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ra異想
Flora異想

喜歡閱讀,喜歡隨寫,寫的好不好無所謂,享受在當下才是我要的!

讀後感:《雲邊有個小賣部》

  最近讀了一本小說,書名叫做《雲邊有個小賣部》,這本書的作者名為張嘉佳。我曾經看過他的另一本著作《天堂旅行團》,是一本充滿著親情和溫情的小說,當時很被這本書裡面的文字吸引。他用了許多形容詞句,把書裡面的情節塑造地更為立體也更有可看性,讓我非常喜歡。

於是當有人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我毫不考慮地就將它買下來,直到這兩天才開始讀。

圖片擷取自博客來

他的書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用詞活潑生動、詼諧逗趣引人入勝外,最為突顯地便是親情。

在讀這些故事的時候腦海裡也會充滿了很多的畫面跟想像力,當然也深深地被故事內容吸引。因為內容很親人,也非常寫實,是本離生活很近的小說。

他的小說雖然我只讀過兩本,但我發覺他的寫作風格偏向本土且平實,不是將文字寫得文縐縐的那一種,讀來相當有親切感,大多與親情、友情有關,內容更是賺人熱淚。

有搞笑篇也有溫情篇,讓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又哭又笑的,有著像是瘋子般的情緒轉變。我的眼淚又再一次為他的小說而流。

主編游佩芸,曾在《卡婷卡和她的寫作練習》這本書的推薦序裡寫道:「一本引人入勝的小說,必定有讓讀者印象深刻、生動的角色和細膩的角色塑造,包含角色的動靜觀瞻、外在的行為舉止、內在的心理變化等,都必須讓讀者有既視感,藉此穿越、進入文字構築的虛擬實境,體驗角色的情感與想像,以及角色眼中的世界。甚至,在小說角色還未察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緒或潛意識時,讀者還能隱約早一步瞥見一些變化的端倪。這種神奇的創造力,即是小說家日以繼夜琢磨的煉金術。」

張嘉佳的小說就讓我有這種感覺。

這本小說裡面的主角劉十三,從小他的父母親就不在身邊,是他的外婆扶養他長大,書裡敘述兩人相處的關係時,讓我不禁想起我的婆婆和老爺大姊的孩子。

他們相處的模式十分相像,甚至他也常常直接叫我婆婆的名字,就像是兩位好朋友似地親暱。書中的主角和他的外婆也是如此。

大姊她嫁給一位大她很多歲的男人,結婚後就在台北生活。她的丈夫年紀和我公公差不多大,因此這個婚姻讓我的公公相當反對,所以他們結婚後就只好搬到台北生活。

大姐不太會帶孩子,我婆婆實在不忍心,最後只能把孩子帶回來自己照顧。直到外甥的父親過世後,大姐也一同搬回婆家居住,這一照顧就是幾十年,一直住在一起。

從小開始的照顧成就了婆婆和這個外甥有著濃厚的情感。所有的孫子裡婆婆最為疼愛及擔憂的就是這一個孫子。對婆婆來說,外甥的父母親所給的愛,在他身上灌注的太少,所以她以一個祖母兼母親的身份,決心好好地照顧撫養這個孩子,盡可能滿足這個孩子的需求與愛,因而在他的身上也花了不少的心思、金錢。

記得我婆婆臨終前曾經講了一段話,讓我的心非常難受,也感到相當揪心,她說:我還不能死我還沒有看到XX結婚。

這一段話讓我當時差點沒在婆婆面前流下眼淚。

也由此可見,她對這個孫子的愛有多麼地深,期待有多麼的高。

記得我婆婆過世的時候,這個外甥在病床前不斷地撫摸她的臉,即便人已經離世,她的臉上沒有一絲血色、沒有生氣,但他還是輕撫著婆婆的臉,那一幕讓我感到非常哀痛。我也從醫院住院樓層的櫃檯護理師的口中聽見了她們對於這一幕的敘述,更令人感到悲痛心疼。

將書裡的情節與我婆婆跟外甥的故事連結在一起,讓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更聚精會神地,注入自己的情感,當然會淚流滿面。

總之這一本小說我非常推薦,絕無冷場,而且讓你一讀就停不下來。

讀完心裡還會感到暖暖地,對於人性又會多一些肯定了。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Load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