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忠
林泉忠

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法學博士,現任香港大學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武漢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香港《明報》(筆陣)主筆。歷任歷任日本國立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准教授、日本國立東京大學兼任准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富爾布賴特學者、北京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兼任副教授。

「辱華」與「辱日」之間——從「戰狼外交官」的爭議說起

從趙立堅的「戰狼式」言行中,不難看出其表現形式,包括輕率,情緒化,具攻擊性、挑釁性、鼓動性等特徵。如此的特徵,一改「新中國」以來周恩來「四両撥千斤」的外交風格,也背離了鄧小平「韜光養晦」的外交思想,堪稱「中國崛起」後,尤其是在新時期呼籲「告別捱打」及強調「戰鬥精神」的鼓動下,在轉型為「強勢外交」過程中的產物。

被稱為中國「戰狼外交官」的趙立堅日前在Twitter(推特)轉發一幅篡改自日本浮世繪名畫《神奈川沖浪裏》的諷刺插圖,批評日本政府計劃將核廢水排入海中的決定。此舉不啻惹起中日之間的外交風波,還引發「褻瀆日本文化」甚至涉嫌「辱日」的爭議。過去國外一些「辱華」言論,每每引起中國人群情洶湧、義憤填膺,那麼「辱華」與「辱日」之間,是否應該存在雙重標準呢?

「戰狼外交官」的轉貼風波

趙立堅高調轉推的篡改插畫,是由中國微博帳號「一個熱愛學習的男孩」的王姓「戰狼插畫師」於4月20日發表題為「神奈氚沖浪裏」的作品。該畫原作是日本著名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在19世紀初創作的世界級名作,作品描繪人們在驚濤駭浪中,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然而,篡改後的作品卻畫風一變,飈高的白色浪花夾雜着人類畸形的手指和嬰兒,頑強與巨浪搏鬥的船員變成了身穿防輻射服、正在傾倒核廢水入海的工作人員,而遠處巍峨的富士山則被換上核電廠的冷卻塔,天上的雲朵也由十字架圖案所取代。題目改為「神奈氚沖浪裏」,同樣極盡諷刺之意味,揶揄福島經稀釋的廢水含有放射物質——「氚」。

就此,日本外務省已通過外交途徑,向中國政府提出抗議並要求刪帖。來自原災區福島縣的立憲民主黨眾議員小熊慎司則強烈譴責趙立堅「作為國家的發言人,如此荒謬的錯誤行為,不能接受」。

針對日方的抗議,趙立堅進一步展示「戰狼」的姿態,不僅拒絕刪帖,還稱已經把這條推特「置頂了」,甚至進而反問日方「為什麼對一幅插畫作品氣急敗壞?」

另一方面,負責福島等災區重建的日本內閣成員、復興大臣平澤勝榮則於4月30日的記者會上,不啻批評趙立堅的轉貼帶出日本核廢水污染大海的印象是「歪曲事實」,更批評趙「以褻瀆名畫的形式來報道」,表示「極為遺憾」。至此,中國「戰狼外交官」此次轉貼所引發的中日外交風波,透過日本官員批之為「褻瀆日本名畫」的言論,一舉使網上的相關熱議快速擴大至「褻瀆日本文化」乃至「辱日」的層面了。

世界最著名的東方名畫

「浮世繪」是日本最為世人所熟悉的繪畫藝術,流行於明治之前的江戶時代,葛飾北齋堪稱最具影響力的浮世繪畫家。大器晚成的北齋晚年的「冨嶽三十六景」系列是其代表作。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正是這幅《神奈川沖浪裏》。

出版於1830年代的該作品,由巨浪、富士山、船等三大主要元素所組成。巨浪是該畫的靈魂,鷹爪般的浪花承襲日本早期「琳派」代表人物尾形光琳(Ogata Korin)《波濤圖》的風格,又深受歐洲現實主義藝術手法的啟發。尤其讓後世鑑賞家驚歎的是,北齋大膽採用了線性透視中低地平線的繪法,成功地營造出極具張力的空間感,及巨浪吞噬一切的震撼效果。

眾所周知,富士山是日本的國家象徵,極具神聖性,相當於中國的黃河、長江、長城。作為「冨嶽三十六景」系列之一,這幅《神奈川沖浪裏》自然少不了富士山的呈現。篡改成諷刺畫的「戰狼插畫師」直接刪去富士山,並由核電廠模樣的煙囪所取代。如此對日本國民心中極具神聖意味名畫的「踐踏」,是否容易引發日本社會的「褻瀆」之感,恐怕不難想像。順便一提,《神》已被選為日本於2024年發行的新版1000日圓紙幣背面圖案。

