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懿 leungyi
梁懿 leungyi

www.SesameBeans.com

初心者看Bitcoin比特幣

過去一年,我開始理解那種信徒心態,很想把自己相信的事物,宣揚給更多人知道。可是,受眾往往保護機制大開,一聽到開場白便已覺得我若非狂熱教徒,便是無良騙徒。

說的是Bitcoin比特幣以至其他加密貨幣。

身邊不少朋友仍然認為,比特幣是遙不可及的存在,是罪犯或炒家專用的貨幣,不然就是拿近四百年前的鬱金香狂熱來作比較⋯⋯

我不想像個別宗教派別人士般被人避之則吉,卻又按捺不住想要分享的心情,所以寫下這篇101水平文章,給比我更新手的新手們參考。


價值:講個「信」字

一件事物的價值從何而來?答案是其本質,如稀缺性;以及社會共識,即大眾是否認同其價值。

許多人認為「法定貨幣擁有一定價值」是理所當然的事,卻從沒細想,這背後其實建基於你相信政府以及相關金融體系。

試想,若我用津巴布韋的鈔票付款,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因為不信任該國政府而拒收。與此同時,現今金融體系又是否公平、透明、穩健?早前散戶大戰沽空機構的Gamestop事件中,多間(受政府監管的)券商被指偏幫大戶,便讓人反思金融體系是否值得信任,還是(相對地)去中心化的加密世界才是烏托邦?

2008年金融海嘯後,神秘人「中本聰」描述了嶄新的數字貨幣系統,讓交易以毋須政府監控、毋須銀行驗證的方式進行,翌年(2009)首筆比特幣誕生。後來有人發現他在編碼裡隱藏了《泰晤士報》2009年1月3日的頭版標題「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那是英格蘭央行宣佈對受到金融海嘯影響的銀行進行紓困措施的報導,有人認為那是要顯示挖出來的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不可能在該日之前產生,亦有人解讀為這是對政府貨幣政策和金融體系的控訴。

你或會問,若連法幣都不可信,那比特幣便可信嗎?
我的答案是:我甚麼都不相信。

既然我甚麼都不相信,我為何要把全副身價押在法幣之上?把少部分資產換作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分散風險,有何不可?(注意:沒人鼓勵你all in比特幣!重點是配置!)

Tesla創辦人Elon Musk去年底曾發tweet:「比特幣幾乎與法定貨幣一樣垃圾(Bitcoin is almost as bs as fiat money)。」有人以為他不認同比特幣,卻沒為意關鍵字眼是「幾乎」。今年1月,Tesla披露已購入當時等值15億美元的比特幣(約公司8%現金)。

Twitter @elonmusk

風險:要管理而非逃避

投資加密貨幣的確有風險,但若能伴隨回報,大家並不需要把它徹底拒諸門外。金融大鱷索羅斯便最喜歡在泡沫形成時進場(退場時機同樣重要,去年他曾表示,暫時不再參與由美國聯儲局寬鬆幣策下所引發的市場泡沫)。

要管理風險,必先要評估真實的風險有多高,以及計算自己輸得起多少,再視乎個人財政情況、承受能力、理財習慣等去配置資產

許多人對「真實的風險」有所誤解,例如以為把錢放在銀行戶口便萬無一失,這也的確比亂買牛熊證或者拿去澳門賭大細穩陣,可是各國央行瘋狂發鈔*,通脹來臨,現金貶值,這些同樣是風險。有人以為在傳統銀行可以投資得到的產品便是安全,那苦主無數的雷曼債券是甚麼?你又曾了解過牛熊證的機制嗎?

