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颜
解颜

教育,心理,历史

甘地思想和生平简介(3)和事佬初试成功

终其一生,报纸是甘地传播理念的最拿手的工具之一。他选择的这个有力武器也是出于他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了解:他不善于言辞(至少在年轻的时候),但是写作能力很强。如果作品含有足够多、足够纯的真理,就会像长了翅膀,传到世界最遥远的角落。甘地在南非和印度领导的抗争运动之所以能在当地感召众多的参加者、也在全世界吸引众多的同情者,与他的笔有很大的关系。

甘地回到老家,开起了律师事务所。但是他不懂印度社会的人情世故,又拙于口才。他的事务所门可罗雀,收入连交房租都不够。

两年后,大哥给甘地介绍了一个远在南非的工作,为期一年。工作的收入不高,但甘地看不到在本地呆下去的前途,心有所动。

“这哪里是律师的工资,分明是仆人的工资。但我有点想离开印度。能认识一个新的国家、增加一点新的经历的机会也让我心动。我还可以给我大哥寄回105镑,补贴家用。我没有讨价还价就答应下来,开始准备去南非。”【8】

1893年,23岁的甘地乘船前往南非。

在德班安顿下来后,甘地去当地法庭旁听审案。在法庭上,白人法官注意到了旁听席上甘地戴的头巾。他命令甘地摘下头巾。甘地拒绝从命,离开了法庭,随后写信给报纸谈论这件事,声明自己有在法庭上戴头巾的权利。

“这件事在报纸上引起了大讨论。有人说我是‘不受欢迎的来客’。这事也给落脚未稳的我作了个意想不到的广告。有些人支持我,也有些人批评我胆子太大。”【9】

每个人遇到这样的场面大概都会感到受了侮辱。对此的可能反应方式有许多种:性格懦弱的会表面上忍气吞声,而在暗中郁结怨恨;性格强势的可能会在当场与法官辩理、聚众抗议、或到法官的上级那里告状等。甘地在自传中没有解释他为什么选择了给报纸写信的方式。一种可能是,这是他在伦敦时所熟悉的处理公共意见之争的方式。

比较起上述的可能选项来,甘地的选择是最有成效的:

首先,戴头巾的权利涉及到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宗教信仰自由等大的话题,而报纸是讨论这些道理的好平台:报纸上的讨论不强迫任何人做什么事;它只是给大众一个思考问题的机会,开启读者自己价值观中的辩论,让他们自己判断何为是、何为非。比谁的拳头硬、谁的嗓门大都不是解决歧视的有效方式。

其次,歧视存在于社会中许多人的心中,但它又因为违背了普世的善恶观而拿不上台面。那么把它拿到台面上去公开讨论就是对付它的有效方式。

第三,写信的内容不是指责法官一个人,而是把这件事作为一个普遍现象来讨论。这是伸张整个阶层的人的自尊,而不只是发泄自己一个人的怨气,同时也体现了对那位法官的尊重。

第四,报纸的广阔传播范围可以让最广大的白人人群面对这个问题、面对自己心中这个阴暗的角落。

最后,把诉求在公开的平台上进行,让被歧视者和歧视者都有机会参与,是被歧视者对歧视者的信任,体现了被歧视者不卑不亢、平等待人的态度。这样的处理方式指向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方向。

甘地的这封信应该是他此后五十多年政治生涯中的处女作。他在不经意之间进入了角色。

终其一生,报纸是甘地传播理念的最拿手的工具之一。他选择的这个有力武器也是出于他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了解:他不善于言辞(至少在年轻的时候),但是写作能力很强。如果作品含有足够多、足够纯的真理,就会像长了翅膀,传到世界最遥远的角落。甘地在南非和印度领导的抗争运动之所以能在当地感召众多的参加者、也在全世界吸引众多的同情者,与他的笔有很大的关系。

甘地在南非找到的工作是为一个经济诉讼案提供法律帮助。诉讼发生在印度侨民开办的两家商贸公司之间。双方的老板既是同乡,也是亲戚。他研究了案件之后发现,如果继续把官司打下去,诉讼将会旷日持久,双方都将难以承受高昂的律师费用,而胜诉方也只能拿回其损失的一部分。“我感到我的责任是同时与双方为友,把他们拉到一起。我鼓足了所有的勇气劝说双方妥协”。【10】最终双方同意以仲裁的方式迅速结案。之后甘地又成功地说服胜诉方允许败诉方小额分期偿付赔款,避免了后者破产和在社区中名誉扫地的结局。

“双方对结果都很高兴。双方在社区中的形象都提升了。我欢喜无比。我学会了如何当律师。我学会了如何发现人性中善的一面、如何赢得他人的信任。我意识到律师的真正作用是促成冲突双方重归于好。这一课给我留下的印象如此之深,我在此后二十年的开业生涯中努力在数百起案件中促成了双方的和解。我这样做没有损失任何东西 – 肯定没有丢失我的灵魂,并且也没有经济损失。”【11】

从甘地对这个官司的处理方式和官司结束后感到的成就感可以看出甘地看重和解,不喜欢你死我活的斗争。甘地一生都自豪于和事佬的角色,而他的和解不是靠隐藏、扭曲真相,而是摊开真相的所有细节、让双方都看个真切。这样的和解是可以长久的和解。


参考文献

【1】                   Gandhi, M. K., 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 with Truth (《我的真理实验》;下称“实”). Navajivan Publishing House. 5.44

【2】                   实 1.5

【3】                   实 1.6

【4】                   同上

【5】                   实 1.7

【6】                   实 1.14

【7】                   实 1.25

【8】                   实 2.5

【9】                   实 2.7

【10】           实 2.14

【11】           同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