雖說觀點不全認同,但確實是對思想啟發豐沛的作品。此文僅剝取些有感的部分。還是推薦大家親自翻開這本大厚書,窺探一代投資大師的思想囉!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文章: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觀↓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