若有人在理解過比特幣和相關風險後決定買或不買,都是無可口非的個人決定,只可惜太多人根本沒去了解過便人云亦云,使自己的未來少了一種可能性。

* 各國實行寬鬆貨幣政策,2019年末至2020年末,各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差額如下:美國聯儲局3.2萬億美元,歐洲央行2.8萬億歐元,日本央行130萬億日圓。(資料來源)

兩代股神:巴菲特 Vs Catherine Wood

許多人拿股神巴菲特的意見來作反對加密貨幣的理由。他認為加密貨幣沒有潛在價值,他亦不會投資加密貨幣。

與此同時,新一代股神Catherine Wood大力唱好比特幣,認為它是抗通脹、抗低息的工具,且有越來越多機構投資者* 進入市場。

兩位的做法難分對錯。

巴菲特說過,他不投資他不熟悉的事物,連科網股都不多碰的他,旗下巴郡現時只有Apple這隻科技股,不買加密貨幣實屬正常。若我是他,已有幾百億身家,也不會冒高風險去賺更多錢。

相反,若閱讀Catherine Wood旗下ARK Invest新一期的Big Ideas報告,便會知道她對未來世界發展有著前瞻看法。沒人能保證她的預測準確,只能說她自信她的一套會成真,所以她擁抱加密貨幣。

報告花了兩個章節來講述比特幣,其中兩點頗為有趣:

一、截至2020年11月,有近六成比特幣被持有超過一年沒有進行交易,約兩成被持有超過五年,報告指這說明市場上有不少長線而非短炒的投資者
二、2018年,比特幣升值,人們在Google搜尋「Bitcoin price」的數量同步大增,但來到2020年前後的這轉升浪,搜尋量卻只有高峰期的15%,原因可能是比特幣已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

回頭說我這種尋常百姓,若未似巴菲特那樣賺夠的話,對於不認識的新事物,何妨先抱著開放態度學習認識?

* MicroStrategy、Galaxy Digital Assets、Grayscale等機構均已大手購入加密貨幣;Visa、Paypal、Square均已接受用戶以加密貨幣交易;Visa將與BlockFi合作推出以比特幣作爲回贈的信用卡,Mastercard經已與Wirex和BitPay合作推出加密貨幣扣帳卡;Uber亦正考慮接受加密貨幣付款⋯⋯

* 若有興趣了解Big Ideas報告中有關比特幣的兩章,可讀這篇〈比特幣將成為企業現金、虛擬世界將快速突破〉;若有興趣閱讀完整報告,可於ARK Invest 登記下載,內有含金量滿滿的創新行業分析,之後還會每周寄上電子報給你。

ARK Invest以投資革命性創新科技公司而獲得廣泛關注。(Image from ARK Invest Newsletter)

拆解謬誤:ARK的分析

ARK Invest對比特幣的取向十分明顯,去年便曾發文〈Debunking Common Bitcoin Myths〉替它護航,而且第一段便來打臉:

「ARK相信,一些具影響力的金融研究機構正在根據過時的資訊、前後不一致的論點和有缺陷的分析來反對比特幣。(ARK believes that some influential financi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e dismissing bitcoin based on stale information, incoherent arguments, and flawed analysis.)」

在此撮要其中幾個論點給大家參考:

指控:比特幣波動太大,無法用於價值儲存。
ARK:
比特幣的波動性符合金融界所說的「不可能的三位一體」(the impossible trinity),即「資本自由移動」、「貨幣政策自主性」、「固定匯率制度」這三件事無法同時達成(因自相矛盾,所以只能三選二)。ARK認為,比特幣的幣價波動,正好突出其自由移動的特性和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指控:比特幣是個泡沫。
ARK:
許多人以鬱金香狂熱來作比喻,然而ARK認為「金錢是一種共同的幻想」(money is a shared illusion),「金錢有價值,是因為別人認為它有價值」(money is valuable because others believe it is valuable)。比特幣不但具有黃金稀缺耐用的特性,而且可分割、可驗證、可攜帶、可轉移,而其(當時)市值僅為黃金的2%,稱不上泡沫。

* 這裡加插幾句我的廢話:鬱金香狂熱發生於近四百年前的1936-37年,類似電話的東西要在兩百年後才面世,真的能拿當時的社會來跟資訊流通的2021年相比嗎?回想科網泡沫或任何一次牛市末期,都是人人當股神的盛景,可是你我身邊如今應該還是自認「不會被比特幣欺騙」的人居多?

