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峽隨筆life
大峽隨筆life

性格是波動狀態,分不清是外向還是內向;內心小劇場多到驚人,好聽點兒是思考型,難聽點兒是庸人自擾。所以愛寫東寫西。歡迎追蹤我的粉專短篇文字:https://www.facebook.com/lifeshen0938

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平實又有深度的作品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0684/paris-street-rainy-day Paris Street; Rainy Day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法國作曲家法朗克(César-Franck,1822-1890)的《交響變奏曲》(Variations Symphoniques)是一闕比較少被演奏的傑作。

此曲的創作過程背景較少學者提出研究報告。
它是以一個變奏曲形式創作的單一樂章樂曲,由鋼琴與管弦樂演奏,更類似一個幻想曲

撇開專業的樂曲研究,我更喜歡探討樂曲本身帶來的感動

初體驗

憑約15分鐘單一樂章鋼琴與管弦樂協奏(但此卻非「鋼琴協奏曲」,古典音樂的「協奏曲」是有嚴格定義的。)這點,就足夠引起我的興趣,這似乎確保了樂曲的多樣性不乏味。

法朗克被李斯特稱為「現代巴哈」(當然是李斯特所處的浪漫樂派年代觀點),除了背景類似巴哈,也有他創作學院派的保守風格,結構端正,中規中矩。所以也確保了法朗克「浪漫的保守派」風格,我的解讀是:曲式規則工整,不標新立異,流暢和弦下有著平實的曲風,雖奔放但有節制。

我想,這樣的條件下,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就有讓我一聽的強烈動力。
想聽聽看如何在保守派的樂譜下,如何呈現奔放的音樂!

樂曲本身的感動

此曲極像一首敘事詩,雖然它沒有任何標題,也不是改編任何一個劇作詩篇的作品,但它如同一個完整交響詩,可賦予它你想要的故事和生命。

開頭的不安情緒,然後一絲絲情緒抒發,鉅細靡遺地講述過程,隨著心神餘波盪漾,反覆激動,最後一線光明,燦爛華光,輕快的在巔峰結束。

這樣的樂曲內容我能將它當幻想成一幅交響詩。

魔障
夜裡荒躁不寧輾轉反側,一股跨不過的坎又輕敲我的腦。
是當年的事帶給我的業障嗎?
那不能怪我...
事發當天,我答應了會好好的保護她。
天使般的她,那天真爛漫臉孔在我心底烘托著,微熱餘溫到現在還在我的記憶中迴盪,綠蔭青蔥的草原上,多麼動人、笑顏逐開的她盡情奔跑著....
一瞬間,那麼的突然,那全不可置信的衝擊卻無預警發生。
所有的時間都靜止了,死寂一片,我到底在何處?我還活著嗎?
遠方弱光微微亮起,黑洞中有了生機明朗,
原來世界總是充滿愛,一切總是有轉圜,魔障幾乎將我引入深淵。
曙光湧現,他走向另一個挑戰...

這是我根據交響變奏曲的樂曲音符空想出來的劇情,您當然也可以自行創作,或是搭配自己的任何故事過往;沒有標題的音樂就代表著「自己能給予任何標題」,屬於自己的標題。

當然這樣的樂曲聆聽過程,也能和很多詩集童話作品小說心理狀態搭配結合,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就是一幅有深度的空白畫作,好讓你能填上繽紛色彩

以絕對音樂來聆聽

若不喜愛音樂附上想像實際的畫面,僅當作純音樂來欣賞,此曲亦是非常適合,但是它不會讓你馬上就感到悅耳節奏輕快,或是平易近人、信手捻來都是喜樂。

它是一闕有深度的作品,起頭會讓人產生詭異的焦慮,然後是平靜的鋼琴敘事,節奏不會明顯,而是慢慢堆砌而成。

作曲的留白形式,先有一段平實才進入主旋律,但法朗克並不會使用得太前衛,也不會如「蕭士塔高維契」般的深沉陰暗,起伏也不會如同「華格納」的鮮明強烈,法朗克使用的「平實」亦帶有情感靜謐的旋律,讓人舒服。

純音樂的聆聽方式下,樂曲亦會有故事般的跌宕高潮波動,當覺得樂曲是沉悶不開的情緒、失去耐性的中段時,它的輕快節奏漸漸響起,之後亦再拉回思緒穩定的鋼琴獨奏,最後,輕快燦爛的結尾。

樂曲深度

有的古典樂曲淺顯易懂,或許你聽一次即停止,不會再有反覆聆聽的欲望;但法朗克《交響變奏曲》這種深度之作,能耐得住不斷地來回聆聽,也能讓你想去再次細聽。

每一次都能發掘奇妙之處。

法朗克是保守浪漫派作曲家,他創作樂曲絕不會乖離做作,讓你似懂非懂,也不會旋律簡單上手容易,確實是拿捏的恰到好處。

大峽強力推薦。

連結樂曲版本:
Britanee Hwee performs Franck's Symphonic Variations with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ymphony Orchestra.


文2020.6.4
增修2022.4.8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