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的異想世界
小黃的異想世界

之後再說

美國: 台灣美國研究所修課的不同

看了自己Medium的後台資訊,發現我的讀者對於學術研究相關文章有很大的興趣,其中有篇文章點閱率超高,我在猜測是不是大家比較喜歡閱讀跟美國讀書、學術研究過程的相關文章,雖然說今年也許只有極少部分的國際學生能來美國進修,但是正在讀文章的你,或許想知道更多,在美國攻讀研究所跟台灣的高等教育有什麼不同,你可以有所準備,不像我在第一個留美學期受到震撼教育。於是我在六月多就一直在構想撰寫一篇文章來詳細說說台灣跟美國高等教育修課過程的差異,但是剛好七月初接到一單業外工作,要把一個很臭很長的Fortran 轉成R,這是後話先不討論XD;再次強調,這是我個人,跟我身邊朋友小樣本的統計,幾乎都是理工科系,這個統計樣本>95%的人在台灣的就讀學校是台清交成。

先講講輕鬆的部分,美國大部分學校會在入學前檢驗外國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如果你不到某些標準,大部分的校方會免費送你去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class (ESL),這個課程十分養生,魯叔英文不好有被送去上課,只有第一學期每周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幾乎是我在美國第一學期每星期最快樂的兩個小時,老師上課的方式充滿趣味,可以認識很多各國學生,包含不同主修領域甚至不同年紀,每次下課會有簡單的作業,每星期修課與課外討論作業大概只會花4-5小時,完全沒有壓力,大部分老師也了解外國學生的壓力,研究生的痛苦,通常沒有正式考試,也不會有學期分數的評量,最後就是pass or fail,不過要fail 還是真的不簡單啦。

再來就是要談到真正修課的部分了,研究所修課系上沒有強制必修,可能會規定Seminar的次數,規定你要上台報告的時間跟次數,這個也沒什麼難度。但是,會有三到六個學群做為必選,所以研究所2-7年,畢業學分30-90學分(取決於你的program、你的學位)真正必修課約為4-5門,這4-5門課會在12–15學分之間,聽起來好像很簡單,我們後面詳細討論,那你可能離畢業學分有15-75的差距,不過不用擔心,大部分的人可以藉由兩個辦法來對這巨大的學分差距作解套,第一個就是從台灣修過的學分轉到美國學校減抵,我當初這樣直接減了30個學分,第二個就是指導教授可以開individual research course直接幫你減抵學分;魯叔當初轉了三十個學分,指導教授指定了5門必選修課再叫我自己選兩門其他學群有興趣的課,剩下的seminar跟他開individual research course補齊,我這樣看起來好像我博士四年只修21個正式學分聽起來很簡單,我在台灣一年研究所的課大概可以修到30學分,成績也不差對咩,這七門課有些跟我之前修的課程有蠻大相關,我剛到學校跟老師討論之後,老師叫我第一學期先試試三門課+seminar總共10學分就好,如果壓力太大可以再拿掉一門課。我當時覺得,我老闆是不是看我沒有阿XD,諸不知我第一學期痛苦的開始。

這裡我先結論幾個原因:

  • 語言問題

剛剛魯叔有提到我英文不太好,上課專有名詞我都聽得懂,我會花時間預習,老師講課我勉強可以跟上,最大問題在於口說不行,很多問題問不到要點,美國老師比較看重的上課參與程度,因為表述不夠清楚,這部分也表現得很差。

  • 上課方式差異

剛剛有講到上課參與度的問題,在台灣我們那個年代(我大學畢業17年了),老師上面問問題,下面的學生大概只會有一到兩個反應,但是到美國完全不一樣的情況,大家勇於表達自己想法,上課過程會有不少分組討論,大部分的講課方式都很開放,我常常在老師跳出講義或是教科書之後,因為沒有預習的材料,我會開始感到迷失;雖然我是理工科的,很多課程其實除了怎麼解題計算,會有很多敘述性的寫作,大部分老師又很鼓勵結合領域跟研究方法,那時候R/Python剛剛興起,我一個台灣理工宅剛去美國,對這些東西一無所知,看到很多同學在作業、報告中使用,迫使我去學習除了Fortran以外較高階的語言。大量不熟悉的東西,短短幾個月突然加諸壓力在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學生身上,又有分數壓力(系上有規定低平均分數低於B不能繼續拿獎學金),雖然沒到崩潰,不過那真的是我人生壓力最大的半年。

這邊順道說一下,大部分老師給學期分數的方法都是使用percentile,譬如說前10%給A,10–20%給B以此類推,我發現好像蠻多台灣學程也慢慢改製成分級而不是絕對數字,但是魯叔在台灣讀書的時候還是使用一百分制,第一學期不管是考試、報告都非常不適應。過了期中到了期末才慢慢適應這些上課方式的差異,第一學期最後拿個平均B驚險過關。

  • 作業壓力

大部分的課程每個星期幾乎都會有作業,有些老師不喜歡出教科書後面的習題,這就造成很多題目1–2小時去解答甚至3-4小時,最後五題習題可能就要花5-8小時去做,所以三學分的課,我在第一學期修課+作業+課後討論可能要花10-12小時,9學分就將近30-40小時,我還要分20小時出來做實驗室工作去滿足RA的基本要求,所以我第一個學期平均花在修課跟研究所的時間約為60小時/星期。

  • 報告壓力

美國任何一個期末報告或是term paper幾乎都要用上我四到五周,每周8-12小時準備,換言之就是期末那幾周,我幾乎要天天爆肝做報告,非母語的練習,一次又一次地對著鏡子present的孤獨,計時、加註、修改,運氣比較好的是,我對考試相對比較沒有壓力,所以期末,我更擔心的是期末報告,而不是期末考。

毫無主軸的講了一堆,希望裡面對你來說有一些有用的資訊,第一個學期壓力會特別大,修課、語言、研究、思念,每一個東西都會糾纏在你腦裡,但是不要忘記你為什麼要來美國讀書,是挑戰自己、想要靠著這份學歷找到好一點的工作,任何時刻設好停損(但是也不要設定輕易能達到的停損),注意自己的身心靈健康,祝各位築夢踏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