指控:比特幣是罪犯使用的。
ARK:
比特幣的確曾被罪犯利用,這源於其抗審查性(censorship-resistance)。作為一種中立技術,比特幣允許任何人進行交易,無法識別犯罪分子。文中提出,電話、汽車和互聯網難道又不會被利用於犯罪過程嗎?根據Chainalysis數據,與非法活動相關的比特幣交易數量少於1%,這可能有賴於比特幣的透明度——任何用戶都可以在網絡上查看交易完整記錄,實物現金反而是進行非法活動的較佳選擇。

指控:比特幣浪費太多能源。
ARK:
電力成本來說,傳統銀行每年消耗23.4億GJ(gigajoules/千兆焦耳),黃金開採每年消耗5億GJ,而比特幣消耗1.84億GJ,分別不到傳統銀行和黃金開採的10%和40%

個人經歷:Matters & Steemit

作為非數字人,我曾經也視加密貨幣如洪水猛獸,以為是甚麼超高科技產物,又或是千年蟲的同類騙局⋯⋯

直至2020年開始在區塊鏈內容平台Matters寫作,它讓我擁有第一筆加密貨幣(Likecoin),也潛而默化地對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多了幾分認識(我很建議新手們以Matters作為認識加密貨幣的敲門磚)。我會把部分得到的Likecoin委託給驗證人,部分則兌換成比特幣(比特幣太貴時,則先兌換成與美元掛勾的USDT)。

後來我又接觸到Steemit,它不止是區塊鏈內容平台,更能通過發帖而獲取投資回報,有著類似錢滾錢(Steem滾Steem)的運作方式。

我相信比特幣和個別加密貨幣的長遠價值,所以整體策略絕對是HODL(Strong Hold/長期持有)而非短炒。

變現:會否錯過升值潛力?

無論在股票還是加密貨幣市場,許多人都重視「變現」,這是人之常情。但在變現過程中,手上的東西有否變換成(更)有價值的東西?若你有信心你手上某件現價$100的物件很快便會升值十倍,此刻我用$100跟你換,你願意嗎?

悄悄告訴大家,我在2020年最飲恨的事,就是去變現。去年中我放售了某隻買了好幾年的股票,買入價是兩萬餘港元,賺了大約一萬元,聽來算不錯?我賣出後它便開始暴升,短短幾個月便升了超過三倍!

沒有人總能在最高位時賺到盡(自我安慰中),我只是想帶出變現雖能讓人有種「有錢落袋」的安全感,但換來的,只是能夠無限發行的票據/法幣,而可能錯過了資產升值的潛力。(我是時候去重讀理財聖經《窮爸爸 富爸爸》⋯⋯ 對了,作者羅伯特.清崎也是比特幣大好友。)

Photo by Icons8 Team on Unsplash

投資加密貨幣:注意事項

在此劃一些投資加密貨幣的重點,這些也是我給自己的守則:

一、做好功課。買股票都要了解公司業務和行業發展,要買加密貨幣,麻煩最起碼都去認識一下甚麼是區塊鏈、去中心化金融⋯⋯

二、切勿all in全副身家。加密貨幣波幅甚大,我只會投入少量閒置資金。大家宜因應個人情況調整。

三、慎選保安較佳的知名大型交易所進行交易,用戶本身也有責任做好保安措拖,並好好保存自己的私鑰和助憶詞,加密世界的名句是「not you keys, not your coins」。短期不作買賣的加密貨幣,宜收進自己的冷錢包儲存

四、大部分資金我都只買大幣,即比特幣(BTC)、以太幣(ETH)和個別穩定幣如USDT和USDC。細幣也可以買,但必須認清那些是更高風險的投資,有機會血本無歸。幣圈的玩法五花八門,不了解的便不要參與,或只投入蝕了也毫不心痛的金錢和時間成本來參與。

五、注意政府未來實施的法例。香港政府將緊隨中國政府步伐,對加密貨幣加強監管。證監會於2020年11月展開諮詢,建議規管所有針對香港交易者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不涵蓋私人交易平台),只限專業投資者參與交易,不接受散戶入場。諮詢結果尚未公佈,港人須留意發展。

Last but not least,不同投資方式/工具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只有適合你本人與否。

原文連結SesameBeans.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