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蒂蒂
滿蒂蒂

女權行動者。女權小組「丨JUST FIST IT丨」和同名播客「拳人教育whywomenfist」成員。 ·播客訂閱RSS: https://whywomenfist.typlog.io/episodes/feed.xml或http://www.ximalaya.com/album/46798811.xml,第一個地址有備份被下架的內容但未更新

【備份】反思卫生巾互助盒:群众意识层面上的“偏差”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篇因「女性主义」和「斗争」等字眼被校方驳回三次的文章。
當時註銷前還在用的簽名,覺得很好看,就保留了

去年十月底,华东政法大学内华政明法楼里的“卫生间互助盒”的消息,激励了许多高校的学生自发在女卫生间安装置有卫生巾等生理用品的互助盒。笔者组织并参与了本校互助盒的项目,并且争取到以官方资助、民间志愿者管理的模式在笔者所在的学校推广。虽然我们已经跳过了争取民间盒子官方化的过程,但整个活动也并非一帆风顺,并且活动还在停留在局部试点的阶段。这篇文章既是对我们下一阶段推广到所有校园厕所的工作经验总结,也是对项目定位的重新审视、对我们面临的困难的讨论、和作为有着学生身份的女性主义者如何在此活动中自处的反思。

修改&設計:前UIC女性主義與未來學社成員

在以女性主义与未来社团的名义着手开始互助盒的活动时,正值校学生事务处筹划一个由学生负责的公共区域的卫生公益项目。于是我们被安排到和“健康大使”子项目组一起来完成互助盒的安置。于是从一开始,这个活动从一开始就是由官方出资,官方指定,官方限制的活动了。

我们策划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先在学生活动较频繁的临近宿舍区、饭堂和教学楼区的女卫生间安置盒子。并预设了两至三个月的,由社团成员(志愿者)定期补充物资(卫生巾,棉条,洁阴湿巾)的试点期。在试点阶段我们向全校发放了电子问卷,在收到针对各方面的问题的反馈的同时,我们首先发现了互助盒项目在广大受众(大部分是生理性别女)心中的“定位偏差”。


"反馈"

我们收到的反馈主要针对互助盒的理念和互助盒的安置。其中有很多很好的反馈,例如对互助盒理念的赞扬,和它所带来的便利等。但在本文中,我们想分享一些我们认为对此项目未来的良性发展产生了可能的阻碍作用的“偏差”。

 •   (出于防潮卫生考虑以外的)针对盒子本身的建议(比如,设密码,精致一点)

•   针对盒子的位置的建议(为了达到“拒绝羞耻”的宣传效果,建议将盒子“大大方方”地摆放在女厕外

•   针对盒子维护的建议(希望有“专人”定期维护)

•   针对互助品的建议(希望“官方”添加暖宝宝,布洛芬,湿巾以及其他特定品牌的卫生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四条总结中的引号并非断章取义地、带有讽刺或不满情绪的列举,而是我们从较有共性的多条反馈中总结出的特点。“定位偏差”的总结也是从诸如上面四类反馈中得出的,下面我们将展开谈谈为什么我认为这些反馈(占反馈建议将近一半)与我们在设计项目之初的心愿产生了“偏差”。


“定位偏差”

这一部分带着“偏差”的反馈并非是不可理解的,对于“互助”项目的不熟悉造成的这些“偏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是站在项目组织者的角度,我们不免觉得以上的建议,或者说是要求,听上去有着指点高级餐厅服务生的意味,同一个消费者表达对得到和他付出价值等量服务的愿望,不无共同点。但我们之所以不认为对品牌、造型、类别的反馈,被称为“要求”而非“建议”更妥当,是因为互助盒这个公益性项目还同时具有的一个特质:互助性。消除月经羞耻的口号和目的,并不仅是通过把女性生理卫生用品,从她们的小抽屉小暗袋里,挪到公共区域来实现的。虽然取用地点直接关乎到取用习惯,进而影响到习惯背后对“月经”的意识形态评价,毕竟“月经羞耻”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羞于在公共场合拿出来的或者藏着掖着产生的。

盒子在最开始出现在大家视野里时,是以“贴心”和“周到”的面貌出现的。因为有志愿者进行物资的补充,这个“贴心面貌”持续了大致一个月。我们放置了两张中等流量的卫生巾,一张小流量护垫,一根中等流量的卫生棉条和一张洁阴湿巾,均为市场上同种产品中较为常见的品牌。考虑到新的观念深入人心需要一段时间,我们采取了逐渐降低物资补充频率的方式,但当活动进行了将尽一个月时,我们发现,没有志愿者的被动补充,盒子无法形成物资的主动循环。此现象与同时期我们收到上述四类建议一并来看,让我们的成员开始意识到我们和广大受众之间是否对互助盒的定位产生了认知“偏差”。

其他高校对于互助盒项目出现问题的讨论

此“偏差”简单来说就是,作为组织者,我们认为我们在试图引导大家意识到,能够享受这项公共服务带来的便利的前提是,个体首先要主动投入到这个服务,因为ta同时是服务者,也是享受服务者,而只有个体意识到并以此指他的实践,互助盒才会自动循环起来;而当“偏差”意见者把自己仅仅放在享受服务的地位上,先入为主地认为提供服务的定是“他者”,这个项目将难以运行。如果“偏差”意见者们能够也站在提供服务者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个项目,大概就不会挑剔品牌了,因为如果ta们想要这个牌子而并非那个牌子,大可以自己把自己心满意足的产品主动放进盒子里。

拍攝於UIC校園內女廁所

这种主动参与“提供服务”的意识缺失,首先导致了“挑剔”,接下来就带来了物资得不到补充的空盒问题。这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是否对意识形态的顽固性太过低估了?不仅是我们遇到了这个问题,其他学校的互助盒也出现了类似问题。

其他高校对于互助盒项目出现问题的讨论

我们考虑了增设激励机制,接受社会募捐,长期招募志愿者等鼓励方法,但始终困在了意识形态的层面。也就是说,不乏愿意捐赠物资的人也不乏愿意为公益现身的有心人,缺乏的是互助盒在主动循环层面所需要的广大群众的自觉意识,即不缺卫生巾,也不缺愿意定期添补卫生巾的人,而是缺乏使用完盒里的卫生巾再放回去的人,而我们认为这才是互助盒项目需要维持的本质。


“值得期待的”

尽管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值得庆幸的一点是,我们在覆盖到每个女厕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下一步的推广中,我们计划同步做一些性别工作坊活动带来女性自发维护权益的相关文章,在加强卫生防护等硬件设施改进的同时,加强意识形态层面的宣传。

从自发地学习与关注女性话题,再到进入女性主义校园学社,这是我们第一次以学生和女性主义者的身份,投入到一次实实在在的维护女性权益的活动中。很长时间以来,我们自己接触到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女性项目大多是由社会人士或知识分子或NGO组织(这些组织里的在读大学生志愿者的确占少数)承办发起的。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作为“学生”的我们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享受服务的,而在广大女性主义实践中并没有做什么实质上的贡献。这次活动对我们的重要性,首先是意识形态层面的突破,从享受前辈们取得的成果变成了为其他女性同胞创造福利的一员。

反思过后,我们仍然相信互助盒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成为一个改变的契机。 校园是一个孕育思想和行动的大社群,自然也是再好不过的孕育女性主义意识的场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