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靈姝
林靈姝

多元工作者|文案。行銷。企劃。寫作| 喜歡閱讀世界,喜歡人,喜歡文字推進的力量, 最喜歡你喜歡我的文字。 More about me:https://sites.google.com/view/lingshu1019/

▇ 職劇場 ▇ 多元工作者的未竟之路

我不孤獨,也不特別,我只是選擇如此。所以最大的差異是選擇的自由,選擇要為什麼樣的任務投入專業,而非單純跟隨組織的目標前進。
▇ 職劇場 ▇ 職場就是人生的實境秀場。真心不斷片,如有雷同,全部屬實。
前情提要:本文為beyond beyond線上內容百貨邀稿。很謝謝主編常常記得我,給我一個很自由的寫作空間,讓我有機會回頭審視自己,這麼忙,到底在忙什麼?專欄的邀稿字數有限,所以我把比較完整版的放在自由自在的馬特市。

多元工作者的未竟之路:一場挖掘內心地熱的自我探險

5種不同類型的自由工作者

自從去年四月離開組織,成為沒有固定名片的工作者之後,我多次思考,這到底算是什麼樣的工作呢?

這個問題一問Google就有了答案,根據美國 Freelancers Union 的定義,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共有 5 大類:

1.自己為自己工作、沒有任何雇主的 Independent Contractor
2.白天有一份正職,晚上接案兼差的 Moonlighter
3.與多位雇主合作的 Diversified Worker
4.全職從事臨時工的 Temporary Worker
5.擁有一家兩人以上的公司的 Freelance Business Owner

原來啊。我是毫無疑義的第三種,Diversified Worker,多元工作者。

design by canva

這個標籤比「接案工作者」或「數位遊牧工作者」更精確——「Diversified」如此傳神而激勵人心,多樣與多角化的,似乎意表高生存機率。

與「接案工作者」的差別是,多元工作的雇用關係通常以季或年為約定,收入相對穩定;與「數位遊牧工作者」的差別是並非全時段不限地點工作,需視雇主需求,部分時間固定在辦公室裡駐守及參與會議,其它時間則依照任務安排。以我而言,其實還是最常宅在家裡,一個書桌一台電腦連上網路,所有的工作文件與生財工具通通在雲端,憑藉一個帳號登入,就能零障礙開工。

所以說我到底經歷過哪些「多元工作」呢?

電商社群文案:為一個上市消費品牌撰寫FB社群文案,每週2-3篇,包含圖片設計
產品行銷企劃:為一個保健品品牌重塑產品LP文案,尋找KOL推薦及協助推廣,撰寫To B 提案,聯繫異業合作,經營線上&線下整合的活動,比方收集粉絲心得,製成推廣素材。
募資企劃:為一個NPO組織策劃募資主題專案,在大型募資平台進行定期定額募資宣傳。這個案子我在馬特也分享過不少次:夢想視務所—幫助看不見的孩子,擁有看得見的夢想
刊物編輯:因為跟募資合作對象相處愉快,所以續接他們每年度會訊的內容編輯,除了提供個人寫作的稿件,也協助全本會訊的稿件文字編輯。
公關行銷及專案管理:為我家隊友經營的拼圖喵生命平權推廣協會養貓人家社會企業,擔任對外行銷及合作窗口,社群經營,公關活動聯繫,新開發專案,商品通路銷售合作,等包山包海的特助型業務😆
專欄寫作:不定期接beyond beyond線上內容百貨的邀稿,就像這篇文章。寫作主題包括但不限於地方人文采風及個人生活體驗。意外收集了台灣幾個有趣的獨立書店!
內容行銷:協助一個新創線上內容訂閱品牌—散時間/散冊,做 作者 IP 一條龍的行銷推廣。
●人事顧問:協助一個以教育工作為主的團體,陪伴組織夥伴覺察改善工作內容及個人成長。

最後這一項,算是一個很大膽的嘗試。邀請人很大膽,我也很大膽,但因為是我很欣賞的女神級朋友,所以就硬著頭皮陪做實驗。還不到一個月,我也有點戒慎恐懼,不確定我實際上可以提供多少有用的協助,很謝謝主事者的賞識,我就盡力而為。如果過了三個月有點樣子,我才敢為這項工作正名自己😆
工作場景之一:作者直播:國際藝術家優席夫 VS 台大葉丙成教授

以時間等價交換的是自由,它的另一個名字是自律

要說與在組織內工作比較大的區別,很多人都認為是工作與生活更高程度的融合為一體,是好是壞完全看個人的價值觀而定。

但我覺得這個論點很有趣:即便是組織內的固定職務,在現代知識型工作者因為生在網路堀起,元宇宙爆發的真實世界中,絕大部分罹患「資訊焦慮病」以及「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的慣性,難道工作沒有融進生活?

