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評論
有時評論

在寫字的路上走呀走(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 lochan1230@gmail.com

朝著土地而來的資本浪潮《美麗小巴黎》

《美麗小巴黎》並不讓人發笑連連,而是品嘗到些許苦澀。嘲弄詼諧的說話方式,或許也是我們面對資本主義浪潮下的生活的一種對應姿態。

戲劇 2015–04–28 盜火劇團

盜火劇團《美麗小巴黎》


演出 盜火劇團
時間 2015/04/25 19:30
地點 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文 — — 羅倩

本劇以三段故事交織而成,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因為小巴黎社區的建造而有所交集,對居住懷抱美好想像的年輕夫婦、不願被徵收土地而大聲抗議的農民、為討生活到工地工作的工人、想當建築師而逃學到工地蓋房子的大學生、住進豪宅卻與流浪漢為鄰的貴婦小三,共同立足在農村中以這樣一個大型化的、強勢資本主義開發下的社區建案所引發的故事。導演和編劇試圖以他們的創團理念將當代正在發生的議題轉換成劇本上演,現代社會不斷快速朝向資本主義發展下一般的人民如何面對與適應這些改變,嘗試在荒謬的悲慘基礎上以輕鬆、詼諧的表演方式連接到當今的都更、居住正義等人最基本的生存空間議題。

結構分為開頭序幕、中間三幕以及尾聲共五個部分。布景有著1920年代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劇場式畫風[1],進場入座後就感受到電影《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中的黑暗怪誕氣氛。舞台佈置相當精簡,地上鋪上了木質層板塗上了象徵法國國籍的紅、白、藍三色,現場演奏的樂手安置在舞台左方,上頭懸掛者「Paris」周圍裝飾著燈泡的招牌,代表巴黎夜總會俱樂部的舞台位置,舞台中間層板上放置了兩個紅色的木箱椅子,右方則掛了兩個白色的布幕,並在前方放置一塊塗滿綠色象徵農田、田地的層板,這是整體在舞台上的視覺展現。

五幕皆在這個空間上演,以夜總會女歌手的歌聲拉開序幕,以女歌手宣告「美麗小巴黎」銷售低迷即將改為「小羅馬社區」銷售的嘲諷、帶點詼諧的和觀眾說再見,女演員湯軒柔以她原本的歌唱實力訓練引領觀眾短暫踏進了法語和義大利樂曲的國度,這其實在亞洲東方土地上的故事,帶出了引領觀眾思考的批判力度,對居住的期望與想像中我們是否對於西方有過多的期待與想像?拋開這些廣告、商業的行銷建案,屬於台灣這塊土地、文化與氣候本身的建築想像又是什麼?

四位演員的表現上可說是相當賣力投入演出,在中國演員張博與周沛堃身上,看見了劇場少有的武術風格,在兩人追、趕、打、跑的橋段上有著肢體的活潑韻味。稍嫌遺憾的是,在第一、第二幕中國籍演員的主要戲份中,大量的口音與腔調,幾乎聽不太清楚其意思,導致在重要的前兩幕,無法投入在劇情中,顯得有點疏離了演員正在搬演的故事,對於前段劇情的語言疏離導致在第四、第五幕李小姐因愧疚而大哭時,無法感同身受,雖然女演員湯軒柔精彩的詮釋了多個不同的女性角色值得讚許,但整體來說腔調造成了一種水土不服的看戲體驗。

美中不足的還有在轉場和聲音的處理上過於簡略,導致在幕與幕的轉換之間多了幾處空白的停頓,彷彿又再一次暫時跳脫了劇場,而意識到正在執行演出的戲外突兀感。背景配樂或音效略少,在整體布景道具不大移動改變的情況下,應更注重轉場、過場的聲音處理,降低觀眾對於轉換時刻的敏銳注意力而不至於造成太大的脫戲感。

皮影戲的段落是最讓人感到童趣與幽默的手法,它確實營造了導演所欲嘗試在劇場上所呈現的多段不同時間與空間的置換嘗試,從舞台左方的巴黎小酒館舞台、右方白色布幕上的皮影戲投影、舞台上的農村徵收前、導演與大學生的換裝段落、舞台上的工地興建中、興建後的室內空間、再回到皮影戲、最終小酒館空間的企圖,戲裡與戲外、現實生活與舞台的界限也模糊了起來,最終將《美麗小巴黎》講得不再單單是一個黑色幽默喜劇,它並不讓人發笑連連,而是品嘗到些許苦澀。《美麗小巴黎》映照了現實生活的多種投射,總是將生活的辛酸苦辣當作嘖嘖嘲弄詼諧的說話方式,或許也是我們面對資本主義浪潮下的生活的一種對應姿態。

註釋

1、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此字原爲藝術史與批評的專用語,意指不再把自然視爲藝術的首要目的,以線條、形體和色彩來表現情緒與感覺作爲藝術的唯一目的。引用自「中文百科在線」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105988″>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105988(檢索日期2015/4/26)

2015–04–28首發於表演藝術評論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