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Jason

怡然的對話:於己與材料與信仰 對話聯想與學習

一起又忙又吵卻有味

節慶與儀式


小時候的過年。​

在年前,媽媽就會忙著做臘肉與灌香腸,說真的,味道真不好。掛滿兩竹竿在二樓屋裡風乾,有一次饞嘴貓還拖著一串香腸跑了!​

滿滿的高粱酒加肉味,要風乾一個月吧!這麼多要吃多久?從沒印象到底吃了多久。還要蒸發糕與蘿蔔糕,左右鄰居女人們還會品頭論足來打分數,「今年成功喔!」。​

做年糕是我愛看的重頭戲,請人來家裡,來人帶著划船的槳,攪和著早已準備好的糖與糯米粉,一個大鐵鍋,不停地攪拌。應有二三十斤吧!做好後,要把家裡的鋁盆和鐵盒都擺好,大部分都是過年要祭神拜祖先的,裝剩下的零頭,都是我的。​

大寒過後,祖母會買一窩子小雞,開始養。放大紙箱裡,接著小燈泡,吱吱喳喳擠成團。​

還有一直躲不掉的是全員參與的大掃除,是真的大掃除。要拆紗窗、要冰箱清空再除霜、幫冰箱內外都擦澡、還有幫佛桌的神明溫水澡、肥皂水刷地、最後連狗與摩托車也都要洗沖乾淨。​

有幾年都還趁過年,人齊了,拍張全家照。​

年夜飯上的菜,每年都差不多。有燒雞、有香腸、有剛拜完的一整條紅燒煎魚,還要有苦苦長年菜,當然火鍋與烏魚子不可少。這些菜,每年都一樣,但還是令人盼望,是因為平常很少吃,再者沒那麼多人一起坐著吃。​

有人說,現在的年味不如以往,很淡、很淡…​

讀到一篇文章說是因為少了儀式感。少了全家一起做點啥的時間與回憶。愈來愈方便的意思是有很多代工,鐘點幫您清掃;全年無休的商超,星級年菜代購…以前自己寫的春聯,買就有,有些社區甚至還送(以前貼春聯用的都是現熬的漿糊。);天天都有折扣流行的新衣;手機天天可拍、可以修圖,誰要拍全家圖?!電視有很多看不完的頻道誰,誰還守歲看著古老綜藝?!​

「物質的豐富,讓我們感受不到新衣裳、年夜飯帶來的喜悅感,儀式的精簡,讓春節變成日曆上沉悶而面目模糊的某一天。」​

年味變淡,是從我們變得隨便開始的!是啊,前幾年過年就是出國熱潮,好不容易放假,怎會窩在家!當日子不再特殊也無啥「共同經歷的事」,不再神聖的日子就漸漸淪為庸俗,隨便過!隨便吃!還不是一樣的日子?​

兒時的儀式感,喚醒過我們多少珍重的情感和記憶嗎?是一輩子對家、對過年的回憶吧!不管當時喜歡或不喜歡​

說起儀式感,讓人想到小王子與小狐狸的約會。《小王子》:"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這樣的不同,才會讓家鄉星球上的那一朵愛撒嬌的玫瑰,與千千萬萬朵玫瑰不同。​

儀式,是會讓平凡日子發光的魔法,是我們對庸常生活的魔法。​

美國亞特蘭大日報社做過這樣一個研究調查,發現在家裡"gathering stories and memories"(收集故事和回憶)所帶來的幸福感,遠勝於物質的滿足,甚至是學業事業上的成就。​

尤其是家庭傳統,它給所有家庭成員留下的回憶和帶來的幸福感是源源不斷的,不會因生活的變化而改變。​

超前部署一下共同回憶的打造,猶如規劃一場婚禮盛典,想著這是今日為十​

年後埋下的時空膠囊。在那一天,我記得…有光、有味、有聲…。​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