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單手打雞蛋和雙手打雞蛋
你打雞蛋,用單手?還是雙手?
我是用雙手,不是說單手不能打,但單手打雞蛋,確實有三四成概率,打進去雞蛋殼。
有生活經驗的人能明白,生雞蛋里的雞蛋殼,很難撿出來。
所以,我選擇雙手打,畢竟我不是那么趕時間。在我的經驗里,只有后廚的大師傅或是幫廚,才會擺出一個超大不銹鋼盆,然后從旁邊堆得小山一樣的雞蛋里,雙手開工,一個接著一個,打進去生雞蛋。有時候,這種打雞蛋的動作,頗有韻律感,讓人看了有一種很痛快爽利的心理反應。對于強迫癥,更是特別友好。
但對于普通人來說,單手打,雙手打,又有什么區別呢?難道節省了打雞蛋的時間,能讓我們的廚藝,忽然飛到天上去?
笑話了。
但也有人如此說,用雙手打開雞蛋,是對雞蛋的不敬。
我知道這是開玩笑,但對這種語式,卻早已非常熟稔。如何如何,是對某某的不敬。而這樣告訴我們的人,往往首先對我們不敬。
古人的道理,之所以總是被后人痛恨,總是要打倒、唾棄,再扔進歷史的垃圾堆。我認為,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古人說的話,不是讓人去做,而是讓知道的人自己先做。所以守節最早是用來指代每個人的道義,而自私者卻將之用于女人。非禮勿視、非禮勿動,說的是有本事成為禮之對象的大人,卻又被用在那些可憐巴巴的小人了。
皇帝說,你要忠心不二,但到了王朝末年,真能忠于自己祖宗的皇帝都少之又少。比如說,漢朝滅亡了,拱手相讓的是漢獻帝,而嘔心瀝血、死而后已的季漢,連當年抵抗劉備的劉璋都不如,劉璋依托成都抵擋了一年,劉禪則敵人還沒打來,就將降表送了出去。
所以,凡是說是不敬的,你都可以先問問,你對我又是敬或不敬呢?
什么酒桌上,哪杯酒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
問題是,我的面子,你曾經給過嗎?
入鄉問俗,才是客人。上人家家里,不當自己是外人的,往往不是強盜,就是親戚。
每個人從少至老,都學會了一套邏輯,讓自己可以在此一規則中,得到舒適安身之處。但人和人之間的每一次接觸,都要彼此在規則上進行交換,合則成為朋友,不合則立馬路人。唯有親戚不行,因為親戚之所以成為親戚,不在于規則相合,而是先天的血緣。所以古人很相信家族利益,是因為這種捆綁,并不是來自于可以隨時否定的規則,而是誰都沒辦法掙脫的血緣。
所以,皇帝殺造反者的頭,總是按著血緣來殺,殺你一人,就殺你全家。
造反者同樣理解這一點,所以,一人造反,也就只能全家造反。
好在打雞蛋,還沒有這么霸道,老子單手打雞蛋,兒子可以雙手打雞蛋,最多說一句家門不幸。兒子酒桌上縱橫風云,老子也盡可以滴酒不沾,大不了,各自在各自的桌上吹牛打屁。
人生就是這樣古怪又帶著些許人情味。
仿佛懷孕后,就會喜歡一些平日里根本想不到的食物。
各自安好,再不相見,那就沒什么愛恨情仇了。
可惜,這終究是一個人情社會,人與人無法分離。
那就享受著,也忍受著,單手打也好,雙手打也好,總之嘮叨的,還不會來殺一個吃雞蛋人的頭。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