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彬
林兆彬

社區工作者、影評人、註冊社工、時事評論員、網台節目主持人、前學聯副秘書長、時事漫畫工作者。夢想是希望能夠讓世界變得美好。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orochi.ben.lam

《登月第一人》不愛國的自由/林兆彬

在觀看《登月第一人》(First Man)之前,我沒有閱讀過電影的背景資料,以為這純粹是一齣改編自真實歷史的太空冒險片,又是渲染英雄主義、愛國主義或大美帝主義。但我忘記了近年的荷里活電影都是反叛的,當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大玩右翼民綷、愛國主義,代表著另類聲音的荷里活提醒美國人還有「不愛國的自由」,這才是美國精神。《登月第一人》充滿驚喜,滿足度極高,亦是我最近看過最精彩的電影。

第一個登陸月球的人是誰?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就是Neil Armstrong。《登月第一人》電影製作團隊強勁,由Steven Spielberg擔任監制、《星聲夢裡人》Damien Chazelle執導,改編自Neil Armstrong口述、歷史學家James R. Hansen撰寫的傳記《First Man: The Life of Neil A. Armstrong》,講述空軍基地飛行研究中心試飛員Neil Armstrong(Ryan Gosling飾)在經歷喪女之痛後,於1961至1969年期間,參與美國太空總署的雙子座計劃和阿波羅計劃,最終完成人類首次登月任務。

其實大家都明知道主角會成功登月,究竟電影還有什麼好看呢?首先,劇本拿捏得非常好,故事人性化,在「傳統太空冒險片」與「文戲」兩者之間取得了非常好的平衡。片長2小時22分鐘,緊張刺激得讓人窒息的冒險劇情與主角個人描寫和家庭生活的文戲劇情,梅花間竹地互相穿插,絕無悶場,文戲部份更讓觀眾有喘息空間。

不論是冒險情節或文戲,電影經常運用超近距離攝影技巧(集中拍攝面部表情,看不到整個頭部),觀眾能夠在大銀幕上清楚看到角色們的面部表情,感受到他們當刻的情緒和感受,代入感極強。

Ryan Gosling演出得非常出色,他所飾演的Armstrong面對著戰友們逐一犧牲,壓力變得龐大,再加上個人因素,有種漸漸「成魔」的發展。對比電影的前半部份和後半部份,Ryan Gosling的表情和眼神都有明顯的轉變,成功帶出Armstrong的陰暗面,亦是電影的重點。

就算你明知道登月一定成功,結尾的劇情發展也是意料之外(在此不劇透),那種「不愛國」的表達方式讓我感到驚喜。結局穿橋一刻十分自然,解釋了為何Armstrong會如此執著想要完成登月任務,伏線原來一早已經舖排好了。「愛國」、「國家榮耀」絕對不是他的首要考慮,他不是國家英雄,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冷戰時期的登月任務、美蘇太空競賽,不一定只是發生於國家政治任務層面,「登月」原來也可以從個人層面出發,打了美國愛國主義者一巴。

《登月第一人》是今年8月第75屆威尼斯影展的開幕電影,由於戲中沒有「在月球上插美國國旗」的經典場景,引起了美國保守派、共和黨國會議員的抨擊,甚至有人發起「#BoycottFirstMan」抵制行動。客觀來說,由電影中段開始,「不愛國」的意識開始明顯,例如加入了反對登月計劃示威、社會和議員反對繼續撥款的情節,給人一種批判當年登月計劃的感覺。而在登月那一幕,沒有正面描寫插國旗;返回地球後,Armstrong看著電視機直播著甘迺迪的演講,引起觀眾對政客、國家的反感。那些處理手法的動機頗明顯,就是要從電影中剔除愛國主義。

最後,有兩點想補充:

第一,《登月第一人》拍得精彩,亦符合奧斯卡的「政治正確」,相信會入圍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甚至最佳女主角等獎項。

第二,其實俄羅斯在2017年亦有兩齣改編自冷戰時期太空事件的電影,有興趣的觀眾可以觀看,完整了解冷戰美蘇太空競賽。分別是曾於香港上映的《星空浩劫》(Salyut 7)和沒有在香港上映的《Spacewalker》(又名The Age of Pioneers)。前者講述1985年,蘇聯為了防止「禮炮七號」太空站落入美國手中,派出兩位太空人前去維修;後者講述1965年,蘇聯太空人完成了人類第一次太空漫步。雖然兩齣都是高質素的太空冒險索片,特技接近荷里活級數,但故事仍然停留在宣揚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舊片種題材。

https://youtu.be/c0zM0PsUAjg

https://youtu.be/zp8_4RXuDdk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