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im

@jeanyimcc

有沒有人想學客家山歌呢?

為3-18歲孩子舉辦的工作坊,但我覺得大人有興趣的可能更多😂

武漢之疫:最悲傷是看著悲劇重演

2020年1月23日凌晨2點,武漢市政府宣布,將於當日上午10點封城。我在香港,早上一睡醒,就開始看到大量關於「武漢人趁封城『窗口期』連夜逃離」的消息。一瞬間,17年前SARS疫情在北京爆發、各大學準備封校時,那種恐懼,突然就從記憶深處翻湧上來。

林婕和我的香港

大約攝於1989或1990年,可能是春遊合影1988年秋季。我在福州,剛上小學一年級。有一堂課上,老師問,誰願意告訴大家,你長大之後想做什麼?有人想當老師,有人想當醫生,有人想當科學家。一個穿著大紅色毛衣、馬尾辮上扎著大紅色薄紗頭花的小個子女生舉手。

孩子們的這個夏天

示威者 六月至今,我並沒有主動跟孩子們聊香港正在發生的事。他們一個五歲半,剛開始認得幾個中文字,另一個快三歲,還在鸚鵡學舌的階段。他們太小了,而反修例運動太複雜。我也沒有教他們喊口號,不是因為我覺得「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句話有什麼問題,而是稍微有一點潔癖地覺得,對這麼小的孩子來...

記一次黃藍各半的聚餐

今天中午,研究小組聚餐,恰好日子臨近教授生日,也算師兄弟們一起為師父祝壽。一桌12人,至少5黃5藍,另兩位較年輕的研究助理顏色未知。十多年師長同儕,大家對彼此政治立場其實心知肚明。有時聊到時事,會小小辯論一下,通常誰也說服不了誰,意在瞭解對方一派的想法,最後各自保留意見。

換個角度看「族群」與「愛國主義」

今天在matters跟人討論的時候,有位網友提到「族群強大了,我們才強大,所以才有愛國主義」。我覺得咱們在中國和香港的近期關係上,很難說明白這件事,不如跳開一點,換個角度來看看「族群強大」跟「愛國主義」是不是必然正相關吧。如果站在中國內地漢族人的視角,這件事看起來那麼順理成章。

你我皆雞蛋,相煎何太急?

本文首發於馬來西亞《當代評論》2019年6月24日。因為今天早前的帖子,討論中有人提到族群和愛國主義,覺得這篇或許可作註腳。不過此文是寫給馬來西亞華文讀者的,所以裡面提到一些關於當地社會政治的背景就沒有過多介紹。————————以下是正文————————— 當馬來西亞的「淨選盟」...

新的一天

8.13機場,我不認同前線作法。當時我跟四個朋友各自在看直播,我開著四個聊天窗口,跟他們邊看邊聊。那些朋友跟我一樣,都是在內地長大,他們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台北,一個在內蒙,一個在新加坡。總體來說,直播畫面讓我們覺得親痛仇快,很擔心場面一發不可收拾,引狼入室。

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