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東南西北飛
鴻雁東南西北飛

不入流作家,用文字記人、記鬼、記食、記人生……

台中一中的「烯環鈉事件」,不只是丟學校的臉,還打創校先賢的臉!

創校於日治時期的台中一中,其初衷正是為台灣人爭取與日本人平等的受教權,對抗種族歧視的教育政策。矗立於台中一中校園裡的「創校紀念碑」記載該校的創辦歷程,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是:「吾臺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
圖片來源:Yahoo新聞

今年四月底,台中一中爆發「烯環鈉事件」--取過去對原住民的不雅稱呼「死番仔」的諧音,作為園遊會擺攤主題--雖然校方於第一時間要求該班下架文宣、校長和學生也接連道歉,但無知學生引發的眾怒並不是一時半刻可以澆熄的。然而,比起表面的道歉,更應該思考的是:我們的族群平權教育怎麼了?馬上就要成年的高二學生,為什麼這麼輕易地就把歧視當玩笑?

尤其諷刺的是,創校於日治時期的台中一中,其建校初衷正是為台灣人爭取與日本人平等的受教權,對抗種族歧視的教育政策,如今卻沒有落實族群平權教育。

矗立於台中一中校園裡的「創校紀念碑」記載該校的創辦歷程,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是:

吾臺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
台中一中的創校紀念碑(照片來源:台中一中官網)

在日本殖民政府眼中,教育資源理所當然保留給內地人(日本人),並沒有專供台灣人就讀的中學。民間本來有意興辦供台籍子弟就讀的中學,但總督府以違背政府的教育政策為由加以阻撓。

後來在林烈堂、林獻堂、辜顯榮、林熊徵、蔡蓮舫五位有識之士屢次和台灣總督府周旋下,勉強得以勸募興建校舍,再捐獻給總督府,於大正四年(1915)成立專收台籍學生的「公立臺中中學校」。(上述資料在台中一中官方網站的「簡介」和「本校創立紀念碑」兩個網頁都找得到。)

可見,要在殖民者以保護內地人優先的教育政策下,為台灣學生爭取今天看來最基本的受教權,多麼不容易?

而在日治時期,某些種群優越意識強烈的日本人會蔑稱台灣人為「チャンコロ」,即「清國奴」的意思,不僅嘲諷台灣人是被滿人奴役的走狗,也壓根不把台灣人當日本人看待,因此是歧視性相當強烈的用語。在小說家鍾肇政以日治時期為背景的小說中,將這個詞彙譯為「張科羅」,每當有台灣人被日本人如此稱呼,通常是敢怒不敢言。

即便如此,身處遭受歧視的年代,一中的創校先賢沒有因而退縮,依然無畏強權,創辦台中一中,屹立至今。

可惜的是,百年後的現在,這所學校培育出來的學生,竟遺忘創校先賢忍受「清國奴」的身分胼手胝足打下學校基業的艱苦奮鬥,甚至化身為種族優越者,以「死番仔」蔑稱一同在這塊土地上深耕的族群,不等於是狠狠打臉林烈堂、林獻堂、辜顯榮、林熊徵、蔡蓮舫等人嗎?

所以,台中一中要為學生強化的不只是族群平權教育,還必須為他們好好複習創校歷史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