其實,《神奈川沖浪裏》的影響力,不止於此。19世紀後半葉,日本浮世繪大量流傳到歐洲,對該時期及其後的印象派畫家影響巨大,莫奈(Oscar-Claude Monet)、梵高(Vincent van Gogh)、馬奈(Édouard Manet)、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等莫不受其影響。《神》於1870年代傳入歐洲,引起轟動。莫奈對這幅在歐洲稱之為「巨浪」(Great Wave)的畫作予以極高的評價,而堪稱受北齋作品影響最深的梵高,其名作《星夜》(The Starry Night)中的漩渦星空,就是參考了《神》的捲捲浪花。此外,法國作曲家德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的「交響詩」《大海》(La Mer)的創作靈感也是來自這幅畫,《神》一直掛在他書房的牆上。

《神奈川沖浪裏》堪稱最具世界影響力與知名度的東方畫作。2017年於倫敦大英博物館舉辦的「葛飾北齋特別展覽」中,《神》被評為與《蒙娜麗莎》齊名的世界名作。

作為中國的外交官,趙立堅轉推肆意篡改自世界名畫《神奈川沖浪裏》的插圖,恐怕也無可避免地在包括歐美在內的國際社會引發一定的反感。

「戰狼外交」無助提升中國形象

誠然,趙立堅在社交媒體的轉貼留言以及其在記者會上的言論,所引發的爭議,並非首次。

作為「戰狼外交」的代表人物,趙立堅自從疫情初期在其推特不具證據地指出新冠病毒「可能是由美軍帶到武漢」(2020年3月12日)之後,引發外交領域爭議的言行此起彼落,主要的包括:「不管他們(五眼聯盟)長『五隻眼』還是『十隻眼』,只要膽敢損害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小心他們的眼睛被戳瞎」(2020年11月19日);在推特轉發一張用數碼裝置創作的諷刺漫畫,要求澳洲對戰爭罪指控的報告進行調查(2020年11月30日);「美日2+2聯合聲明」發表後,在記者會上狠批日本「背信棄義」、「令人不齒」、「狼狽為奸」(2021年3月17日),以及這次的轉傳篡改日本《神奈川沖浪裏》插畫事件等。

從趙立堅的「戰狼式」言行中,不難看出其表現形式,包括輕率,情緒化,具攻擊性、挑釁性、鼓動性等特徵。如此的特徵,一改「新中國」以來周恩來「四両撥千斤」的外交風格,也背離了鄧小平「韜光養晦」的外交思想,堪稱「中國崛起」後,尤其是在新時期呼籲「告別捱打」及強調「戰鬥精神」的鼓動下,在轉型為「強勢外交」過程中的產物。

毋庸置疑,「戰狼外交」也並非一帆風順。近期的例子,就包括中國駐日大使館於4月29日在推特上傳的描繪身著類似美國國旗的死神,正向埃及敲門的圖畫,兩日後刪除;以及5月1日中共中央政法委的微博發布諷刺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多人死亡的圖片,其後不足半日刪除等。

中國的「戰狼外交」也早已引發西方的高度警惕,甚至成為歐美聯手對付中國的絕佳材料。歐盟駐中國大使郁白(Nicolas Chapuis)於2020年12月10日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能源論壇上就明確表示,歐盟和美國應該統一認識,聯合對抗中國的「脅迫式外交」,對中國的「戰狼外交」說「不」。

如上所述,趙立堅轉傳篡改自《神奈川沖浪裏》的插畫所引發的風波,不過是現在進行式的中國「戰狼外交」現象的又一顯例。趙外交官此舉是否構成「褻瀆日本文化」的指控?想想如果日本的外交官也因對中國某政策不滿,而依葫蘆畫瓢,兇巴巴地轉傳負面篡改自中國名畫《清明上河圖》的畫作,中國人民會有何感受?

毋須贅言,對一切「辱華」言行,「中國人民絕對不會答應」,那麼對涉嫌「辱日」、「辱印」、「辱澳」、「辱美」的言行,難道就應該堂而皇之地被允許嗎?兩者之間,難道應該存在雙重標準嗎?《論語》有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使不是外交官,也應該明白如此淺顯的道理。

外交官代表國家立場發言,毫不遲疑地維護國家利益,無可厚非。然而,身為外交部發言人,代表的是國家對外的顏面,中外皆準。如今的「戰狼外交」已進入愈來愈輕率、愈來愈缺乏品味的2.0階段,如此的手法是否有助於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的正面形象,有助於讓中國更受世人肅然起敬,不言而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