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個光
就是那個光

借用文字觀察思考、探索生活中,也許理所當然的無聊煩惱。 習以為常的,很多事沒有懷疑過,怎麼說怎麼做,如何定義,又是誰曾經說過。 重新認識,用幾句老中二,希望啟發你,或是誰來啟發我。

經典不再 I 關於娛樂文本的現象觀察

喇了一堆瑣碎的想法,本來只是想簡單整理一下的。.最近的這些經典IP的回鍋加熱,重溫滿滿的懷舊風味,不光只是續集而已,情懷本身就是最大的賣點,是搬不出新東西了嗎?

舊文搬運...

最近看過電影嗎?

最近從蜘蛛人:無家日、駭客任務:復活、魔鬼剋星:未來世,這些經典IP的回鍋加熱,重溫滿滿的懷舊風味,不光只是續集而已,情懷本身就是最大的賣點,是搬不出新東西了嗎?

是說炒冷飯、劇本荒這類問題,也不是這一兩天出來的,大概能譙的可能性都已經上場幾輪了,這邊只是簡單帶幾個想法,關於經典作品的轉變(本文討論的不限特定領域,電影、漫畫,各種類型都會提)。

熟成時間

當然是時代不同,一切都是環境不好的問題,現在的作品怎麼比得上以前那些經典......可以了,當說起時代差異的時候,會有這想法的人不就是緬懷那個回憶裡的時光,時至今日,各種技術的成熟,相比早期許多受限的表現力,現今作品的賣相絕對更勝以往,所以我這邊想討論的部分要放在作品以外的地方。

要說時代環境不同,也是很籠統的說法,不過一個簡單的想法是留給一部作品的時間有多久?除了一些大片擁有更充足的行銷預算,像是無家日能夠在幾個月之前開始操作社群,其他沒那個價值的,可能上映了都沒多少人知曉,現在值得關注的娛樂太多了,光是要被看見就是奢望,不過另一方面,要被關注,就需要不斷丟東西出來維持關注度,這就像許多大製作,在拍攝期間就不斷釋出各種小道消息、片場偷拍、劇情暴雷,這些就像毒品,粉絲嗑了會很爽,但是也在消耗作品的神祕感,知道得越多越難有預期以外的驚喜。

相比之下,過去作品的優勢可能是更少的競爭者,雖然沒有現在的傳播力,接觸到的觀眾有限,卻能停留在視線範圍內更久,這點在別的媒介上可能更加明顯,在動畫來說,我小時候固定收看的熱門動畫都會是五點半的時段,每天習慣同一時間守在電視前,等到十幾年過去,這些都變成我這個時代人的經典回憶,依然清楚記得這些作品的內容。

這些作品真的就更勝於現今的作品嗎,好像也不一定,有些作品重新回去看也會感受到濃濃的時代感,距離越久的作品感受越強烈,但是延續過一段時間的記憶,這段陪伴的時間成就我們心中的經典。

相較之下,現代的娛樂更靈活,串流平台可以隨時追劇,可以一口氣看完所有想看的故事,手機上可以隨時來一場遊戲,這樣的體驗跟從前那種衝刺趕在開播坐在電視前不同,那是一種充滿期待的儀式感。

原創已死

這個部分可能連討論都沒有太多新意了吧,到底還有什麼題材沒被玩過的?劇本荒的問題一直沒消失過,雖然只要好好經營總是能推出新的作品,但最後都會發現,很多有新意的創舉,早就是被人玩過的題材了,觀眾也都被養刁胃口了,很難花時間經營新的ip是一回事,要從所有都已經熟悉的題材組合出新花樣,很多作品都得參雜各種元素,是很豐富沒錯,太多東西都要聯繫到作品以外的其他作品,就覺得好複雜。

另一種娛樂?

前面說的經典是那些我們熟悉的作品中,會長久留存在我們記憶裡的閃光,而環境在持續改變,我們會對越來越多的內容感到興趣卻不熟悉,大部分的題材都已經被體驗過,突破性的創意概念也許不是能期待出現的,這樣是一種昔不如今嗎?

