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切切切

若說失敗了幾回就上手,那么做菜肯定算是范圍之內的。

其實做菜好吃不好吃,確實自有一種天賦在,就像同樣釀酒,一樣配方,一樣材料,但不同人做出來總是不同的。我甚至懷疑,這可能跟人身上看不見的細菌之類有關,但所謂父不能傳子,母不能傳女,好的廚師未必就有好的廚師兒女,似乎有打破了這一猜想。好在,對于能不能做飯這件事,并不需要天賦。只要能夠耐得住開始的失敗,又愿意不斷觀察和學習,遲早能夠自己養活自己。

我這樣說,并不是空口胡話,而是有真正依據的。

因為我本來就沒有真正學過做飯,父母也沒有真教過我,最開始連雞蛋都不懂得怎么打開,更別提如何燒飯。最可笑的就是自己第一次做稀粥,竟然將糯米當成大米,結果不用揉面,就在米上面弄成「水多加米,米多加水」了。好在是做熟了,問題是糯米漲成了一大鍋,足足全家人吃了一個禮拜。

至于為什么能吃一個禮拜,也是窮日子必須節儉,放到現在,恐怕我是沒辦法接受天天吃剩下來的米飯了。

但這樣失敗的開始,并不妨礙我慢慢學會如何做飯做菜。熱鍋涼油,還是蔥姜蒜爆香,乃至更復雜一點的鹵煮熟食,也未嘗不能亦步亦趨跟著網上的師傅,慢慢做下來。但自己終究不是有天賦的,但一個人出門在外,究竟會不會餓死自己這件事,還是能肯定回答的。

從某種程度來說,做菜做的心灰意冷,與其說是自己笨手笨腳,倒不如說失去了熱情。

做任何事都是如此。

沒有熱情,總是敷衍了事,也從工作中看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樂趣,則遲早要退避三舍。

我說的是先有自由選擇的余地。比如說,一個人年幼時就被送到買賣鋪子里學徒,即使學了一輩子,要是沒有什么興趣,那終究只是謀生而已。真正的興趣,并不因為工作結束與否而消失。但真正的興趣,又很難辨認。我們在一件事上,到底是沒有興趣,還是因為其他原因,而發現不了其中的興趣。在現代分工協作式的社會,恐怕只有等到退休以后,才可能真正了解。

就像很多人喜歡的旅游。我們到底是喜歡這種工作之外的放縱,還是真正對旅游有著無盡的熱愛,恐怕還真不容易說清楚。就像工作時的休息日,對我們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如果我們喜歡的是休息日,那么等到沒有工作,也沒有所謂休息日的時候,我們對這樣的日子,還有沒有那么喜歡呢?正如真正懂得閑暇趣味的人,并不需要工作來襯托休息的愉悅,他們無論在任何日子,都能夠休閑度日,所謂人間多少事,從不掛心頭。但對于另一些人來說,恐怕就并非如此了。所以有很多人說,人閑下來真不行,某某就是剛剛退休,身體就垮了。

一座鐘,如果需要上弦才能動,也就會因為失去動力而停止。

我們很容易因為學習、工作而將自己的人生劃分為不同階段,但對于一段不長不短的生命旅程,也許所有都是我們自己的可能。這一段與另一段,并不該涇渭分明,似乎自己只是被切分成段的香腸,這一盤給張三,那一盤就要給李四。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was the first to support this article
Load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