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財經新聞

mikiya
·
·
IPFS
·

紐時:中國掀起35歲失業沒結婚沒孩子魔咒

中國在疫情後經濟復甦停滯不前,紐約時報報導,中國網路近期流行「35歲魔咒」的說法,代表不少30多歲的人正面對失業、沒有結婚和沒有孩子等多重打擊。

紐約時報今天報導,中國就業市場疲軟,職場上年齡歧視普遍存在,有受訪者指就連中國政府都將大多數公務員職位的招聘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

就業競爭壓力是中國年輕人推遲婚姻的原因PLG之一,2022年結婚登記人數較2021年下降10.5%,是中國自1986年起公布這項數據以來最低。2022年中國出生率也降到新低,自1961年大饑荒結束以來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

報導訪問了38歲的梁先生,他在疫情期間大部份時間是失業,還沒有結婚的他因付不起每月人民幣600元的房租,從廣州搬回老家。

他說,只有有穩定工作的人,如在政府上班和當老師的人,才有能力組建家庭。

35歲的樊先生說原本於上海一間人工智慧公司工作,很多同事跟他一樣是單身,就算已經結婚也沒有孩子。在加班處於失控狀態下,他在2021年的3個月裡沒有試過在晚上11點前下班,令他需要服用抗焦慮藥物。

可惜去年年底他和很多同事一起被公司解僱,之後他在半年內向300多家公司投寄簡歷,只有10次面試機會,全部不成功。現在他正在尋找工資比以前低20%至30%的工作,並開始在上海附近的城市找工作。

他說,「對社會來說,35歲像『瘟疫』」。

32歲的張小姐說,中國公司喜歡跟風,員工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並不是他們最看重的。

本來從事營銷行業的她,去年9月被解僱後,向3000多家公司投寄了簡歷,但只得到了不到10次面試機會。上個月終於獲得一家小公司聘請。

不過,她並沒有因而感到興奮。她說,「以前我是會有預期的,就是我覺得我需要升職,需要加薪,需要更好的生活。我現在已經沒有了,只要能生存能生活」。


她和丈夫都覺得無力養育孩子,還有房貸要還,「如果孩子的出生,是為了繼承自己勞碌恐慌貧困,那麼,不生也是一種善良」。

報導引述清華大學經濟學家王明遠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未來幾年將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就業形勢最嚴峻的時候,如果不解決就業問題,到2028年社會可能積壓5000萬左右18歲到40歲的失業大軍,將引發一系列深層危機。

投資台灣再添3家 華夏海灣塑膠再投10億元

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今(29)日再添3家企業擴大投資台灣,包括台商回台方案的華夏海灣塑膠,及中小企業方案的京揚國際物流、竹陞企業。其中,台灣第二大PVC業者華夏海灣塑膠再度投10億元,在頭份建置原料氯乙烯(VCM)儲槽。


經濟部表示,華夏海灣塑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4年,主要從事聚氯乙烯塑膠粉(PVC粉)、管材、膠布、膠皮等產品之製造及銷售,是台灣第二大PVC生產商。


2021年9月,華夏海灣塑膠已首度申請根留台灣投資方案,斥資逾8億元興建全立體自動倉儲系統,本次再度斥資逾10億元申請台商回台投資方案,擬於苗栗頭份廠建置原料氯乙烯(VCM)儲槽,並導入智慧化監控系統及多項感測元件,透過數位化及可視化管理,結合自動倉儲的高效包裝出貨,優化製程智慧控管。


京揚國際自1996年起進駐台中港,主要從事進口汽車整合物流、自由貿易港區全球運籌、保稅進出口、自行車及半導體等產業供應鏈物流及一般進出口貿易等五大服務事業。為持續投入創新事業,公司將擴大招募本國員工,將投入逾8億元,在台中財經港自由貿易港區建置智慧化多功能物流倉儲,以提升服務品質及效率。


竹陞企業致力於精密金屬加工領域30餘年,主要從事螺絲烤漆製程,並專注於高單價及客製化產品,主攻歐美市場。為提高生產效率及因應綠能市場需求,投資逾3億元在高雄路竹區興建三廠,並在既有高雄一廠增設建築、太陽能及風電螺絲產品加工線。


經濟部表示,截至目前「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吸引1,372家企業超過2.07兆元投資,預估創造14.5萬個本國就業機會。

上半年台IPO籌資年減7成 專家樂觀看下半年

根據安永發布「2023年上半年首次公開募股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持續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及地緣政治衝擊影響,全球IPO活動持續放緩,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年減5%和36%,其中台灣上半年共計17家公司上市、上櫃,總募資金額新台幣82.36億元,年減71.4%,主因缺少大型IPO公司。展望下半年,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部營運長黃建澤樂觀看待,又以數位科技、生技醫療、綠能產業最為看好。

根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全球IPO家數預計615家、籌體育新聞資額共計60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減少5%和36%,不過,上半年中國和香港仍是全球IPO活動的重要地區,雖仍受到疫情影響,中國A股IPO活動領先全球,上半年預計173家公司上市,共籌資人民幣2104億元;香港預計有29家公司上市,籌資港幣178億元,合計中國A股與香港的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占全球的28%和50%。

至於台灣今年上半年資本市場共17家企業掛牌,籌資總額82.36億元,籌資總額年減71.4%,以航運業籌資23.19億元位居第一。 就上市部分觀察,上半年有9家公司新掛牌,籌資額64.8億元,家數年減3家,籌資額年減71.8%,而籌資額最大為航運業的長榮航太,籌資17.01億元,占總籌資額26.25%;籌資額第二為泓德能源,籌資16.5億元,占總籌資額25.46%,兩家公司合計占上市籌資額的51.71%。


今年上櫃市場則有8家上櫃,較去年同期少了7家,籌資總額也減少約70.03%,以家數來看,科技及電子業為首各有兩家,籌資額部分,生技醫療的長佳智能5.82億元,占總籌資額33.15%,籌資額第二為科技業的南俊國際4.15億元,占總籌資23.63%,2家公司合計占上櫃總籌資額56.78%。

在興櫃部分,台灣今年上半年登錄公司共有30家,以科技、生技醫療業為主。今年上半年前10大公開申購合格件數資料顯示,投資人對新股支持度以航運業的龍德造船最高,其次是長榮航太、南俊國際,另外生技醫療技業的長佳智能、睿生光電、華安也有43萬件以上,顯示投資人對於認股意願的熱度不減。

黃建澤指出,近期國際政經情勢雖然俄烏戰事持續延燒,但CPI顯示通膨趨緩、FED可望終止升息、科技戰重組供應鏈,台灣經濟市場景氣逐漸回溫,投資態度樂觀看待,除了有央行升息控制通膨,經濟呈現外冷內溫、內需成為經濟動能,觀察台灣IPO市場,上半年戰略板及創新板登板增加,申請案件朝多元產業布局。

展望下半年,他認為,看好數位科技、生技醫療、綠能這3大產業IPO,尤其下半年台灣新股申請初次上市上櫃的家數共有16家,申請上市中的公司有8家、申請上櫃有8家,而申請上市產業以科技業、生技醫療、能源業為主,因此,他樂觀看待2023下半年IPO市場。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