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行诗
第一行诗

我想像太阳那样活着——
春天,我看到各种各样的花放开了,
有的朝着上面,有的朝着下面,
大部分我叫不出名字,但我爱它们。
我看到各种各样的人行在地上,
有的行善事,有的行恶事。
我流着各种各样的泪水,
我多想像太阳那样活着,
我想像太阳那样,爱东边的人,也爱西边的人。

AI大爆发的时刻,回归原点检视教育的初心和价值

技术引领人类迈向更高的发展,但人的发展是基于生命版图的扩展而非萎缩才具备意义的,生命版图中极大的部分在于安全感、信任、情感、爱和温暖、美学的凝视等精神性需求,这是人的底层支撑,是力量和源泉。或许对于孩子,未来在知识与技术的获取不再是唯一和壁垒后,我们所能够给予他们最珍贵的东西,就是这些具备“温度性”的事物所在。

ChatGPT带来了技术变革的冲击,毫无疑问,人人都将面临这轮技术风暴的席卷,教育行业,无疑处于风暴的中心地带。

人工智能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势在必行。在各种关于“教育将被颠覆”的热议中,一种恐慌与焦虑的心态也弥漫开来。

或许,不久的将来,犹如应试教育对分数的执迷一样,教育陷入人工智能技术迷思的窠臼也不无可能。

在这样的当下,是时候回到原点,重新检视教育的初心和价值了。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关于“人的价值”的探讨。越是动荡的时刻,越需要稳固的核心。试着回到过去,在历史的长河中看一看人类所走过的历程,哪些是历经沧海桑田亘古不变的,哪些是筚路蓝缕孜孜以求的?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机器文明、信息革命等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潮与变革,一再将“人的处境”推到前沿。这些探讨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不断促进着“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等人类价值共识。

也是在这样的探寻中,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发现自我意识的本源和意义,为人类的精神进步带来了希望和源动力。

教育是一项关乎人的发展的行为,检视教育的初心和价值,就是检视人的存在价值。只有人类能够不断定义和拓展人的意义。在物质、思想和精神层面,对于未来的我们,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利用什么技术开展教育和利用技术培养什么样的人?

这是个问题。

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 “人工智能之父”和框架理论的创立者

“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的教育理念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再次提醒人们,终身学习不再是一种象征性的观念倡导,而是必然。在诸多的学习方法中,最令人受益的一个是:向一个领域的开创者学习。开创者是提出元问题的人,作为时代最杰出的人,他们总能经由简洁、晓畅的语言,讲明白一些深刻的原理。

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的教育理念与观点,在人工智能呼啸而来的语境下,无疑值得被拿来再审视、再探讨、再学习。

马文1927年生于纽约,在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接受教育,是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心理学家和认知科学家。2016年因脑溢血逝世,终年88岁。

1956年,他与约翰·麦卡锡(John Mc Carthy)、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等人一起发起了成为人工智能起点的“达特茅斯会议”,两年后他与麦卡锡在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1969年,马文·明斯基获得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的图灵奖。

作为人工智能的先驱、虚拟现实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同时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和认知科学家,马文·明斯基对教育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他基于计算机、人工智能发展和教育问题的思考,分别体现在他的《创造性思维》《情感机器》《心智社会》等多部著作中。

马文认为,计算机技术必须为人们服务,而非人们为技术服务。而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计算机工具的应用。他的教育观点始终强调技术和人文教育的平衡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关注技术的合理使用问题,避免技术的滥用和人类的被动接受。

对于今天的教育而言,极具启示和参考价值。

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马文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他深入思考信息化工具如何在适应教育过程、利用信息化突破孩子的学习障碍、因材施教、学习中情感的培养与激励、通识教育与创造力培养、通过思考与反思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帮助孩子形成创造性思维。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他透过对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展望,在各类媒体和期刊发表相关的文章,以呈现他对教育的持续关注和思考。当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新浪潮来临时,这些思考也十分契合当前的需求。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马文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独立而又富有创意的思考方式,是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现有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开拓眼界,获得深层次的理解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注重学生的兴趣、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等方面。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关于教育,马文有一个一针见血的观点:与促进创新相比,我们太注重防止犯错了。在孩子们学习算术时,他怀疑这种负面的强调会导致许多孩子不喜欢算术,并将在未来抗拒一切带有技术性质的事物。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他认为应该采用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将学习过程体验化,鼓励学生在尝试新事物时保持开放的态度,避免急于求成或者盲目拘泥。

创造性思维的引发是基于“问题意识”而进展的,只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才能有更好的创意表现。“问题是知识的起点,探索问题的过程就是知识掌握的过程”。

他强调“问题”是推动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因素,“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学习模式体现了他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视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提倡。

“在固定时长的教育体制下,一个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挖掘一个想法呢?”

这是马文对当前教育模式的批评,他明确提出,应该“对学校重新进行定位”,鼓励孩子们追求更加专注的爱好和专长,为他们开发更加强大的心智技能提供更多的时间。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他们的差异性。因此,要建立一个能让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的学习环境,倡导“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为他们“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如学校应该是一个实验室式的环境,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家长普遍为孩子安排各类VIP辅导班、一对一教学班的辅导,误以为小班学习或私人辅导学习就是个性化学习,却忽略了个性化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认知模式、行为模式等关键因素。

马文同时还提出了另一种学习方法:涉猎法,指出探索和研究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另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才能增强对某个领域的理解和洞察力。

他还提出了许多实用而新颖的观点,譬如在学习一门学科之前先制作这门学科的认知地图;把自己想象成计算机可以让人对失败拥有积极的态度;魔术可以帮助孩子洞察所感知的事物是如何受到周围环境、期望和蒙蔽的影响的……

“是伟大的思想催生了伟大的技术?还是伟大的技术催生了伟大的思想?”

