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fei
Feifei

喝一口香茶 走一段人生

浪漫文學 - 讀沈從文

“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

沈從文(1902-1988)是一位五四時期的浪漫作家,他浪漫的文學理想體現在他的鄉土文學作品、體現於他對人性和美的追求。

《邊城》的浪漫與人性美

沈從文出身苗族,生在湘西鳳凰,那裡的自然環境和淳樸的民風深深影響了他的創作。沈從文把“人性”作為創作的軸心,讚頌人性的自然與其生命力。他說過鄉村代表著 “一種健康、優美、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沈從文的代表之作——《邊城》。他在《邊城》中描寫的桐城,正正就充滿了自然與優美,充滿了純情與人性。筆下的女主角翠翠就是自然之女的代表,她的生命來自一段自然而然的愛情,她的名字則來自翠綠逼人的竹林,這是如此純淨的存在。此外,沈注重於人性的善,正如他所說:“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他讚歎人性之美,對美有一種執著的追求。

他作品中透露出美的悲劇,如《邊城》中,翠翠的愛情命運重複著其父母的悲慘命運,加上爺爺之死、大佬之死、二佬的出走,以這一種自然的生死聚散的角度帶出無限悲情,讓人得著情感的教育與升華。而這種無可避免的人生哀愁有充滿了自然之美,這是悲哀之美,由於人的情感因愛恨與離合而飄蕩,於是這哀愁,也代表了人性之美。

浪漫的反現代主義

沈從文的作品也體現出一種另類的現代性——“反現代文明的現代性”,以自然人性來實現民族精神重造,展現沈對五四的追求。他以湘西自然的鄉土文化與複雜、敗壞的城市生活作對比,突出他對現實的憂慮。

沈從文十五歲參軍,目睹了舊軍隊剝削百姓、殘害農民的情景。他還詳細描寫了稚氣未脫的青年士兵殺人後的反應:「人殺過後,大家欣賞一會兒,或用腳踢那死屍兩下,踹踹他的肚子,仿佛做完一件正經工作,有別的事情的,便散開做事去了。」(《清鄉所見》)

正正因為這些從軍目睹百姓被害的慘況,產生了沈從文對民主、自由的追求、對五四的憧憬。他所寫的自然、充滿鄉土氣息的作品是打破時間的局限,將“過去”與“現在”進行對比的一種時間模式。他在歌頌人性,並在剖析人性的扭曲時展現對現實的批判、對滅絕人性的統治者與屠夫的譴責,正正就是沈說的 “認識這個民族的過去偉大處与目前墮落處”,他希望人民能改掉在現代化、商業下帶來的腐爛與黑暗,重拾人性之樸素與自然。因此,沈的五四浪漫個人主義展現在於他對個性的堅持,他的“無思想之爭”——不隨波逐流,體現出了他“否定性的現代話語”,隱含了對民主。自由的追求。

1949之墜

正因為沈從文以一種另類的五四文學寫法,導致他1949年被左翼陣營以勝利者的之態,秋後算賬,導致沈從文文學生涯的中斷,加上家庭關係的緊張與心理精神壓力之大,沈甚至一度自殺。沈被認為是“反動作家”實在是一個誤解,沈的創作有著濃郁的抒情與鄉土氣氛,與左翼作家心目中的“革命文學”相距甚遠,所以才不受左翼文壇的青睞,甚至遭批判。

但實則沈是一位心懷百姓的作家,他也追求民主與自由,只是以上所說的他那種“反現代文明的現代性”話語另被人誤解了。在解放之後,由於與左翼文壇對沈的不理解所導致的長期糾紛,沈知道自己不能夠適應新的要求,因此創作上有了局限,他從文學轉到歷史文物研究,而且自此之後甚少進行小說創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