在電影出來前,更被大眾習慣的類似娛樂是劇場,坐在大空間,花費數個小時來品味一段故事,這樣的觀賞形式也延續在電影的觀賞習慣上,像是有中場休息這回事,換到現在像是串流化的觀影方式、或是元宇宙的逐漸成熟,只是隨便舉幾個趨勢,我在想隨著環境的轉移與多元化,以往能夠巨大影響我們的所謂經典作品,是不是會體現在更不一樣的媒介上。

股市、政治、直播,大眾的目光更容易被現實世界的事件吸引過去,至於架空世界的幻想作品......呃。

這邊我想點幾個,稱不上原因,但是也許可以思考的現象。

要素過多

這點可以分開兩部分討論,現在要看一些作品,最直接的就是MCU旗下作品,已經不太能抱著完全無知的狀態觀賞,越後面的作品會需要補上更多的功課,要不然你會發現整部片幾個重要角色都沒解釋從哪冒出來的,這些可能還要包括一些故事設定以外的小道消息,這些讓觀賞不能只停留在作品本身,這有很多理論可以解釋,不過簡單來說,我這邊就是超立方說的互文性,我覺得有好有壞,要花的時間更多,但是體驗到的趣味也更豐富。

另一部份是過於複雜的作品,導致一個爆紅的作品現象不容易被複製,這不是在說抄一個新的來用,而是創造出熱度的根本原因就是眾多因素的交織,我們都知道完美小女孩的必要成分是糖、香料、還有美好的味道,但就是最後一滴滴的化學物X,才有了飛天小女警,這些配方不算秘密,但是後來試圖複製的結果都是一些怪東西。

雖然說每一部好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爆紅,吸引遠超目標的關注,這些關注可能都不是太容易維持下去。

真實化

這點在很多作品上已經可以算是加分的部分了吧,也已經不是最近的現象了,不能說是過去的作品都不重視真實感,除了一些技術上做不到的現在都能達成以外。

所有的作品都是人文領域這很好理解吧,也就是過去有著深度理論的作品,背後理論學說都逐漸被普及,一方面是隨著大眾接觸的作品多了,眼界開闊,另一方面也是各種普及行為的推廣,讓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搭載著一些學術用語,而能夠看懂更多的真實。

米蘭達.弗里克在知識的不正義一書中提出的「詮釋不正義」,是在說一些重要的經驗,但是語言中根本找不到相對應的詞彙能夠表述,導致無法向他人表達,譬如說「性騷擾」在這個詞彙被發明出來以前,雖然早就有不適宜的行為存在在生活之中,但是受害者很難控訴被做了什麼事。

當社會上這類的概念與經驗越被普及,作者能更清楚的創作出來,讀者也才讀得懂,故事就能更貼近真實,而不用像過去的聖人主角,永遠正向開朗,所以現在的超人會黑化、美國隊長是XXX、或日本的邪道漫畫,都能展現更多的面向。

重點在這個but,虛構作品傳達的核心思想,過去是提出一些理想化、浪漫的價值,而現今則是讓我們看到真實的問題,(企圖)促使人們關注這些陰暗面,而不是沉浸在虛構故事的美好中,當諸多細節都能被看得更加細緻,經典能讓人探究的深度被去魅,除去腦補空間的神祕感,那是不是也不用虛構了,現實還更戲劇化不是?

小眾

這也是以前看到的觀點,好像是哪一年【時間的朋友】的小題之一,過了幾年越來越明顯,像不會太麻煩的話,我都會嘗試看見各種不同圈子的聲音,而隨著社群媒體的演進,越來越常看到一些有點聲量的人物,評論某個事件的嚴重,但是我完全不知道這是哪個圈子的事,一些事件都很難出現在圈外人的視野,然後突然冒出來,像是龍K之亂出來,一般人才知道貴圈真亂!?

一部經典作品的地位需要仰賴一群觀眾的推升,那麼在到處都是自成結界的小圈圈裡,隨便一部都是神作,但會讚嘆的也就極少一群粉絲,真正紅到人盡皆知的名作,又真的很經典嗎?

喇了一堆瑣碎的想法,本來只是想簡單整理一下的。

我們會以為現在仍會被提起的,那些名聲響亮的作品,會是影響重大,寓意深遠的經典,所有人都應該同意這點,但是往前看,這些引人關注的娛樂作品,雖然肯定還會更多更大更厲害,那些影響世人的重要性是不是正在進行某種轉移?


👉有光的地方【FacebookMattersMedium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