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朝聖
電影朝聖

我是作者Gary Wong,這裡除了談電影外,還會透過電影場景看城市和發掘當中隱藏的有趣故事。

【電影朝聖CASUAL TALK】《失蹤》導演趙羅尼

與上次訪問梁國斌(Nick)不同,我訪問前並不認識今次的主角趙羅尼(Ronnie),所以之前要花多點時間做預備,翻查他過去的資料,赫然發現原來早年多部在網絡世界出盡風頭的短片都是他執導(慚愧自己out),當中包括改編自「公屋潮文」的短片《公屋.居屋.私樓》,還有相當震撼的《我的生涯規劃》,不過我最早接觸的是Ronnie早年參加鮮浪潮的公開組競賽作品《是誰打破了》(2012年),此片當年獲得最佳攝影。從網絡世界知名的短片創作人到拍攝商業長片,這條路是如何走來?當中對電影又有何特別的想法?這是我對Ronnie最感興趣的問題。


從「寇比力克」與《旺角揸Fit人》開始

訪問前,問了Ronnie一個例牌的問題,有哪位導演和電影對你有重要影響?

「史丹利.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與《旺角揸Fit人》」Ronnie斬釘截鐵回答。

這答案令我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不禁立刻give him five。

對我而言,令我上了電影癮的元兇有兩位大師中的大師,一位是黑澤明,另一位就是寇比力克Kubrick。Kubrick一生的長片作品雖不多,但每部皆經典。有些導演只善於拍某些範疇,但Kubrick卻能涉獵不同類型和題材,而且每部皆破格甚至挑戰傳統,關拓觀眾的視野和想像。他的作品多已成為相關類型的經典,是導演中的大師,電影世界的 The Special One。

至於查傳誼的作品《旺角揸Fit人》,是九十年代「古惑仔電影」熱潮下的一部異類。相對其他古惑仔電影,此片的票房可謂跑輸大市,香港只收4百多萬。但從意義上,此片與後來的《去吧!揸Fit人兵團》在影迷心目中有一獨特的地位,因為這系列除了有港產片好玩活潑的特色和力量之餘,那諷黑和反英雄的立場是有別當年古惑仔電影崇黑的風氣,與別不同但不會曲高和寡,是當年同類型電影中有個性的出色之作。

Kubrick對現實世界和人性針針見血的嘲諷,《旺角揸Fit人》富在地感的黑色幽默,或許已潛藏地灌溉在Ronnie的創作土壞中。


短片「寓賽於操」 表現好身手

Ronnie於香港知專修讀電視電影課程,曾於電視台的新聞部任職,早年曾小試牛刀拍攝一些卡通短片。2012年以《是誰打破了》一片入選鮮浪潮的公開組競賽,此片的攝影指導何兆鴻更獲得最佳攝影。他早期的電影短片多與政治和社會時事連結甚深,但他懂得將這些嚴肅的議題以深入淺出、入屋兼抵死的方式呈現,成功獲得觀眾關注,當中的代表作是改編自「公屋潮文」的短片《公屋.居屋.私樓》,影片講述女兒初次帶男女回家,由盧婉茵飾演的母親對他住在公屋、居屋及私樓各種不同的態度,抵死現實之餘有力呈現當今年輕人面對的生活壓力,值得一提的是飾演父親一角的周富海是Ronnie的父親,在他其後《雨傘飯局》、《沉默的男人》等片也有擔綱演出。

其後Ronnie創立「香城映畫」,製作了一部更富爭議性的短片《我的生涯規劃》。此片講述三位小孩面對來自學業和父母的沉重壓力,有選擇自殺的,也有把心一橫順勢而行,暗中籌劃一個弒親的計劃。電影對社會的批判比起《公屋.居屋.私樓》更辛辣,而且踩界,所以也引來衛道之士批評。但片中的荒謬也旨在呈現我城的更荒謬,那已走火入魔的教育生態,再延伸反映社會千瘡百孔的生活狀態。事實上,現實中的香港比起片中的世界更荒謬。此片的訊息很多,導演厲害之處是能透過數分鐘的短片將訊息有力量地表達,拍出了一個恐怖狀態,還有一份悲涼。


小演員最難應付?

有說兩種演員是最難應付,一是動物,另外就是小孩,若處理不好會令電影變味走樣,本來嚴肅的題材也會變成笑話。但Ronnie似乎對小演員很有把握,他的《是誰打破了》和《我的生涯規劃》皆以小演員為主,但出來的效果很有驚喜,小演員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很有感染力。

善於拍攝小孩電影的台灣導演柯一正,著名作品有《帶劍的小孩》、《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娃娃》等,他曾分享過拍攝小孩的秘訣,就是要讓他們自由,讓他們在那裡「生活」,強調不能駡小孩。Ronnie在處理上有點不同,他會軟硬兼施,不能單純跟佢做個friend,過了容忍的底線也要來硬的。兩種方法各有不同,但有一樣是兩位導演共同的,就是二人都喜歡小孩。


機會的發生

有想法不如就行動,總要被人看見才有機會。Ronnie的短片成功吸引坊間注目,當中包括伯樂薛可正(電影《起底組》導演),經他介紹下認識監製伍健雄,造就了電影《失蹤》的發生。

