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
KK

開工第一天 - "清法戰爭"詞彙的想法

今年希望能夠每個月看完一本書,並寫下一些心得,作為今年自我的一個挑戰。

蒐集資料時,剛好看到淡水某建築以清法戰爭博物館為發想,融入歷史感的設計。突然就對清法戰爭中的清法兩個詞有了些想法,便想寫些什麼來記錄。

做為戰爭而非屠殺或是慘案,也不是事件或是其他衝突的講法,我想可能隱含了衝突雙方應是某種程度對等的實體。好像平仄或是對仗,這裡的"清"與"法"應該是相對等的某個東西。也許當時的國力或是戰力有些差別,但這裡的清法應該指的是清國及法國吧。"對等的實體"這一概念就一直在我的思緒中打轉,畢竟求學時代背誦的考題應該是中法戰爭。做為對等的實體,究竟應該用"中"或是"清"呢?

國家的概念似乎並不那麼淵遠流長,撇除民族主義的影響,王朝的概念似乎更加的古老。

清法戰爭或是中法戰爭中的法指的是某王朝或是某國家呢?查了一下戰爭發生在1883年,這裡的法應該是法蘭西第三共和。然而經過了民族主義,這裡的法能不能被視為法民族呢?1883年的清,可能比較接近一個王朝的概念,沒經歷過民族主義因此這裡所謂的中華民族這一想像共同體尚未成形。採用清法戰爭,似乎是一個由統治者號令的王朝對抗一個民族國家這種感覺。如果採用中法戰爭,這樣個感覺好像是中國對抗法國這樣。

回到當時的情境,第一線的士兵又是怎麼想呢?也許心中充滿著忠誠,那這個忠誠又是對誰忠誠呢?是將領、祖國、皇帝、或單純僅是為了薪餉呢?想像的共同體太過虛無,戰場上的生死又太過真實,一群人各自懷抱著想法來到衝突第一線,這裡是清還是中或是法可能也沒這麼重要了。逝去的無數生命,最後僅成為一行字1883年清法戰爭或是中法戰爭。

而在淡水,這個裡的清或是中又有什麼不同呢?做為古戰場,採用清法戰爭似乎太過遠離戰場,清朝-北京,皇帝或王朝離淡水太過遙遠,然中法戰爭的中國或是中華民族,似乎又離想像共同體的形成還有段時間。兩個詞在空間或時間上皆有距離感,對於淡水一個帝國的邊陲區域,又該怎麼稱呼這一戰爭呢?

對於建築本身呢?這裡的博物館,是為了展示些什麼或是帶給參觀的人什麼呢?假若沒把建築意象寫出,參訪的人會知道這裡是清法戰爭或是中法戰爭的博物館嗎?

遠眺淡水河口,已看不到當時的戰艦;當時的砲台、陣地也已找不太到確切的位置。現在的淡水對我而言比較偏向是一個觀光景點。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