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銘
劉揚銘

編輯人,文字工,沒上班但是有在工作。

閱讀筆記2020-WEEK14:不敢承認沒看過的電影

本周幸運!在敦南誠品B2曬書節買到一本好想要的《BRUTUS》雜誌舊刊,去年底在尾道的Antenna咖啡店看到,驚為天人,超想幹走(貪念啊)或求老闆轉讓給我,但雜誌內容和尾道有關係,覺得拿走不妥,就在店裡把查克拉集中在眼睛,把內容留在腦海吧(發功)。

想不到三個月後在台北遇到這本舊刊,還特價$109,上輩子是做了什麼好事嗎?

本周讀了《BRUTUS》電影特輯和《洋風和魂》

紙本書筆記

到現在還是不敢承認自己沒看過……」的電影特輯,以及附錄「正因為是現在,所以更想看!」深愛電影的八個人激情告白,說出以前不敢說的,因為好喜歡,想說的話跟山一樣高,請大家真心傾聽:「其實我沒看過這部電影,如果那時有看的話……」

什麼天才編輯腦想出這種美妙的企畫啊!這輩子只要能做出一期我就可以安心成佛了吧,但跟大家說,就算整本給我抄我也做不出來,《BRUTUS》就是這麼好看。

/

大林宣彥,導演:「想看但沒辦法看,我是從那種時代活過來的啊。」

大林宣彥沒看過:

《亂世佳人》(Gone with Wind,1939)

故事主角是在美國南北戰爭中屬於南方,因敗戰而失去所有財產、戀情與深愛的人。二次大戰時日本無法上映,直到戰後GHQ把政權還給日本政府的1952年,才在日本首次上映。大林宣彥到了那時才看到這部電影。身為戰敗國,從田裡拔出沾著泥巴的白蘿蔔,把希望寄託在明天的女主角的身影,讓同樣身處戰敗國的大林宣彥得到勇氣。

《大白鯊》(Jaws,1975)

這麼有名的電影大林宣彥竟然沒有第一時間看!石油危機前後日本有一陣子很排斥美國文化,好萊塢電影至少隔年才會在日本上映,就這樣錯過了。是很後來帶家人到夏威夷玩的時候才看的,感想:真是嚇死了!(去夏威夷不適合看這部吧導演啊啊啊啊啊)

黑木華,演員:「那些享受著光芒的人談的戀愛,我其實沒什麼興趣。」

黑木華沒看過:

《藍色情人節》(Blue Valentine,2010)

《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1999)

黑木華:沒看過的電影很多,但是要說哪幾部呢?想了想,還是講愛情電影吧!雖然租了很多次回家,但直到期限之前還是沒打開來看,大概沒緣份吧。為什麼會這樣呢?愛情電影通常是閃亮亮的,拿青春時代來說,都有那種全班同學圍繞著他們轉的人,也有在角落不顯眼的人。我高中時是戲劇社,但都沒在演戲,是在校慶舞台後面當照明打光的人,就像愛情電影裡的配角。對那些享受光芒的人談的戀愛,其實沒什麼興趣……

柳樂優彌,演員:「我是在『沒看過星際大戰』的星球出生的吧!」

柳樂優彌沒看過:

《羅馬假期》

《星際大戰IV》

……略。之後有機會再跟大家介紹吧。

/

另外附錄也很有趣,40個「正因為是現在,所以更想看!」的主題電影,比如:

  • 「某國總統極速走向民粹路線,讓你知道民主制度恐怖的一部片」
  • 「憲法改革議題之下,從世界看見和平憲法存在意義的一部片」
  • 「中國電影史上最大預算但造成最大失敗,創下三天就下片的紀錄,反而讓人更想看的一部片」
  • 「愛抽菸的人總是被嫌棄,讓你知道被煙霧環繞的主角多有魅力的四部片」
  • 「今年是森永牛奶糖100周年,來一部讓你沉浸在甜~味世界裡的電影」
  • 「可爾必思誕生100周年,讓你嘗到初戀滋味的一部電影」

你們說,當編輯、寫文章、做創意的人,是不是要看《BRUTUS》啦!這麼好玩的角度來談電影,看完之後想像力無限啊!《BRUTUS》也不是每本電影特輯都這麼精采,這本真的是買到賺到,有看有學到。

都推薦給大家了,買不到不要怪我。

/

網路筆記

←位在台北公館的漫畫私倉Mangasick的專訪。最初我是抱著朝聖的心情推開門走下去(店在地下室),耳聞黃尖和老B在推廣冷門漫畫、介紹台灣的漫畫家,很佩服他們做的事,想說一定要親臨現場。本還想去搭訕一番,但黃尖正在店裡翻譯書,不好意思打擾而沒開口。後來在去年草率季相認,更高興的是老B還問我要不要把Zine在他們那寄賣!天啊可以嗎?跪求啊!

對漫畫有興趣的大家,歡迎到Mangasick拜訪喔!

以下節錄內文:

另類漫畫在臺灣仍是小眾,「這幾年只有從真的沒有,變成感覺好像有人而已。」黃尖語。「我覺得七年就是這麼短。有點像地球演化,海水裡好像開始出現什麼生物了……」老B畫面支援。

「沒有想要一直往外擴張,變得很大、很漂亮什麼的,」老B的未來想像,就是一直把書店開下去。到時候跟現在大概也不會有什麼改變吧。 「我們想不斷把新作者介紹給大家,」黃尖說。即將到來的 Mangasick 十年,大概也還會在這個地下室,做不太大的展覽,花時間詳細介紹作品,讓讀者得以近距離地閱讀漫畫手稿;他們也將持續出版、推介臺灣作品。

←非常有「阿姨」風格的文字採訪,絕妙到我口水都噴到螢幕上。原來劉仲敬從小就是學霸,只用10%的頭腦考上醫學院(當然也是父母安排的),用10%的時間工作,剩下時間都在念自己有興趣的書,才養成一套看待中國歷史的方法。為何成為一位「民族發明家」,如何有計畫地從新疆、香港脫逃到美國,在中國解放時期被打成黑五類的資產家族如何選擇依附在新政權底下求榮華富貴……經過戒嚴與解嚴的台灣人,看起來格外有感覺。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Loading...
Load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