假日辦活動,算不算加班?
平日看醫生,要不要請幾小時的假?
下午累了想睡,能不能躺一個小時?
晚上才方便聯絡或討論的客戶,可以排正式會議嗎?

這些在一般企業機構裡不一定有彈性的,才是 Freelancer 真正可以從時間安排裡獲得「自由」的最大關鍵。

為組織工作通常會被慣性制約:九點以前,六點半以後,都「不應該」是上班時間,硬要工作會覺得苦惱,久了甚至會煩躁。但自由工作的型態則視時間彈性為為常態,光是這一點就在心智裡解放了工作安排的框架,重點是以終為始的規劃:只要能夠在期限內完成任務目標,要在哪時候工作,哪時候休假,都是自己決定的。

工作場景之二:一家懂得如何放音樂的咖啡店附NB插座,一杯好茶或咖啡,一本筆記本,一枝筆。

想要在週間的下午三點追劇,當然可以。因為週日的早上十點,我可能正在用 canva 製作下週要 Brief 的新專案思維導圖。

我不孤獨,也不特別,我只是選擇如此。所以最大的差異是選擇的自由,選擇要為什麼樣的任務投入專業,而非單純跟隨組織的目標前進。

以樂在起步的槓桿,撐起個人未來的開闊

在這一年的體驗裡,真正的感受是好壞參半,美麗與哀愁兼具。我不會輕易下結論說這樣的工作型態比較好,更貼切與誠實的覺悟是,每一種選擇都有它的優缺點,但不試就不會知道,所以我最感謝自己的是:我真的去試了。

試了才知道自己的能耐,才明白極限,知道在過去的同溫層之外,有什麼能力和資源是累積而開展的,又有什麼是可以突破,或者可以放下不需可惜的。

這些過程是深入自己的內在挖掘:什麼價值方向才是讓我維持轉動磁力的地熱?認識自我是極具挑戰的冒險,可能或不可能,在真正嘗試前都是自我設限,

不再以別人打分數的 KPI 來衡量成就,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時間配置效率,以最大幅度影響了整體的幸福感。

工作場景之三:到拼圖喵來共學的孩子們,開心展示手上的貓咪小海報

我還是想說這沒有對錯,更沒有哪一個「比較好」的結論,每一個人在意的指標也不盡然相同,所以不管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和生活,只有認真面對自己,才能夠把自己安放在最自在的狀態裡,為有限的時間資源,奪回真正的主導權。

最後整理幾個 Diversified Worker 的真實經驗,於我而言也是相當促咪:

●Google meet 裡有超過8種顏色的日曆排程,全部打開有一種壯麗感
●CANVA訂閱必需的,文字工作者也能簡易完成的超能製圖和簡報幫手
●一定要習慣雲端文件作業管理,用關鍵字存文件標題,應用搜尋沒煩惱
●Email 的簽名檔有好幾組,對應不同雇主的客戶時,小心選對再寄出
●出門工作文房四寶:藍牙耳機/手機/筆電/行動電源
●找到有插座的不限時咖啡廳,比有 wifi 重要。畢竟手機網路都吃到飽了
●在個人社群媒體中維持自己能負擔的弱連結,尤其行銷工作,常會有意外之喜
●擁抱新科技,比方chatGPT。對工作流程中許多架構性的項目非常有幫助



因為本名很特別,就不再取暱稱了,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闖盪元宇宙囉。我是靈姝,喜歡閱讀世界,喜歡人,喜歡寫文案,喜歡文字能帶來的力量,更喜歡你喜歡我的文字。

❥如果你喜歡,就幫我拍拍手吧。↙↙↙↙
❥IG:
情書之道 | 個人:自介網站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