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者计划|东亚文科女 在全世界寻找出路

秘密金鱼
·
(修改过)
·
IPFS
·
我要outlive这些邪恶,要outwit这些生存的苦痛,要去体验和理解每一种生活,看过所有为人称道的美丽,在我决定生命是否有意义之前。

 1. 自我介紹

要怎么介绍自己呢,好像只能从一堆标签开始。我是00后,出生在北方的三线小城市,文科生,在美国读研。上大学以后我陷入了很深的抑郁,因为我发现无论从哪一种角度考虑,我的生活都没有出口,未来似乎都没有希望可言。上大学的第一年就遇上了covid,本就严重的政治性抑郁一发不可收拾,每天看新闻都会被trigger无数次。作为文科生,国内的文化产业受审查的摧残,早就寸草不生,行业环境极差,更别说毕业后要面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就业困难。作为留学生,又有时刻的身份焦虑,没有hard skills的文科生在国外几乎寸步难行,从事创意行业产出的作品缺乏受众和文化认同,就算是做学术,也要遵循US-centered学术范式,面临融入学术圈子的困难。作为一个零零后,我人生的前十年都在接收着各种宏大愿景,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我们生长在经济急速发展的年代,见证了许多世界级的辉煌,一心以为一切真的会越来越好,那个宣传片中和谐大同的人类社会真的就是触手可及的未来。可当我们真正长大后,看到的却是极速下沉的世界和越来越保守极端的言论环境,曾经的理想与抱负在现实的严寒下冷却,这种内心的荒凉和落差感大概只有我们这一代人能懂得了吧。

今年,在外留学的巨大心理压力和持续的政治性抑郁时刻煎熬着我,我终于承受不住,狼狈地逃离了学校和体制。我先在云南呆了一阵子,因为我曾经觉得云南是中国唯一一个我还能待得下去的地方,结果发现这里早已没有疫情时人烟稀少的安静和美好,各种美景旁全是噪音,吵嚷的游客,推销产品的大喇叭,滥俗的抖音神曲,粗陋的纪念品,和化着浓妆拍网红式少数民族写真的游客。我不堪其扰,丧气至极,不想接受自己出来旅游心情只是变得更糟的事实。一个朋友建议我去泰国看看,我想,就两个小时的飞机,那就去看看吧,于是我飞到了清迈。

刚到清迈的我完全没想到,我竟会变成全世界最快乐的小孩。我其实也不懂为什么,是因为12月清迈近乎完美的天气吗,还是因为在山里徒步时和大自然接近的快乐,是因为当地放松和包容的氛围,还是因为在这边遇到了很多和我有类似观点想法的朋友,让我不再觉得自己是那个被蔑视被噤声被孤立的少数。

我在清迈得到了太多,我认识到了好多勇敢的人,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度过了许多完美的夜晚,听着当地乐队活力四射的jazz live,唱到Hey Jude时我流泪了,时隔很久我终于又觉得活着是快乐的了,抑郁和焦虑是mental issues,但它们长久以来已经从physically的层面压垮了我,当我终于挣脱开的那一刻,我明白了我想要的是什么,我再也不想回去了,不想再回到曾经的状态,回到我因为对外界的压迫,焦虑,和恐惧而为自己亲手打造的监牢。我要自由地活着,要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平静,我依然要思考,要继续去学习和理解世界的不公,体味生活的苦涩,但我不想再被这些压倒,我要outlive这些邪恶,要outwit这些生存的苦痛,要去体验和理解每一种生活,看过所有为人称道的美丽,在我决定生命是否有意义之前。 

2. 你想去哪裡,為什麼?

我没有特别固定的目的地,只是想用我的视角去看世界,与世界和具体的人发现联系。同时我想记录下我的旅程,希望也能给其他人带来乐趣与共鸣。

 3. 你的具體遊牧計畫是什麼?(建議包含行程、主題、預算等等)

 我目前计划在今年去日韩短期旅行,然后夏天在欧洲或拉丁美洲进行一次长期的旅行。选择这些地方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我没有去过,我好奇自己作为一个内向社恐的东亚女生一个人在这些地方的体验会是怎样的。

 在日韩的短期旅行主要是为了锻炼我的日语和韩语口语,并且因为平时接触太多这两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如电视剧,音乐,动漫等,想体验当地的文化氛围和我从文化产品中得到的印象有什么区别,又与国内有什么“东亚式”的相同与不同。

 在欧洲的旅行我打算采取打工换宿的方式,在各个国家寻找有趣的host,或许还会在organic farm中工作,体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也为其他人穷游欧洲的计划做参考。因为打工换宿解决了食宿费的问题,所以要考虑的支出就是交通费,当地的交通加上往返的机票大概在2w人民币左右。

 4. 如果可以做到,你希望怎樣與當地建立互動?

 希望通过打工换宿的形式与当地人产生深入的交流,可以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甚至产生更深的联结,都是未知数。

 有在思考要不要做一档比较随机的podcast,跟旅行中遇到的人进行一些deep talks,谈论对生活和当地文化的理解,再到对世界形势的理解,it’s always fun to know what others are thinking about. 也希望能通过这种形式锻炼一下自己采访的技能,有助于自己以后做田野/拍摄纪录片。

5. 你計畫怎樣記錄整趟行程?(建議包含形式與敘事角度)

 我喜欢写作,想写长文日记发布在matters和其他写作平台上,并且加入自己的一些摄影作品,算是用另一种形式展现对当地文化的印象和理解。也会在Twitter上实时分享自己的旅行感想。

 如果素材充分的话,还会考虑制作上文提到的podcast,或简单的纪录片形式的vlog。大家如果有有趣的提议也可以评论告诉我!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