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Jason

怡然的對話:於己與材料與信仰 對話聯想與學習

祭祀的鳥獸

節氣物候

自己十幾年前學節氣養生,如獲至寶。裡面包含有曆法、生產、詩詞與古人的智慧與生活。剛好文化廣場有一平台,開了幾期課"二十四節氣養生",發現大家仍喜歡吃吃喝喝,敲敲打打的養生,更甚於了解文化的源頭。後來課程告一段落,自己便開始整理節氣,將自己的筆記與學習在節氣前,發表在臉書族群。沒想到節氣內容豐盛角度多元,十五天一節氣,數算著,整理著,十幾年就過了。感恩失敗的課,造就繼續整理的自己。​

節氣文化不是一開始就有二十四節氣,隨著時序的推進,從太陽運行的軌跡,月亮陰晴圓缺和星辰位置的轉移,逐漸在宇宙天地中發現規律,分段落,來使生活有所憑依,而後訂定秩序,用以規劃農耕生活。​

許多人誤會節氣與陰曆有關係,其實,節氣是依太陽運行軌跡的度數劃分,每15度為一節氣,是以陽曆計算,因此每年節氣的日期才會只有一兩天的差別。單以陰曆或陽曆皆無法精準的滿足月亮和太陽繞行地球的週期,故在中國文化中,採用的是陰陽合曆。也是世界僅有。​

二千多年前的希臘時期,在雅典已開始進行物候觀測。在中國的周、秦時代,已有較完整的物候曆。在日本,櫻花的開花記錄始於中國唐朝九世紀初,至今超過一千二百年的時間,乃世界最長的物候記錄。十八至二十世紀初,在中國、歐洲、美國和俄羅斯發展了相當有系統的物候觀測網絡,觀測資料成為物候學的基礎。​

二十四節氣每一節氣十五日每一節氣又分成三個物候五日一候。三候為一氣,六氣為一時,四時為一歲. 歲和年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年表示從今年的正月初一到來年正月初一的這一段時間,為一個自然年. 歲表示從今年的某一節氣到明年的同一節氣的一段時間,為一個回歸年. 一個自然年是365天,一個回歸年(歲)則是365天又5小時48分46秒。​

萬物應節候而異,稱為「物候」。 如草木榮枯,昆蟲發蟄,候鳥往來。​

七十二候為中國最早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之曆法。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歲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七十二候起源於黃河流域,呂不韋載於《呂氏春秋》,完整記載見於西元前2世紀《逸周書•時訓解》。​

為何會以五日一候,我想是易經每一卦都是標示一現象,其中有六爻,細部描述由內到外轉化過程。五爻再往上六爻就是往下一卦的變化了。現在四川古蜀出土的三星堆及金沙遺址,聽說也崇尚”五”。每五天就抬頭看天低頭看河中看看大地上五種的變化感受氣溫的轉變記錄下來就成了節氣的氣象報告。​

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二十四節氣(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登錄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氣」是中華文化的智慧展現,前人結合天文、氣候和物種生態的觀察,創建出此套使農事規劃有所依據的曆法。​

20211023午時節氣霜降(午時後出生的才算是的天蠍寶寶,之前都還算是拿秤的。)​

霜降:初候,豺乃祭獸;孟秋鷹祭鳥,飛者形小而殺氣方萌,季秋豺祭獸,走者形大而殺氣乃盛也。二候,草木黃落;陽氣去也。三候,蟄蟲咸俯。俯,蟄伏也。​

其中的祭獸,是當時學節氣時,疑惑之點。為何叫祭獸?是先民觀察到什麼?後來更發現二十四節氣中又有鷹為祭鳥(處暑),獺為祭魚(雨水)。天上水中與路上各有一代表,是啥意思?書上的記載有:​

豺乃祭獸: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豺將捕獵之物排放,猶若祭祀。​


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鷹不祭鳥,師旅無功,「鷹乃祭鳥」指的是老鷹大量捕獵鳥類,陳列如祭而後食。“殺鳥而不即食,如祭然。” 鄭玄 注:“鷹祭鳥者,將食之示有先也。既祭之后不必盡食。” 孔穎達 疏:“謂鷹欲食鳥之時,先殺鳥而不食,與人之祭食相似。猶若供祀先神,不敢即食,故云示有先也。”​

雨水:初候,獺祭魚。此時魚肥而出,故獺而先祭而後食。​


顯然這三種動物共同的特徵是不想其他的動物捕食後沒有洗手祈禱就開撕裂物,都會將獵物先鋪排放著,像人祭祀排好祭品,合乎禮表達恭敬一般。有可能是獵物多所以不急著吃也可能是要先餵食幼兒。但能優雅的進食已經讓鷹、獺、豺獲得有禮貌的好寶寶勳章。​

古人得有多悠閒才能觀察到他們的進食前夕?分別在山上水邊與草原。想到此,不覺有種佩服,前人與大自然如近,觀察如此細緻,然後記錄下來,傳承給子孫。當為這節氣中的大事代表。​

《左傳》裡所說的“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主要意思是,國家的重大事務,在於祭祀與戰爭。對人是資源爭奪的戰爭與祭祀先祖、祭祀戰亡將士、祭祀無主的魂!這些動物祭祀誰?是獵物?還是先祖?或者是謝天?還是只是人們的聯想?!​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