这是在阅读马文·明斯基的教育理念与观点时,人们不禁发出的疑问。他的儿子亨利·明斯基(Henry Minsky)在回顾父亲的生活和思想时说:

马文不会执迷于回答人类是否会被机器取代的问题,光凭计算机能够模仿人类这一简单目标,就如此让人着迷,而就是这一伟大又简单的目标,催生了更深邃的思考、更执着的研究,推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实践催生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性发展。马文关于思维过程结构化和数据化的观点是其表象,而他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则是其内涵,对人类思维在行业的应用、观察和思考是研究人工智能的核心。

这大概是马文·明斯基的思想放在今天的语境之下,依然深邃而迷人之所在。

马文·明斯基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

在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下,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关系都是互为依存的。

马文主张学习应该是一个自由、探索和创造性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索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的兴趣领域,进而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实现自我价值。

马文·明斯基的观点非常符合当下教育的趋势。事实上,这样的观点已经在不同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例如,芬兰的教育系统就非常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芬兰,学生的学习时间比其他国家短,但是要求学生必须在校内、校外进行很多实践活动,比如户外探险、社会服务等。这些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另外,新加坡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新加坡的教育系统中,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实践课程,比如科学实验、艺术表演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马文是一名杰出的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他的教育观点深刻地影响了数千名学者,包括计算机科学家、工程师、心理学家等等。

马文的教育观点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掌握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的关键。他认为,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将问题进行各种角度的思考,把问题拆解成最基本的元素,找到问题解决方法的共同因素。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利用逻辑推理和其他抽象工具,包括计算机编程。他相信,这种抽象思维能力是未来的关键技术,可应用于很多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

从具象的视角来看,马文把学生当做与世界互动的主题,认为学生需要接触到真实的世界,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和技能。他认为,学校应该注重实验教学和参与式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并加以解决。他相信,这种具象训练能够增强学生们的现实感和社交能力。

他的这些观点与教育领域的约翰·杜威(John Dewey)、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等资深教育学家观点异曲同工。约翰·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实践,侧重于学生的感知和体验,而不是死记硬背;杰罗姆·布鲁纳则提出了构造主义的理论,认为学生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构建新的知识。

而计算机科学家赛门·佩珀特(Seymour Papert)和小葛莱丝·坎宁安(Grace Hopper)等知名人士也深受其观点影响,他们都是STEM领域的重要人物。

在当前的STEM领域,抽象思维被视为未来的关键技术。马文认为随着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应用于教育领域,这也是他思想有着先锋性的原因。

马文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不仅仅是在于推动了STEM教育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更在于这种教育理念强调自主学习、实践实验、参与式学习和社交互动等等。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有望在未来的教育情境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时代,激发学习动机才是教育核心

在人工智能时代,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教育的核心之一。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学生需要具备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透过马文·明斯基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理念的探究,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需要注重三大方向:

鼓励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核心。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并激励他们去尝试新的思考范式。重视创新对于推动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教育更是如此。

多领域交叉学科:人工智能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神经科学、工程学等等。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在这些领域多角度、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索,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多维度的全息思维和创造力。

注重实践探索:人工智能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科技,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改进和深化理解。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探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项目、实践活动,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ChatGPT所引发人内心的恐慌与焦虑,在于人被机器所取代的心理危机。但无论如何,技术是由人的思想而创造的,人类思想的珍贵性源于在技术探索进程中,磋磨不平的经历所激发出的人类的进取精神、团结互助、亲密友爱的美好品质。这些无论成功或失败的尝试,是一种犹如河流与山脉之于大地一样深邃的褶皱,是独属于人的质感,而这恰是平滑的人工智能极力要向人类模仿和学习的。

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围绕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智力成长,提出过“基因-环境互动”理论,即儿童的智力发展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对于儿童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该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潜力挖掘。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中,专业领域的思想者一再提醒我们,技术的发展的确带来了方便和机遇,但我们仍然需要注重人的本质和价值,教育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让人和技术和谐共生,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与孩子并肩,迎接和应对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与孩子对新鲜事物的适应能力相比,作为从“旧时代”走来的成人所受到的心理冲击无疑更大,受到的挑战也更大。

当下的教育现状与飞速发展时代下的矛盾性也不容忽视,如科技发展快速,现有机械化的教育模式下,试图融合科技的教育尚未具备完整的框架和体系;社会进步呼唤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但是教育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课程设置和学生素质培养不太符合社会实际需求;人才素质要求多样,但传统教育存在单一的思维方式和学科门类,不足以适应多样化的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等。

在这样的现实处境和问题意识之下,回归理性思考,回到“人的价值”这一亘古不变的探索道路上去,也许是当下教育找寻出路和突破的关键。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对当前人类社会生活的颠覆有多大,在应对这些冲击和挑战时,我们回到人的心理起点,真切地体察和共情人在此环境之下的最大需求。

技术引领人类迈向更高的发展,但人的发展是基于生命版图的扩展而非萎缩才具备意义的,生命版图中极大的部分在于安全感、信任、情感、爱和温暖、美学的凝视等精神性需求,这是人的底层支撑,是力量和源泉。

大量与AI深入频繁互动后的情绪状态反应,人们从心理上会更加的渴望走入现实,去拥抱人群,感受人的温度和亲密性。

或许对于孩子,未来在知识与技术的获取不再是唯一和壁垒后,我们所能够给予他们最珍贵的东西,就是这些具备“温度性”的事物所在。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在茫茫夜海上,每颗火光都显示了一个心灵的奇迹。幸会,同频的你!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