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蛛塵

有時候,你看完一本書,合卷長思,只覺心中澎湃翻涌,但卻就這樣沉默了半晌,也說不上什麽。這自然是書本身的力量,但也與我們自己身經歷有關。有句話說得很精準,當時固然愁思難耐,可等到日後,忽然在夜半醒來,睡不可睡,醒不喜醒,則這種思慮反而有了它更耐人尋味的意義。

所以,我往往不會將某本書推薦給身邊的朋友,而那些推薦來的書,我也總是要放上一放。或三五日,或一年半載,已然忘記了當時的受贈情形,才將那面熟的封面打開,一字字看下去。這時候,推薦人自然早已心灰意冷,不會要求我來報告讀後心得,即使是自己,也少了一份不花錢就得來書的欠債,心安理得,自由自在,只管看,也盡可以放下不看。

人生的事情,大致也不會太差。社會原本就是人和人的集合,每個人都不是天生認識誰,如果是天生的朋友,那唯有大家庭里的兄弟姊妹,抑或遠近都很微妙的父母。所以,從陌生人到熟人,進而再從這些熟人中,有所契合,得到呼應,成為老友,則更是難上加難。

更加習慣的反而是一種網絡中的感情。也就是「朋友多了路好走」之人際關係,不談感情,或者雖然談感情,但最終還是要落腳在關係交換之上。這也是社會之慣例,人生之必然。有的人固然會做的更加市儈一些,但其實大可不必為此感到焦慮,這就像買菜的時候,無論叫賣的人怎樣訴苦,說是賠了賠了,但最終還是「買的沒有要賣的精」,到底要被那做買賣的人賺上十塊八塊。

所以,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往往被人目之為「世故」,這也讓那些初涉社會,又並無家教背景的愣頭青,覺得這個世界太過骯髒。

而那些漸漸學會了訣竅的人,也自然要被後來者視為墮落。

但真正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終究是少不了與人打打交道。面對人說出自己的道理,固然不會總是得到對等的呼應,但一味堅持自我,也未必就算得上是清高可愛。

梁實秋先生曾經回憶過去的一件事,提及某位學生參加軍訓,卻有一種對抗的情緒,不肯穿制服,屢教不改,難免讓校方大發起火,開火打算給個厲害的瞧瞧。梁先生倒是不主張過於嚴厲,於是就承擔任務,專門找這個學生來談談。

他并未否決這種自認為是「自由」的想法,只是講到了社會之實際和個人面對這種不公平的時候,所必需有的覺悟。

堅持不穿制服,自然是個性自由的表現,但若是因此遭到了校方開除,也就不應認為天空只能放晴。

這就好像逼上梁山,是一種絶對的不公平,而來燒死林沖的更不是好人,我們自然會站在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林沖這一邊。在他大發神威,一槍一個,連殺三人的時候,更要大聲拍掌叫好。但這不是說,天地就回復公平了。林沖還是畏罪潛逃,而殺死的這幾個東京來的伴當們,反而弄不好要成為烈士了。

社會也是如此。個人萬萬不可能改變身處之環境,甚至一個人要保持自己的喜好,堅持自己的生活,實現自己的願望,都不得不在這動輒得咎,舉首就是蜘蛛網迷眼的窘境裏,討一個生活。

所以該怎麽辦?你是要我墮落嗎?

其實人生未必只有彼此的兩面,而要想在人間立足,開頭總是少不了親友的幫助。沒有人是天生的石猴子,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創造十二奇跡的大力量。我只能說,一個人堅持自我是對,擁有自由也是成其為一個人的必要條件,但在這之中,我們無論是感謝那些幫助我們的陌生人,還是遭到莫名的打擊和處罰,則都是一種下雨颳風式的必然。

老天不會挑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給出門的人,也不會春雨綿綿地愛一個心焦如焚的農夫,一切都有其必然的道理,而我們所能給出的抉擇,也唯有在這個必然之上才有可能。

或许,這也是為什麽佛陀開始傳授的教法,一定要他弟子出家,才能得到傳授的原因之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