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社長 新旅遊
K社長 新旅遊

〈新旅遊〉K社長,創始人,長期關注“全世界新旅遊型態與人文地理的新旅遊自媒體”,分享旅遊互聯網資訊內容和創業內容經營成長,期望下個10年,讓旅遊更美好。

同一旅游目的地,為什麼他們的產品更好賣? 😕

疫情以來,旅游業的從業者們都開始重新思考旅游產品如何設計的問題。那什麼是旅游產品設計?
疫情以來,旅游業的從業者們都開始重新思考旅游產品如何設計的問題。
那什麼是旅游產品設計?

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很多年的發展中,旅游業一直不太重視產品和服務設計,一項產品和服務流程一旦被確定,之后就是不斷的重複,而顯然,疫情之后用戶不再為過去的產品和服務買單了。

如果我們看過去 在線旅游的發展會發現,解決的都是資訊和商品的傳遞問題,也就是怎麼賣。但關於產品和服務如何生產、設計,在線旅游幾乎是不涉及的,這產生一個問題,過去 20年互聯網對旅游的改變只是解決價值傳遞,互聯網的發展並沒有在“創造價值”的環節提供更多價值。

這幾年我們常說的“互聯網+旅游”,“+”是什麼?“+”在哪裡?

我們今天通過一個傳統旅游人創業的分享,帶大家看一下在產品端,傳統旅行社轉型能做的空間有多少,希望給到大家產品設計的思路。

1 ►10年批發商,開始摸索 “新旅游”

我從2010年底踏入旅游業,從計調開始,做過銷售,產品,合伙人,再到最近自己創業成立公司,算下來也有近十年的從業經歷。

自我進入旅游業以來,一直接觸、從事的都是批發商,所以對互聯網和新旅游概念其實了解甚少。直到今年我在網上看到老師的文章,在社群中看到很多大家的見解以及分享的觀點,深有感觸和啟發。

我們常說互聯網,用戶,流量,新旅游,這些辭彙可能在傳統旅游業很少關注,批發商更多思考的是目的地有沒有新的資源可以融入產品,航空機位什麼時候要做計劃切位,通路渠道用戶需要怎麼維護。

每天關注的是機位賣出多少會不會產生損失,這款產品和競品比起來,有哪些能打的優點等等。我看大部分都是傳統旅游過渡新旅游,也都在搜尋和摸索自己的方式方法。

在探索新旅游的過程中,我開始重新思考,用戶對產品的需求。

2 ►打破產品同質化,我們進行了3個思考

全國產品同質化泛濫,一家地接社同款產品可能同時交付3家批發商,最終只能拼價格。近幾年的批發商以及組團社為了更好的占有渠道,也為了提高自己的利潤空間,基本都有做自組產品的經驗。

在自組產品的過程中,我們梳理了這幾個思考點:

  • 市場現有產品,無法滿足哪些痛點;
  • 產品是否具有稀缺性;
  • 性價比,產品好價格也要優。
  • 拿具體案例說明,這樣直接些。

以大連為例,大連旅游主要以海洋文化+親子游玩+旅順歷史元素為主,景點之間車程0.5-1小時左右,非常適合親子老人大眾群體,基本4-5天足夠。

按照自組產品的幾個思考點,我們進行了以下的解析:

產品現有的痛點:

  • 住宿差
  • 建議自費基本在人均$$$多少以內
  • 如果連着山東半島的產品購物店也多
  • 每天換導游(一日游導游銜接做得不好)

產品是否具有稀缺性:

在我們這個市場,早期沒有批發商特意推過大連,僅有的幾家也都是半島地接順帶大連,火車團或大巴團車程遠不說半島段的購物店也特別多。因此,我們做了一個大膽的定位:嘗試僅做大連一地純玩,不帶半島。

做出產品的性價比:

我們發現如果是純玩、大連一地的話,價格是比對有市場吸引力的。

首先,大連旅游市場沒有購物店,加上,不是熱門地所以機票價格也比對便宜,在預算不高的前提下,同樣4天的時間(和廈門/桂林相比),做純玩的概念,其實在市場上就非常好打。

3 ►清晰產品定位,找到目標用戶

根據上面的深入思考解析,我們將大連一地的產品定位為:大連雙飛4天,一價全含純玩,我們最后所呈現的產品價格優勢明顯。

結合前面梳理的資訊,基礎款產品做到了這幾點:

1.住宿:指定市區酒店+海邊(提前確定酒店,當地考察或酒店提供圖片和現拍視訊)

2.自費:不推自費項目(景交自願控制在多少以內)

3.純玩:不進購物店和暗店(車推,海特產零食,提前告知)

4.導游:自訂產品全程不換導游

5.行程:當地市內一日游+金石灘一日游+旅順一日游的產品

行程上我們做了個更靈活的作業方式:

由原先的3天精簡至2天做為基礎款,實際預定時,可搭配海洋文化(老虎灘/聖亞),動物園等。

這樣做,更符合現在市場上越來越個性化的需求,業務作業上也更快捷,讓我們找到了很多對的用戶。

以上是做為B端同業者過去做產品的一些角度,我認為疫情后,作為批發商也應該積極嘗試小包團,自訂團。小包團不需要人數太多,沒有成團壓力,也能給自己做做廣告。

產品的選取上可以優先嘗試自己有經驗和把握的目的地。但在設計上,可以拋開傳統追求的走量為先,畢竟市場用戶定位不一樣。

以上,是我的內容分享。

結 語:

我們知道,過去 20 年裡更多的是在進行價值傳遞,解決如何去賣的問題,也就是渠道遷移和 OTA 的跌宕崛起。今天的空間和縫隙是在價值創造,解決如何生產的問題,也就是產品服務設計和體驗打造。

無論是過去對生產設計的不夠重視還是未來人群對新產品體驗的迫切,都需要文旅工業的人們提前思考和準備,向未來的用戶提供什麼樣的產品體驗,給未來預留一點準備的時間。

如果一條產品:

  1. 行程拼湊疊加,沒有核心體驗;
  2. 沒有明確定位,不知道目標人群;
  3. 不明確目標銷量是多少;
  4. 不知道滿足什麼需求,不知道交付什麼收穫;
  5. 不知道用戶為什麼買,也不知道為什麼不買。

這會導致產品的銷量得不到保證,無法精準地進行過程控制和效果衡量,最終的結果是腳踩西瓜皮,銷量看隨機。所有爆款旅行產品或體驗的產生都不是隨機和碰運氣的,而是來自科學的過程控制。

只有精細化的過程控制才能匯出可預期的業績增長,所以厲害的產品經理是可以推算出自己的產品上線后的銷量的。

這也就是為什相同目的地的線路,別家的更好賣?
預先思考和計畫,提前控制使結果達到預期。
過程可記錄、決策可反向搜尋、效果可衡量。

---END---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新旅遊〉K社長,創始人,長期關注“全世界新旅遊型態與人文地理的新旅遊自媒體”,分享旅遊互聯網資訊內容和創業內容經營成長,期望下個10年,讓旅遊更美好。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