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地札記
離地札記

自由工作者,兼職文化遊領隊,也接翻譯文案,走過約60個國家。商學院製造,但興趣是政史哲及踩單車去旅行,也喜歡攝影和打機。 文字看累了,也可以逛一下我的小實驗 Youtube 頻道:https://bit.ly/3grewx4

沙漠一滴水,足以澆熄衝昏頭腦的《激進》


先講個故事。

我抽到免費兩人阿聯酋七天遊套票,想跟你一起到那邊的沙漠騎騎駱駝看看沙,好嗎?

當你答應了啦,不然請按上一頁。

就這樣,我跟你兩人找了個導遊,三人三駱駝出發去沙漠露營看星星。

因為僱了導遊,清水糧食這類東西當然由他處理,對吧?


這樣你就死了。

不,沒那麼快啦。說故事要順次序。

五個半小時後,我們到達預定紥營點。你有點渴,想找導遊拿水喝。

每個故事都一定有壞人,而那個肯定不是我。

不是你的話,那就是導遊了。

這時導遊冷笑一聲,告訴你水費還未付呢。盛惠美金$88一口。

你大吃一驚,眼前出現兩個選項:

(一)付錢

(二)死撐到明天離開


選(二)的朋友,很不幸,導遊忍下心,說他蠻想在沙漠看一個星期星空呢。

我嗎?我還好,我有帶水。

所以你的選項換成(二)自行爬出沙漠啦。要試試嗎?

如果你堅持選擇二的話⋯⋯

⋯⋯

GAMEOVER,請讀取檔案再試。

⋯⋯

選擇(一)的朋友,你過了第一關,讓我們繼續第二個問題。

你憑著一口水,成功撐過兩日一夜,回到城市。你似乎還很渴,不如我也賣你一瓶500ml礦泉水好不好?大家少說也有數百隻字的緣份,給你折扣價$20美金好了。

你會買嗎?

如果你決定買的話,等下請留個言,我把銀行帳號寫給你,麻煩你匯一下款,我會找辦法寄水的。

如果你不買,那麼來最後一個問題。

請問對你來說,一瓶500ml水值多少錢?

(一)高於88美金

(二)低於20美金


答案是什麼?答案是(三)。(一)+(二)=(三)嘛。

答案很白痴嗎?但這個答案,經濟學家總是看不懂呢。為什麼答案是(三)?因為不同情況下,你願意付的價格並不一樣。但這代表水的「價值」有變嗎?不一定,剛回到城市的你,可能比在沙漠還要渴,水對你而言還是彌足珍貴,必要時傾家蕩產也會買來喝,不然就GAMEOVER啦。但你在城市時不會跟我買水,因為常識告訴你去超市自然買到很便宜的水。

價值跟價格,差天共地。對人來說,水的「價值」可說接近無限,不喝水會死嘛。但現實中我們有很多選擇,所以價錢永遠不會無限上漲。一件商品的定價,並不單純以價值釐定,還要取決於其他選項。以故事的情境而言,就是「第二瓶水」的價格。更淺白的例子是空氣。至少到目前為止,空氣是免費的。但空氣的價值是0嗎?

《激進市場》第一章介紹如何用COST(Common Ownership Self-Assessed Tax)這套產權+徵稅模式解決社會問題。解決什麼問題?

資產被壟斷,導致其他人無法更有效利用那些資產。

如果你看得明白,非常好。因為我是看不明白的。

不明白在於,到底什麼是更有效利用資產呢?作者Glen Weyl認為,最願意花錢買下一件資產的人,就是最能善用那件資產的人,所以只要能把資產配給這樣的人,就是最有效運用了。簡單地理解COST,就是所有東西長期拍賣,價高者得。

所以在沙漠裡,如果我看你不順眼,而且恰好我錢比你多的話⋯⋯

你死定了。

價值跟價錢不一樣,完全不一樣。如果《蒙羅麗莎》公開拍賣,而恰好有個富豪想要,那Glen Weyl的意見就是,《蒙羅麗莎》放在富豪家裡,比放在博物館讓貧民看更有價值。

另一情況,假設我很喜歡眼前的房子,願意花100萬買下來。剛好業主列價100萬,於是成交。按照《激進市場》的說法,我要為房子定價,然後付一定比率的稅。這時我應該定100萬嗎?

不,我願意花100萬買房子,不代表我願意收100萬就把房子賣出去。只要我一住下來,就會形成習慣,會產生感情。這些「投資」是無形且無法交易。對我而言,房子的價值在住下來後就提升了。作者Glen Weyl指出這是禀赋效應(Endowment Effect),可以加以排除。但這理論用來分析商品和投資產品交易就算了,用來分析人的情感連結就是不經大腦了。你覺得自家的貓跟別人的貓是一樣嗎?覺得一樣的人不是比較理性,而是放棄作為人類,把自己降格到電腦層次啦。

那麼我應該把房子價格訂高嗎?問題有趣了。我用100萬把房子買下來,然後因為擔心別人會買我的房子,於是假設抬高價格到150萬。那麼原本100萬的房子,卻要按150萬來收稅了。

Glen Weyl用Google拍賣關鍵詞等情況說明COST可行,又用不同例子說明COST如何促進投資,但他沒注意到自己的例子全部都是關於投資獲利。他定義的資產,是馬克思的生產工具,但這個世界的資產,不是都用來做生產的。這是經濟學家坐太久,忘記喝水了啦

而作者還指出COST有效減低貧富不均。不過如我剛才所言,COST是一套產權+徵稅模式,是兩項政策,甚至可以說是三項制度,因為只有加上他最後提出的社會分紅(Social Dividend),才真正可以減少貧富不均。但是,那跟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有何分別?就算不改變產權及採用新稅制,也可以執行社會分紅,反之亦然。這本來就完全是另一個問題

以上所述,只針對第一章。除非有人想討論其他章節,否則就不另寫了。社會創新,絕對需要激情。但如果發現自己頭腦發熱,不妨停下喝點水。冷靜下來,人才能找對方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