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在數位石碑上刻下足跡之人!
吾乃在數位石碑上刻下足跡之人!

儲思盆,抽出縷縷銀絲鑿印於此。

(加密)貨幣的本質

作為碳基生物,想要活著的基本條件就是呼吸,以及進食

先敘述我所了解的貨幣演進史。

?→加密貨幣→數位支付→塑膠貨幣→有價證券→紙幣→硬幣→貝殼→以物以物

是的,追朔到本質就是以物易物,所謂貨幣的價值就是來自物品

那一個物品的價值來自於什麼呢?

需求

作為碳基生物[註1],想要活著的基本條件就是呼吸,以及進食,因此食物對生物而言是有價值的,願意付出一些代價來換取食物。

付出代價的選項有:

  1. 耗時生產
  2. 暴力搶奪
  3. 以物易物

人類作為社會化生物,顯然第三選項「以物易物」是個維護社會運作的好方法之一,但是常常發生我的東西你不要,你要的東西我沒有的鳥事。因此就將具有某些「特徵」物品當作以物易物的中間媒介,這個就是貨幣的起源。

那這個具有某些「特徵」物品具體來說應該要有那些基本特徵呢?

  1. 不會在短時間內變質
  2. 漂亮,可以做為飾品提升社會地位

因此貝殼就是一個很好的選項,只要你願意花時間花勞力去撿拾貝殼,讓這些漂亮的貝殼成為你透過勞動而生產的物品。而且付出更多時間、勞力與專注力所能夠生產越漂亮越能提升社會地位的貝殼[註2]顯然就會有人願意以比較多的物品跟你交換。

但是美麗的貝殼不好尋,等到找到一塊人人稱羨的頂級稀有貝殼卻餓得半死時要拿去換100顆水果也不切實際,又不能把美麗的貝殼敲碎,那該怎麼辦呢?

所以就出現了一種需要能夠足夠碎的人造物品取代貝殼,那就是硬幣。

至此就出現了需要一大堆相同且方便攜帶的小物品來做為交易媒介的需求,但是人人都能輕易地製造這個東西那就沒有意義了。因此需要具有公信力的人物來製造及控管這個小物品,以一個小部落來說,村長顯然就是個好選擇,我想這就是中央銀行的前身。

前言說完了,那接下來關於貨幣的發展史很明顯簡單多了。

  1. 紙幣→因應攜帶數量龐大硬幣的需求
  2. 有價證券→因應攜帶數量龐大紙幣的需求
  3. 塑膠貨幣→因攜帶數量龐大且支付種類繁多的有價證券的需求
  4. 數位支付[註3]→因應隨身攜帶越來越多的塑膠貨幣的需求
  5. 加密貨幣→因應人民對於中央銀行產生不信任的需求

從上面的1~4點可以統合成一個需求,就是隨著人們移動範圍的增大而產生的有價物品攜帶需求,從硬幣到現今的數位支付皆是如此,但是第5點卻是截然不同的需求。

那麼人們為什麼會對中央銀行產生不信任呢?

中本聰在Bitcoin的創世區塊就記錄下了泰晤士報於2009年1月3日的頭版標題「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肯定就是他對Bitcion的期許。

於2007發生的次級金融風暴及在2008年發生的全球性金融海嘯我想就是人們對於所謂的「中央銀行」產生不信任的契機之一,就我粗淺的理解即為作為世界強權之一的美國,其銀行對人民放款的門檻過低,導致許多人們進行了超出了自身產能的消費。

這會產生一種結果,就像是享受完一頓美味大餐後才發現沒帶錢。

人們消耗了生產者的廢時耗力所生產的產品後,卻無法交付生產者想要的物品,接著生產者無法交付上級生產者想要的物品,上級生產者無法交付上上級生產者想要的物品...

就像連鎖炸彈一般一層一層往上炸。

至此,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答案出現了,那就是銀行對人民放款的門檻過低

我將我的勞動力所生產的物品換成了銀行認可的法定貨幣,可是銀行不僅僅只是保管轉移,還拿去做低門檻放貸,這種高風險的金融行為替銀行產生了一堆呆帳。

理論上銀行放貸所產生的風險應與存款人無關,但是呆帳所產生的連鎖炸彈龐大到成為國家等級的問題時,誰管你仁義道德?虧損通通要存款人承擔,因此出現擠兌現象。

作為國家等級問題,擠兌所產生的推擠傷亡與社會動盪肯定是不樂見的,因此就出現了「你要領鈔是嗎?好的等我多印幾張再給你。」的狀況。

是的,就是通膨。

本來應該要有數量總額控管的法定貨幣現在沒有數量控管了,就像是網路遊戲被工作室不斷地打錢一般。線上遊戲玩家替想要的虛擬寶物向賣家出了個價,發現有超過一千個人都出得起這個價格,只好提高數字削減競爭者直到自己無法再喊價而成為被削減的人為止。

從銀行不當放款到國家大量印鈔導致的社會問題,人們就發現法定貨幣的價值取決於國家級的中央銀行想不想要控管法幣數量的問題,在於民主國家也許可以等著換執政者,但是世界上卻是有很多國家並沒有爛咖換掉的機制。

因此人們發現他們本來信任的中央銀行卻也是個會捅婁子的,而不再信任由國家背書的中央銀行了。所以就會有人產生有什麼方法能取代中央銀行的方法嗎?

