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几文
豈几文

一個只有想法沒有做法的中年大叔

<Georges Bizet>

小時候因環境不許可, 對音樂雖然有興趣, 但只停留在對流行歌曲的哼哼唱唱; 對於樂器的學習就算有興趣, 也僅止於國小樂隊的直笛及小鼓, -而且總共也只練過三首曲目: 國歌˙& 國旗歌 (台灣的, 無意筆戰, 請勿噴政治口水...) 及少年進行曲. 對生長在每天都有升旗典禮這件事的年代, 不啻對環境不好的小朋友們有了一點點接觸樂器及樂譜的機會.

高中後, 因社團活動多元, 想加入文青的行列, 勢必得要有點才藝. 於是音樂魂再度燃燒, 想參加可以學習樂器的社團. 於是鎖定了:

軍樂社- 想吹小號及伸縮喇叭, 但肺活量不夠.

吉他社- 起步太晚並且競爭者多, 不具獨特性, 也難有一席之地.

國樂社- 有文化, 有氣質, 學習者相對少, 講起來比較值得炫耀.

於是就參加了國樂社. 並且因為樂團及樂器的編制問題, 成為彈撥組 "揚琴" 單傳的高一社員. ( 學校只有一台大揚琴, 每個年級只收一位學習揚琴的學生 ).

即使終究沒練出啥名堂, 但總還是經歷過 "二軍團練" (以高一非參加比賽社員為班底), "暑期集訓" 等高強度國樂洗禮, 並且體驗到學校得到全市國樂大賽 "團練組冠軍" 及學長 "揚琴組獨奏冠軍" 的喜悅.-- 雖然其中我的貢獻度是零.

當兵後, 因重度的體能負荷及精神壓力, 放假時, 總想要借助一些比較具有精神層次療癒效果的方式來紓壓. 某天逛書局時, 忽然發現古典樂 CD 大特價, 就這樣隨手挑了幾片回家. 其中一張專門收錄 Bizet 作品《卡門》& 《阿萊城的姑娘》, 一聽之後就深深著迷, 原來這裡面許多早已熟悉的旋律就是我一直以為高不可攀的古典音樂, 也開始對這位作曲家產生了興趣.

Georges Bizet--一位英年早逝的法國音樂家. 但是短暫的生命中卻創造了傳世的不朽作品, 得以撫慰或啟發幾個世代以後或是幾萬公里外的陌生人. 如果我是諾貝爾, 我會設立 "音樂獎" 的.

謹以此作品向 Georges Bizet 致敬.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