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金包银
晉朝的時候,有個奇人,名為郭璞。
在《晉書》中采納了很多古古怪怪的事情,讓這個人近乎于巫。
但傳中也采錄了他的一些有識斷的言行,雖然不那么有趣,但卻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本來性情。
有一次,一個叫干寶的著作郎勸告他,不要嗜酒好色,注意保養身體。
郭璞放縱性情是很有名的。
傳記中便記述過他為了一個自己看中的婢女,故意作法詐取的故事。
但在這次回復勸告的時候,他的話頗有一番看破人生的態度。
他說:「吾所受有本限,用之恒恐不得盡,卿乃憂酒色之為患乎?」
意思是說,好朋友,我的生命長短,享受多少,早就有了確定的數量,我每天如此縱酒作樂,還擔心沒有享受完就死去,你反而為我憂愁酒色會折損我的生命嗎?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大概就是這段話的現代版本。
記得《說唐》評書,也提起過程咬金得到神仙傳授武藝,說他能命中注定做混世魔王,但時間一到,也要讓出寶座。
其實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對待命運這件事,往往都是好奇不已。
人生是富是貧,是好是歹,到底如何而來。這些問題困擾著人,于是便有人以命中注定來形容這種無法把握的歷程。其實在古印度的不同學派之中,也有人持有這樣的看法。他們不管來世,不問前生,認為唯有當下的自己,才是真實的存在。佛教斥之為外道,認為他們的觀點是錯誤,不可取。到了后來,這個學派也確實沒了傳承。只是在它流行的時候,仍然聲勢頗大,才會被記錄在對立學派的書中。
可見,人生固然有其倔強之處,但隨波逐流,相信命運,也未必就是普通人的弱處。
古往今來,想要人定勝天的,不知有幾,可最終的結果,又是如何呢?
郭璞對于干寶的回答,并沒有說錯,在那個人人生命短暫的時代,他沒有死于病床,而是死在權臣的猜忌和驕慢中。
傳說,他走向刑場的時候,一一預言了刑場的位置,并且早早給行刑的人準備了禮物,此時同樣得到了驗證。
后世傳播的,是他的一生占卜靈驗的事跡,仿佛后世的李淳風、劉伯溫。但在人生的選擇中,無論是前面那早有前定的堅執,還是后來不肯虛與委蛇的剛硬,讓人只是覺得這傳記里的卜筮未免太多。
正如關羽現在被供奉起來,作為降妖除魔的戰神,似乎可以理解。但把他推上財神的寶座,卻不知道,從何而來的靈感。前生后世的理解,永遠是宗教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我們當下的生活之外,總還要一些,不可捉摸,卻似乎存在的地方,來安放我們不安定的心。
臺灣有位女歌手,叫作蔡秋鳳,她的一首歌頗為知名,其歌詞有:
「別人的性命是框金又包銀,阮的性命不值錢。」
不禁想到,那一個個正在空中飄蕩的靈魂,難道也是分著金色、銀色、銅色……讓投胎轉世,也成了圣斗士一樣的等差序列嗎?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