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永

@liuzhaoyong

中国大陆人文学术理论话语风格

引言 由于相应政治历史原因,大陆人文学术的理论话语风格迥然有别于世界学术。这些话语风格近一个世纪中屡有变迁,本文旨在梳理其较为一贯、和近二十年的特点(自2024年始人类事务开始不可言说,而姑妄言之之中,话语风格更为突出并为混乱“条理”之一)。这种梳理无疑将有利于世界人文学术(地区间)相互理解、交流和共同追求,至少有助…

华夏文化心性—生态特征和研究主题 (下)

八 对真实与现实的尊重,只是权力-利益效果和(上至下结构层)形象-话语操控的修辞手段之一;面对现实困境知多行少、以道德-美学浪漫方式回避和丑化自然人性表现(尤其是性与性爱主题及其表现);各种“内”(我、我 “家”)-“ 外”(他人、“世人”、“ 社会上”、江湖)的(生存)意义-规则区隔,使多种生存修辞性的“脸面”、“门面”(不“丢脸”和“争面子”)成为为人处世(“为人”)的至上原则; 整…

华夏文化心性—生态特征和研究主题 (中)

五华夏个体心性的低社会性使家庭(被迫)成为生存共同体中几乎唯一的生存核心。华夏家庭的基本特征:家长极权管理、亲情与长幼等级森严(权威遵从和特权维护成为必要)、对生存资源和亲情特权的明争暗斗、结构性去个性化和个体牺牲倾向、男尊女卑等…

华夏文化心性—生态特征和研究主题 (上)

导言中国文化以“水深”和神秘博大著称…

社会-人文学术的日暮乡愁

一 人类正在进入的,不是又一个美丽新世界,而是人与非人,物与非物,真与幻,结构与叙事无序纠结的混杂世界。它将不限于大地母亲,亦不一定以之为中心,地球在多种太空视野中成为一质点;人类在与无灵魂的 AI 共存中被驯化、灵魂被扭曲架空,自我陷入茫然与混乱,其精神—身体性主体异化、扭曲,…

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