由區塊鍊為基礎的加密貨幣巧妙的對應了這個需求。

是的,加密貨幣本質上僅僅只是由算法構成的看不見也摸不著的虛擬物品,但是區塊鍊的特性正是在上面記錄的訊息不可竄改,因此很適合作為帳本使用。

因此Bitcoin就是將計算數學問題當作去海灘尋找美麗貝殼的工作,如果正確計算出解答就等同找到50枚美麗的貝殼。

除了尋找貝殼的工作之外,還有共同持有帳本的設計。能在替找出解答的人身上記上一筆擁有50枚貝殼的紀錄並複印分發給所有願意紀錄帳本的人,後稱記帳者。

複印給所有記帳者就表示除非超過一半的記帳者都同時竄改了同一筆紀錄且改寫同樣的資訊,不然就會被視為紀錄異常被修正。並且藉著蓋在頁與頁之間騎縫章證明頁數的順序,就向鍊子一樣把帳本的所有頁面鍊結在一起。

說完了特性,那加密貨幣的價值在哪呢?

  1. 不可竄改
  2. 去中心化
  3. 無國界

不可竄改跟去中心化其實就是對應不信任中央銀行,因為法幣貨幣的價值取決於國家政策而不是生產者的生產能力。去中心化那當然就類似地球村的概念,我想要對誰發起交易只需要一串類似銀行帳號的錢包位址即可,跟國家完全無關。

跟國家無關,那就對應了一種需求,就是地下交易。

於2015~2017年發生的wannacry病毒事件,讓攻擊者對全球進行攻擊,且指定Bitcoin作為贖款。

我們可以看見這個事件對應了加密貨幣的兩種特質,去中心化難以鎖定持有錢包位址私鑰的人,無國界讓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地取得Bitcoin錢包位址並提出交易。

攻擊者製造了需求

回到本文開頭,貨幣的本質就是需求,我需要所以就要付出代價,然而代價被指定為加密貨幣,因為加密貨幣特性之一就是不可竄改,因此想要取得作為贖款的Bitcoin只有兩個方法。

  1. 作弊修改出不經解題而生的Bitcoin
  2. 買設備進行Bitcoin的數學解題
  3. 向已經解好題取得的Bitcoin的人購買

然而wannacry事件的贖款是有時間限制的,選項一上述有提過,基本上不可能實現,選項二肯定來不及,因此選項三就替加密貨幣賦予了法定貨幣兌換的需求。

至此,終於說到了加密貨幣為什麼會有人想用法幣去兌換了。

一種貨幣之所以流通,就是因為消費者想要生產者的勞動力成果,然而生產者願意收取的貨幣種類使其流通。

加密貨幣本質上很單純地將記帳這件事做得很好,使用者不會發現某人的帳戶莫名其妙一瞬間多出一大堆「貝殼」,所有的加密貨幣都是生產者老老實實的進行解題而得到的「貝殼」,因此並不存在傳統中央銀行會做的行為──亂印鈔導致通膨。

最後談談為什麼大部分的加密貨幣都是泡沫?

很簡單,因為需求度不足以支撐使用者持有。

什麼叫做需求度不足?就是生產者不願意指定該幣作為收取的種類。

反過來說,如果生產者願意指定該幣作為收取的種類,那該加密貨幣就能夠流通。

因此夠多的生產都願意收取某一種加密貨幣,那它就會被賦予價值。

以本網站Matters為例,這裡的撰文者都願意收取Likecoin作為支持,有的是打賞制度,看文後看心情給予打賞支持。有的是對價制度,必須付出作者指定數量的Likcoin才能夠得到閱讀的權限。

需求→求知慾

生產→以文字形式記錄的知識

如果我沒有撰文者願意收取的Likecoin卻想要打賞怎麼辦?

如果我沒有撰文者願意收取的Likecoin卻想要閱讀對價制度的文章怎麼辦?

很簡單,那就拿身為現代人肯定會有的法幣,或是勞動力,或是學習成果等等作為兌換籌碼,甚至是回歸傳統以物易Likecoin。

因此,Likecoin的價值需求就出現了。


題外話,為什麼美國瘋狂QE卻沒事?因為美國生產者經歷了許多失敗而研發了許多獨家技術並用專利保護,且他們指定收取美金。想要那些獨家技術?那就拿你的產品兌換美金再跟他們兌換獨家技術。由於美國的基礎科學與民族性實在強大到其他國家難以並肩,所以很難有沒人想要美國獨家技術的狀況出現,因此美金當然可以隨便印還是會有人為了獨家技術而去兌換且持有美金。


註1:我只是覺得碳基生物這個詞很酷

註2:貝殼是我覺得比較符合「起源」的物品,當然挖礦當然譬喻的就是去挖黃金囉

註3:數位支付,泛指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行動支付等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