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小城
保護小城
關於城市保育、保護與治理的作品。
保護小城
保護小城
關於城市保育、保護與治理的作品。
文化保育與政治—讀《記憶之外》| 翻開澳門 #03
總言之,回歸前所有保育行動都有濃濃的政治目的,不單純是為了文化而為之。
樹並不只是樹:澳門遺產的意義是如何被想像的
城市開發與遺產保育之間的張力,在澳門早已稱不上是新鮮事
在城牆傾倒之後:遺跡與保育的政治與張力
最近一個月的澳門可謂禍不單行:除了疫情爆發的陰霾外,本地歷史遺跡亦出現了一起可謂災難性的事故...
城市如何被「代表」?回看一百年前澳門的地標轉變
究竟對初到貴境的遊客而言,甚麼地方才稱得上具有遊覽價值,甚至是「必去」「地標」呢?
一場構想與(過份)想像的實驗:看深雙展覽《澳門123》|投稿 #18
第一眼看到這個標題我大為震驚,以為是要說「一二·三事件」,可這不是反抗殖民統治的故事嗎?走近一看,發現小標題是「關於澳門產業多元化和城市更新的123個創想」
真正的大三巴是什麼樣子?虛擬修復的多重詮釋
背景設定於十七世紀初期的大三巴,在展覽中竟然出現由十七世紀中期至二十世紀的建築及祭祀佈置,到底何為正確的歷史虛擬修復?
文化遺產「非物質」的隱喻:從巡遊慶典的儀式中構建記憶和身分|投稿 #22
「非遺」是為了發展和「抗衡」物質文化遺產所被提出的一個想法。那麼,為何我們不僅僅需要玫瑰堂和媽祖閣,還要聖母出遊和天后寶誕呢?
護樹成功了嗎?來自越南案例的城市治理啟示
市民在城市治理上,究竟扮演著甚麼角色。
文化遺產與記憶的距離(上):心中感嘆似水流年|投稿 #24
相信大家曾經有過以下這個經驗:當你打開櫃門,或拉開抽屜,想著要打掃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間時,你挪動、搬出、拎起、刷拭、用各種角度觀看、欣賞、然後放下一件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