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mrubbish
iamrubbish

垃圾,不是垃圾 只是他人給予的無用之稱 旦夕間,垃圾也能是珍寶

妹兒說故事1

1963年農曆9月某日,排行第四的陳妹兒出世於中國內地一個貧窮農家戶。「與長得標緻的兩個大哥和姐姐不同,聽我媽說那時我嘴大大的,又長得一點都不可愛,我爸說長得難看想不要我,是我媽死活不準而作罷。現在想起就覺得好笑。」

那時社會風氣普遍鼓勵多生,陳妹兒一家也算是「多產戶」,共生了七個子女,妹兒上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於她兩歲半時因呼吸道急病而去逝了),下有一個弟弟和兩個妹妹,一家9口,熱鬧非凡。「哎喲,記得那時窮死了,沒吃沒穿的,家的天花板都是有洞的,下雨天下雪天都會漏進來。連睡的床都沒有,我們一家子都是睡禾稈草上,但想不到可溫暖了,大家靠在一起。」

(編:那……畫面怎麼跟小豬似的……

陳妹兒笑着大聲說:就是就是,有時禾稈草上潮了,就換上新的干的用就行了。)


「地主出身」的「大頭蒼蠅」

雖然家裡收入緊絀,不要說是粗茶淡飯,有時有沒有得吃都是問題。惟在這個捉襟見肘環境下,妹兒沒由來抗拒吃其他兄弟姊妹均食用如常的粗糧,偏愛吃白飯,被家人戲謔「地主出身」。知道爺爺奶奶家較富裕的妹兒有時會特意選在爺爺奶奶家吃飯時守在門口,好待他們吃完後分點給她,之後爺爺以「大頭蒼蠅」形容妹兒的「聞飯而至」的行為。

妹兒本來7歲就讀小學一年級,惟母親擔心其學習跟不上而延遲一年就學,1970年就學,班上共有55名學生,只有算數、中文兩科。妹兒個子高瘦,被安排坐在課室後排,她對學習份外用心且成績出眾。鄰座男同學為了抄襲功課,都會想辦法在家拿些好吃的獻給妹兒,討好她,「那男生家裡也窮,有次他不知哪拿來了黃鼠狼肉,可腥了,但卻挺好吃的。」


上山下鄉 學習馬尾巴的功能

整個小學期間,妹兒估計一周會抽出一天時間,與同學們一起扛着紅旗,響應上山下鄉活動號召下田墾荒並種植小麥,翌年收成時就會利用這些小麥,製成饅頭分給學生,「我們每人可分到兩至三個饅頭,饅頭有白色的、黃色的、紅色的,可開心壞我們了,都是用我們種的小麥製成的。」當小妹升上初一時,小平上台,鼓吹學習考試,下田墾荒的次數逐步減少,估計一個月一次。

電影《決裂》。圖片來源可:https://new.qq.com/omn/20200408/20200408A0QLH200.html?pc

當時,電影《決裂》是學校會定期播放的影片,妹兒提到當時每年都要看個5、6次,當中有一幕是老師教導馬尾巴的功能。就算時至今日,妹兒仍不時把「馬尾巴的功能」掛在口邊。


家裡來了電視機

妹兒學習甚好,加上功課不多,她多趁課堂空檔時間完成功課,回家後幫母親做做家務,背上一背篼割豬草去。

初中時,大哥高中畢業而升大學無望,在鎮上謀得小學教師一職,月薪24元。「那時大哥賺的都不拿出來,都是他一個人用,但他又想看電視而要求媽媽買,母親就省吃儉用的儲蓄了100多元,最後買來一台黑白電視機。因為電視當時算是個稀罕物,所以搬回家看時,我們那個隊有十多來人都拿着凳子來我家看,大家一起看一休和尚、霍元甲,可熱鬧了,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還會哼唱一休和尚節目的歌曲呢。」



編:

每人均有其獨一無二的時間、屬於自己的時刻。雖然過去了就是過去了,但所走過的看過的都構建成一個又一個歷史時光。

這是屬於妹兒的故事,也是她的人生。而她的故事還很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