網上短片與長片的性質大不同,網上短片一般需要計算精準,因觀眾在網上看短片的期望、習慣和耐性與看長片有很大分別,短片從一開場就需要吸引和刺激觀眾看下去,長片則可以有空間給觀眾沉澱,但如何鋪陳又需要功夫。過往見不少新導演拍攝短片時得心應手,但拍長片時顯得進退失據。

作為一部懸疑電影,《失蹤》於節奏掌握、氣氛營造和說故事能力皆交到功課,在資源不多下有此效果已相當不俗。Ronnie表示拍攝《失蹤》在執行上沒有太大困難,「要懂得抽開,不能用拍網片的方式拍攝。」這說來容易,因執行上也好考功夫,但這也是每位新導演需要克服的過程。

《失蹤》劇組


與演員的火花

《失蹤》一片有不少電影或劇場的資深演員坐陣,有余安安、顧美華、高翰文、梁祖堯、凌文龍等實力份子,片中更有不少給他們發揮的段落。回顧Ronnie過往的作品,除了小演員外,他也喜歡邀請資深演員演出,例如《是誰打破了》中的谷峰、《公屋.居屋.私樓》中的盧苑茵等。

不過,資深演員有時也是雙面刃,好處是憑他們的經驗和演技能幫助提升電影的層次和質感,但同時也有過份干預的可能。對Ronnie來說,他傾向信任資深演員,在一定框架之內給他們自由發揮,因演技方面他們是專家,不能用「教」,強調互相討論角色如何演繹。他也感恩片中的前輩很照顧他,特別是遇到一些突發的問題或膠著的處境下能給他寶貴的意見去解決。

余安安與顧美華的精彩演出令《失蹤》提升了質感

不能不提女主角「阿嬌」鍾欣潼,她給Ronnie的印象是有堅持的演員,對電影也很上心。舉個例子,片中有幕講飾演社工的她與client會面的情節,原本給嬌預備一組對白,但她對這樣的安排有很大疑問,因她認為現實的社工不會這樣說話,於是她隨即致電一位社工朋友詢問,最後得知社工對client不會說太多話,重點是聆聽,而這一段對白也因此而刪除。這過程對Ronnie也有很大的得著,令他對角色背景的真實處境更了解,從而幫助他更立體地塑造電影中的角色。

鍾欣潼在Ronnie眼中是有堅持的演員


場景的無心插柳

《失蹤》的故事啟發自「西貢結界」探員丁利華失蹤這一城市懸案,這令電影除了懸疑元素外,格外有份與城市的微妙連結,當中可體現在場景的選取上。

電影的主場景「西貢結界」,主要取景地並非傳聞中的肇事現場蛇石坳,而是馬鞍山和沙羅洞。但是,劇組的理想場景其實是別處,可惜拍攝前正值超級颱風「山竹」來襲,令該場景的狀況惡劣到不能拍攝。電影中的結界,樹木蹋毀,滿目瘡痍,其實這也是「山竹」蹂躪過後的狀況。這無心插柳的場景,除了偶然地記錄這超級颱風肆虐香港的痕跡外,那雜亂的樹林反賦予了角色複雜無助的心境。

電影中的結界無心插柳記錄超級颱風「山竹」肆虐香港的痕跡

片中另一個重要場景是那處於現實與虛幻之間的另一個結界,劇組選擇了柴灣的興華邨內的舊長型公屋取景。這類型公屋建於七十年代,不少已拆卸重建,大廈內長長幽暗的樓梯和走廊、還有破落的氛圍,除配合片中的驚慄氣氛外,也格外有份強烈的在地感。Ronnie表示這一段有考慮過在土瓜灣益豐大廈取景,不過近年益豐在電影的出鏡率挺高,未有選該舊廈作場景也不是壞事。

片中另一個重要場景:七十年代的舊長型公屋


電影生涯規劃

訪問之後,Ronnie出席香港亞洲電影節舉辦的香港電影論壇,席間分享了一些經驗和看法,以一位從拍攝網絡短片到進軍大銀幕的過來人身份談電影創作的不同可能性,很有啟發性。

「過去電影製作方式一般是拍完一部電影再搏觀眾入場觀看,現在可以嘗試從一個概念開始,或者先拍一小段影片,搏觀眾投資你的拍攝計劃。」

如何吸引公眾願意投放金錢眾籌當然是另一門學問,但這模式無疑是未來其中一種電影集資方向,特別是對於缺乏資源的創作人來說是一個可行的方式,而這也讓觀眾成為投資者,對電影的投入度也相應提高。

「以《我的生涯規劃》為例,這是一部純香港議題的短片,但令我驚奇的是台灣的點擊率竟比香港多幾倍。」

這裡說出一個重點,外面的市場對香港的興趣是香港的獨特性,而且這個市場可以很大。香港電影人應將視野擴闊,不應只將全副精神放在北方,甚至忘記或輕易放棄了自家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價值。好的東西又何止北傳,而是傳到世界。

若香港的獨特性「失蹤」了,香港還有何價值?其實這不單只套用在電影身上。

Ronnie出席香港亞洲電影節舉辦的香港電影論壇,左是《G殺》導演李卓斌,右是《十年:冬蟬》導演黃飛鵬

文字、訪問、照片:Gary Wong(電影朝聖)

照片、訪問:Ray Fung

訪問地點:香港浸會大學

電影《失蹤》劇照由本地製作提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