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clive1210
chanclive1210

一名塵世中的蚊型投資者. 遊走香港股票十年,靠財技知識賺一餐半餐。兼職女傭中介生意。 現在成為理財顧問 一個人,三份工作。正正式式成為斜摃族。

扣稅三寶與公共政策

見到扣稅三寶的廣告,諗起以前學公共行政的東西,廢up一下。

稅,大家每年都要交的。根據閣下賺幾多就交唔同的稅率。在公共行政的角度來講,稅項的徵收是可以幫政府做到不同的事,也反映了政府的政策思維模式


在西方社會,稅率的政策制定好多時根據政黨的意識形態影響的。單純以經濟觀點而言,經濟上傾左翼的政黨,相信社會的資源被少部分的富人所壟斷,於是左翼執政時傾向對富人收取更高稅率,減少/免去對較低收入人士的稅項,收到的稅項就由政府負責醫療、福利、教育等福利開支,從而做到財富再分配的效果。傾左翼的政府都認為政府要適度介入市場,主導財富再分配的角色。從稅收,公共政策上影響市場。達致相對平等的社會。因此傾向大政府,小市場。而左翼光譜的極致就係共產主義。

相反,經濟上右翼(信奉市場經濟)就越倚賴市場,相信市場會自行調節。右翼會認為大政府會做成臃腫嘅官僚架構,公共行政都被官僚系統的控制下唔能夠有效運作,從而增加公共行政的成本。這類政府不會加富人和大企業的稅,因為他們相信滴漏效應,財富由富人、大企業,透過經濟活動將財富流向中下階層。而人有了財富就可以不用靠政府解決自身的問題。政府的責任,例如教育,衛生,醫療外判給私人機構(市場)處理。由於公共政策上減少政府主導,簡化政府/公營機構的人手和架構,從而減少政府開支。這是小政府,大市場。例子包括80年代的英美政府。

香港的公共開支龐大,特別在香港人口老化的問題下,公共開支最大受壓點必然是醫療和退休保障。於是政府在某些政策上明顯地把公共開支成本轉嫁於私人機構。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稅制入手,在醫療和退休保障產品有扣稅優惠,做成扣稅三寶:

1.MPF自願性供款

2.延期年金

3.自願醫保

這是行市場經濟的做法。福利和醫療的公共開支負擔就分流到保險公司和私營醫療系統了。

相反,假如是左翼政府,政策走向就是抽富人稅,用稅收擴大醫療系統和增加福利開支,加大訓練多幾批醫生,或者起多幾間醫院,將香港的公營醫療容量擴大到可應付所有香港人。明顯地,香港政府是沒有這樣做的。

香港政府主要都係以分流的方式處理醫療政策,減少公共開支為本。不論從自願醫保又好,從大灣區引入醫生,融入內地醫療系統都好,港府從來都是玩分流,減成本。

或者再簡單的理解,政府處理好多人排街症,排政府專科的方法就係鼓勵人買份保險,有事就搵保險公司和私家醫院搞掂,政府最多扣稅,納稅人俾少啲錢,做啲回贈。

而政府在某程度上,就不會主動改善這情況,因為要人有個「等待公營醫療下未必得到適時或適當醫治」的概念,從而做成人們轉向私營醫療系統的一個誘因。可想而知,當閣下而要急切的醫療需要時,靠公共醫療系統會點。

講明先,我唔係話香港公立醫院既醫護唔得,絕無此事。而是例如排隊割個瘤都要等幾年,無事都等到變有事。到時香港啲醫生識飛都救你唔到。

既然香港政府是以這種的方式處理醫療和福利時,當閣下有能力的時候,閣下是否為自己的醫療同福利保障打算呢?

#公共行政 #公共政策 #扣稅三寶 #年金 #強積金 #自願醫保 #保險 #理財 #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Load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